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误入官场 > 分节阅读 114

分节阅读 11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代东让财务室算个明细出来,除了留足县电视台和各个乡镇电视台半年的广告费用外,剩下的钱够

送多少辆车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全部送三轮车的话,能送四十多辆。一辆四轮车辆成本相当于两辆三

轮车,全部送四轮车的话,也能送二十来辆。如果光送三轮车,显得有点小家子气,可全部送四轮车,量

又下来了。全县十六个乡镇,每个乡镇两车车,就得三十二辆,一个乡镇一辆三轮车和一辆四轮车呢资

金超出了一万多。

周松清给出了个主意,每个乡镇包销二十辆车,三轮车四轮车各销十辆,则农机厂赠送三轮车和四轮

车各一辆,算是支农。如果不能包销,就送一辆三轮车意思一下。这个主意得到朱代东和白丁的一致认可

,不能什么事都由农机厂干了,也不能让那些乡镇净得便宜。

一个月后,农机厂的农用车正式走下生产线,经过检验,县农机厂生产的农用车,质量可靠,跟同类

产品相比,性能超群,重要的是,省油。生产线一旦建成,每天的产品就会越积越多,这对供销科带来了

很大的压力。这次农机厂的户外墙体广告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毕竟这是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农用

车又不比其他产品,只看一眼就能知道质量优劣。得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真正的好坏。

没办法,马上就要过年了,朱代东总不能让农机厂守着一地的农用车过年吧,供销科的人全部派了出

去,向各个乡镇落实捐赠事宜。他给树木岭的陈树立打了个电话,说农机厂需要树木岭大力支持,请陈书

记发话,要不然他朱代东这个年没法过了。

听到朱代东诉苦,陈树立那边呵呵直笑,树木岭就是你的娘家,不支持你还能支持谁朱代东表示感

谢,电话里,朱代东向陈树立透露了狮子山明年准备大搞医疗卫生的事,陈树立哂道,狮子山能搞,树木

岭一样能搞。树木岭不搞则已,一搞就要搞大,搞好,搞赢。

朱代东笑了,能让树木岭和狮子山投资基层医疗,哪怕不能实现所谓的免费医疗,至少也能让老百姓

因此受益。现的陈树立和凌长金就像一个暴发户一样,钱多得不知道该怎么花。朱代东不希望他们大搞面

子工程、形象工程,这有违自己的初衷。只要把钱用老百姓身上,不管怎么花,都是值得的。

朱代东一个电话,树木岭养殖场一口气买了一百辆三轮车。但养殖场也提了个要求,得给每辆三轮车

配一个单独的铁栏猪笼。养殖场的猪都是分散全乡各个农户家里,每天都有近千头生猪出栏,用货车去运

,并不划算,而用三轮车送猪就很不错。要是能加上铁猪笼,给猪称重的时候就加方便了。

加个铁猪笼当然没有问题,反正羊毛出羊身上,到时把价格加上去不就行了树木岭养殖场的这笔业

务让农机厂一下子就进账六十五万,纯利三十万。朱代东没跟树木岭客气,也无需客气,这样的价格比市

价还是要低不少的。

养殖场大力支持朱助理,狮子山的家具厂也不能例外,朱代东跟凌长金打了电话,对方让他找郭春华

,凌长金知道朱代东与郭春华的关系,说买车是家具厂的内部事务,家具厂作主就行。

养殖场需要的是三轮车,家具厂则对农机厂的四轮车情有独钟。自从家具厂的板式家具上市后,家具

的运输就要方便得多。原来一辆大卡车多能装三整套的家用家具,可是现,一车板式家具,足能装下三十

套。一些零散客户再用卡车送货就显得有些浪费。像县市或是周边地区,用四轮车送货也是很恰当的,而

且一辆四轮车,免费也能装下一整套的家用家具。

郭春华接到朱代东的电话,并没有说具体购买的数量,他让朱代东开口,农机厂有多少货销不出去,

他家具厂包圆了。这是郭春华对朱代东的感激,前几天曹长宽去了狮子山,当时郭春华正好下了村。曹长

宽跟凌长金说,务必把春华同志找来,自己要当面听他汇报工作。以至于郭春华急匆匆的赶回来后,凌长

金酸溜溜的对他说,县领导还真是关心你。

朱代东对家具厂的情况很熟,郭春华上次跟他汇报过家具厂出的板式家具后,他其实就已经想到了,

要让农机厂的四轮车销住家具厂。朱代东对郭春华说,农机厂将为家具厂定制一批四轮车,主要的是车厢

,将采用封闭式的,另外对车厢的减震系统也要特别改装,同时封闭式车厢内也要增加防撞措施,保证路

上的运输不出问题。家具运输过程中,怕就是碰撞,要是蹭掉块漆,家具的价值就会大减。不是所有乡镇

的道路都像树木岭和狮子山一样的。

郭春华听了是高兴,说老领导办事他一百个放心。郭春华甚至还提出,能不能把家具厂现有的五十辆

卡车车厢也拿到农机厂改装现朱代东就快成为一个生意人了,对这样的业务,他当然接。只要对农机厂

有利的事,朱代东都不会放过。

第一百八十六章农机厂正走入正轨

第一百八十六章农机厂正走入正轨

朱代东两个电话就实现农机厂销售收入过二百万元,这得益于他原来栽下的树,现乘凉也情理之中。

但是农机厂供销科的人,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而且他们也不习惯这种主动联系客户的工作方法。原来的

农机厂,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来的,每个乡镇都有农机厂的配额,但现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如果再不

改变观念,农机厂只能家里啃铁板吃。

农机厂供销科的人被分成八组,每组二人,负责联系两个乡镇。此次八个小组每人一辆农用三轮车,

既是向乡镇介绍产品,也可用来当交通工具。周海波与李静分到了一个组,两人刚刚从白马镇出来,往树

木岭乡进发。

“真冷,厂里的人也真是的,驾驶室的密闭性一点都不好,车里跟车外什么区别。”李静一路上就不

停的发着牢骚,小丫头原来是厂办的文员,这次被下放到供销科,感觉像是倒了血霉似的,对厂里意见大

得很。

“静丫头,你就知足吧,没让你走路就不错了,我们是农用车,又不是小轿车。”周海波呵呵笑道,

虽然业务联系的不太顺利,但丫头片子面前,并没有表露出来。

“周叔,你说我们这趟出来,要是一事无成的话,回去后周科长会不会训咱们”李静问。

“他敢”周海波怒骂道,其实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还真敢,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