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死亡骑士 > 分节阅读 161

分节阅读 16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攻下了菲尔纳并焚毁了全部补给。然后罗兰便率领寒冰皇冠骑士向伊斯进攻虽然伊斯得到了伊修托利军突袭菲尔纳的消息并做好了迎击的准备,但是这仍然不足以抵挡罗兰的进攻如果不是恰巧在伊修托利军攻城时,伊斯附近的山洪暴发,冲散了寒冰皇冠骑士的队形的话在大水延缓了伊修托利军的进攻之后,路维斯联盟刚刚动员完成的风暴狮鹫骑士团赶到了伊斯,罗兰在联盟的空军打击下,不得不退却了。

但是罗兰并没有放弃进攻伊斯的打算,在得到了阿尔萨斯和己方空军蝙蝠骑士的支援后,罗兰决定在入夜后再对伊斯发动一次突袭曾经有部下质疑这样做是否有效,罗兰给出了他那句著名的回答:“在战争中,精神和物质的比重是三比一。”

果然,联盟的守军没有料到伊修托利军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再次进攻伊斯,而且由于风暴狮鹫骑士在刚刚升空后时受到了蝙蝠骑士的突袭,使得伊修托利军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后,最终得以焚毁伊斯的大部分补给代价是一千一百余名蝙蝠骑士的损失,相对的,联盟方面只损失了三百余名风暴狮鹫骑士联盟的空军确实优于伊修托利军,在整个战争中,联盟一直牢牢掌握着制空权。这一事实提醒人们,在战争中并不应该迷信制空权。

这次闪击战被称做克鲁贝斯伊斯闪击战,它和之前的西艾拉泽亚平原会战合称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战役。

克鲁贝斯伊斯闪击战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迫使路维斯联盟无法继续在西艾拉泽亚平原东部与伊修托利军对峙,而且在于它动摇了联盟内部某些人对这场战争的信心在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战役之后,联盟内部对是否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出现了分歧,甚至已经有路维斯联盟的国王向伊修托利军秘密提供援军了,这些援军总数约六万余人,全部装备白色的铠甲。

在三座农业中心所储存的补给被焚毁之后,联盟不得不撤回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的五座大城市中。在得到伊斯战报的当天,大贤者卡达尔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剩下的补给仅够联盟大军维持一月,若是继续在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与伊修托利军对阵的话,也许会导致一场灾难性的失败。为了组织伊修托利军继续向西挺进联盟方面制定了一个依托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五城进行防御的计划将联盟大军分散在五座城市中,这样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一旦伊修托利军进攻其中某一座城市,该城守军就依托城墙坚守,然后其余城市则派出支援部队夹击伊修托利军后方。这个计划确实给伊修托利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由于伊修托利军的数量不足,所以难于实施围城打援之类的作战行动,只能集中所有兵力攻击其中的一座城市我个人认为如果此时联盟用有足够数量轻骑兵袭扰伊修托利军后方的话,联盟方面甚至有可能依靠五城防御拖垮伊修托利军。

面对联盟近乎完美无缺的五城防御体系,伊修托利军吃足了苦头,最后只好决定每攻下一座城市便彻底破坏城防措施,以防被联盟再次利用。据说理查德曾经苦笑着对罗兰和阿尔萨斯说:“接下来的战争,谋略的用处就不大了,完全是双方意志的比拼了”

理查德说得没错,伊修托利军在新式攻城器械的支援下,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击破五城防御,而代价则是寒冰皇冠骑士团团长罗兰的阵亡注一。

接下来,双方在斯托加德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苦战。

注一:

罗兰是在进攻艾拉泽亚首都达拉然时阵亡的;也有一种说法是,罗兰在攻克达拉然,杀死了仇人温达姆之后便隐居山林了;更有一些游吟诗人说罗兰并没有阵亡,十几年后还在卡那多斯大陆出现过。但对于军事历史的研究者来说,最重要的便是达拉然一战之后,寒冰皇冠骑士团的团长换成了阿尔萨斯,而且历史学者也没有发现任何在这之后罗兰仍然活着的可靠证据。

七、伊修托利军突破斯托加德,双方在雅赫维山脉进行的最终决战

斯托加德南北距离约为一千二百公里,东西方向的纵深约为一千八百公里左右,主要为山脉地形,海拔约为六百至以前千米之间,在东部与艾拉泽亚接壤的地区有少数的丘陵地貌,西方则有一片面积大约为九十万平方公里的盆地,名为法赫多德王国,在法赫多德王国更西方,则是雄伟的雅赫维山脉,属于伊修托利女神的世界树即坐落在雅赫维山脉之中。

我在前面的章节已经提到过,由于斯托加德多为山地,根本展开大兵团作战,所以双方在斯托加德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伊修托利军有一位寒冰皇冠骑士,曾在他的回忆录中总结了在斯托加德作战的经验在平原地带,决定战斗胜负的是双方士兵的训练程度,在山地,决定战斗胜负的是士兵的对山地作战的适应能力,而在丘陵地带,指挥官的能力则对战斗的胜负有最大的影响斯托加德的情况正好属于第二种情况。

交战双方士兵的士兵的个体能力应该处于伯仲之间,双方差距比较大的应该是部队整体的机动能力但是由于斯托加德复杂的地形,这种差距被大大地缩小了,所以双方才在斯托加德进行了六年的艰苦战斗。

双方在斯托加德进行的战斗,往往是规模在数百人左右的小规模作战,而且这种战斗受到地形的影响太大同样的士兵,如果双方所处的地形不同,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复杂的地形带来的变数太多,处于有利地形的数十名士兵,往往能够抵挡十倍于己的敌人。

这样一来,双方便陆陆续续在各处利于防守的地点修筑了一些要塞或是据点,而双方的战斗也大多是围绕争夺这些要塞或是据点进行的。往往围绕一个比较重要的要塞,会进行长达数月的战斗,在战斗中这个要塞也许会数度易手,只到某一方彻底失去反扑能力,战斗才会结束,而胜利的一方,也会付出重大的伤亡。

这种依托要塞进行防守的战术,是大贤者卡达尔制定的策略,意在消耗伊修托利军的数量与意志大贤者并不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就足以击退伊修托利军,而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争取时间的权宜之计。在对双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之后,卡达尔认为联盟方面目前的力量不足以保证战胜伊修托利军,而伊修托利军亦不足以彻底粉碎联盟的军事力量,他已经意识到双方只有在世界树决战的时候才能彻底决出胜负,而在那之前,他必须用尽一切方法为己方在那场决战中增加胜利的砝码。

大贤者的应对方案是一方面集中联盟的全部力量准备世界树决战,然后利用斯托加德的复杂地形尽量拖延伊修托利军前进的速度并消耗其数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