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她们说我是剑侠 > 第三十七章 心怀叵测

第三十七章 心怀叵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唐小峰亦笑道:“喝酒,喝酒。”

两人竟真的再也“不谈国事”,只是喝酒聊天。

酒足饭饱,唐小峰告辞,李素将他送到帐外,赵文昧已等在那里。

天色已是尽黑,李素让赵文昧代他送客。赵文昧道:“唐将军请。”

唐小峰道:“好李素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走在路上,赵文昧像是随意地与唐小峰聊了几句,又一阵迟疑,像是有话想说又不知当不当说的样子。唐小峰很想告诉他有屁你就放,这个样子做给谁看?他笑道:“先生莫非有话要说?”

赵文昧缓缓道:“这种话,在下本不当问,不知唐将军觉得,庐陵王是否有人君之才?”

唐小峰毫不客气地道:“没有。”

赵文昧道:“相王呢?”他说的相王乃是李显的弟弟,武则天的另外一个儿子李旦。当年武后废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没过多久又废了李旦自己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唐小峰道:“也没有。”

李显懦弱,李旦无能,这本就是后世历史学家对武则天这两个儿子的评价。

尤其是李显,他的懦弱在历代皇帝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许多人都觉得武则天的丈夫高宗李治懦弱,事实上李治虽然有点怕老婆,文治武功却是极强,对内接纳谏言,整饬内政,将贞观之治推到新的高点,对外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丽,令西域诸国纷纷称臣,中国历史上有盛唐强汉之说,而大唐最盛之时,正是李治当政。

至于李显,却是真的懦弱,武则天还政于他后,于国事没有多少建树,于家事,他连自己皇后天天在宫里跟别的男人鬼混都不敢管。

历史上虽然也有不少懦弱皇帝,但大多是因为天下大乱,权臣当道,想不懦弱都不成。

李显当皇帝时,对外,国力上依旧强盛,退位前的武则天刚刚发兵二十万,大破契丹,对内,他**虽然杀了不少人,但却明察善断,治理有方,留给他的仍是一个太平盛世,朝中也无权臣,宰相张柬之助他登基持政,他却反听信谗言将他问罪,做事也优柔寡断,持政五年,最后竟然被他的皇后韦氏毒死,毒死他的理由,只不过是因为不想再偷偷摸摸的跟人**(其实原本也就没怎么偷偷摸摸),想要成为另一个武则天。

而睿宗李旦同样也无能得很,靠着他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兵变杀了韦后,被扶上帝位,太平公主在朝中结党营私,朝臣屡屡上告,他也不敢去管,好在他虽然无能,贵在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无能,当了三年皇帝,赶紧把位子让给李隆基,李隆基老来昏庸,年轻时却是有胆有识,举贤任能,整顿军纪,这才有了后来的“开元之治”。

当然,虽然都是唐初,但他穿越的这个唐初跟史书上的那个唐初,有着很大不同,史书上的那个大唐,长安、泰山不曾崩陷,海外也没有什么君子国、女儿国,但李显依旧是那个李显,李旦也依旧是那个李旦。

反过来说,史书上的李显和李旦,面对经李治和武则天对外开拓,对内清明的太平盛世都无法做好,那现在这个山川崩裂,妖魔四起,龙族在外窥视的乱世,也就更别指望他们能做些什么了。

赵文昧听到他说李显“不行”,李旦“也不行”,心中大喜,脸上却不形于色,道:“如今天下大乱,庐陵王与相王都非英明之主,如之奈何?”

唐小峰叹道:“李唐宗室,除庐陵王与相王,其他人已尽遭武曌屠杀,除他二人,还能有谁?”

赵文昧低声道:“唐将军莫忘了,李素公子乃是八王爷之子,同样也是李唐宗室。”

唐小峰装作“一震”,看向赵文昧:“先生的意思是……”

赵文昧道:“李素公子既是各路义军之主帅,又是忠勇王之子,庐陵王与相王俱非明君,庐陵王还政,将军不过是各路义军的一个小小统领,纵然封将,最多也就是一个中郎将,唐将军若能相助李公子,大事一成,唐将军便是当朝附马,以将军之才,李公子必定会让将军大展才学,封王封侯,岂是难事?”

其实,在李素将李显唤作“庐陵王”时,唐小峰便已知道他的野心,如徐承志、章更等人,在起兵的那一刻,就己将武则天的皇位视之为“篡”,庐陵王是武则天逼李显退位后给他的封号,对反武义军来说,李显并不是什么庐陵王,而是“主上”。

反武义军起兵的理由是要“迎主上还政”,之所以叫“还政”,是因为,在心向李唐的忠义之士眼中,李显依旧是大唐皇帝。

唐小峰犹豫道:“复唐在即,一旦攻下皇宫,接下来迎中宗还政,几乎是势在必行,还有何可为之处?”

赵文昧低声道:“既如此,便要让大家知道……绝不可让庐陵王还政。”

唐小峰皱眉:“如何才能做到?”

赵文昧眸中闪过阴狠之色:“杀武曌。”

唐小峰怔了一怔……他虽已看出李素的野心,但原本并不如何放在心上,不管李显有能无能,迎他还政乃是大势所趋,李素就算再有野心,也很难有什么大的操作空间,然而现在,他终于知道,他实是小看了李素,李素在暗中筹划,绝不只是这一天两天的事。

对徐承志、章更、张柬之等人来说,武则天必须退位,但她不能死,且不说武则天当政这么多年,朝中文武百官都是她提拔上去的,若没有她的退位诏书,将只能以大清洗的手段来控制朝政,令得人人自危,便是李显,也承担不起“以子弑母”的罪名,若他们真的杀了武则天,不管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借口,李显都不敢承认他们的功勋,到那时,他们就不是什么复兴唐室的忠臣义士,而将成为真正的乱臣贼子。

就算李显迫于形势,勉强承认,如格浑等重要将领只怕也难以放心,杀了人母,却迎人子登基,他们要如何才能相信李显日后不会对他们进行清算?

这才是李素在这关键时刻找上他的最主要原因,攻打皇宫势在必行,而他将会成为攻打皇宫的主力,对于徐承志、张柬之、章更等人来说,武则天绝不能死,武则天一死,天下必乱。

而对于李素来说,武则天不死,他将没有半分机会。

一旦攻下皇宫,武则天不死,张柬之等朝中重臣就能或逼或劝,劝她还政于中宗,而对武则天来说,就算是被迫,她也是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且仍然是太后,虽不情愿,却可以接受。

有了她的退位诏书,文武百官自然也无话说,局面将会很快稳住。

武则天若死,局面马上就会大乱,反武义军里并不是人人都是章更这样的忠义之士,更有许多人想借着这个机会博取功名,富贵险中求,如果明知要被清算,他们肯定会踌躇不安,赵文昧再勾结军中部分将领造些声势,李素这太宗之孙、忠勇王之子,将成为反武义军唯一的选择。

到那个时候,李素就有机会将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提前几百年开始上演……

……。.。

更多到,地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