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巅峰权贵 > 分节阅读 18

分节阅读 1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办厂还是村办企业我说胡支书,您能不能不开这种玩笑就算我们把那几个钱都拿出来,生产什么啊茶干”

“是啊,胡支书,如果是生产茶干的话,我看还是算了吧。就算是生产别的,那也没有什么盼头”

底下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嚷嚷了起来,胡大海看着下面乱哄哄的场景倒是气定闲神一点也不着急。此刻他是胸有成竹。如果是之前的话,他自己都不相信李天舒,但是现在他不但信了,而且非常的佩服。

一旁的大龙道:“这可是人家李乡长给咱们出的主意,我看人家李乡长可厉害了。”

大龙是多么聪明的人,现在说一下李乡长的主意,众人就会不以为然。然后胡支书再给他们讲讲,李乡长这个人的形象就算是确立起来了。

“什么李乡长哪个李乡长我们怎么没听说过,我说胡支书,您可不敢让人给骗了啊”

胡大海一听这话,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斥道:“居然数落起李乡长来了你们知道李乡长是谁啊人家是金陵大学的大学生咧大学生懂不见过大世面,学问大着哪你们一群大老粗还敢怀疑人家”

一听说是大学生,底下众人自然不再吱声了,这年头,aot大学生aot对于农村人来说,基本上可以达到秒杀的效果的。过了一会儿,胡大海看效果差不多了,就把这几天调研的情况和李天舒一些的想法统统的如倒豆子一般的噼噼啪啪的全部倒了出来。

“嘶”听胡大海全部讲完,底下的这帮负责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试想一下,一个成天提到钱就是几角、几块,几十块的人,几百、上千都算是有钱人了,现在一下子把数字提高到上万,十万,最后竟然说出了千万这个概念,这些老实巴交的大老粗能不震惊吗到现在还没缓过神来呢。

最先清醒过来的是二大队的负责人,听着胡大海的讲述自然是怦然心动的。因为这些都不是胡支书可以想的出来的,而且说得非常有道理,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最主要的是这一次是胡大海专门去卖的,有了理论再结合实践,还能不相信吗

没过片刻的功夫,众人都是笑嘻嘻的看着胡大海道:“老支书,这个入股是怎么个入法啊”

胡大海心里高兴,却故意板着个脸,冷哼一声道:“刚才各个都跟避瘟神似的,现在咋个这么积极了”

“哎哟,您老可别跟我们哥几个计较咱不是被吓怕了嘛听您刚才这么一说,我们心里就亮堂了,我们都穷怕了,谁还把钱往外推不是”二大队的负责人笑着道。

“你小子”胡大海笑着道,“大龙你给他们说说”

大龙点点头道:“好的,老支书是这样的,等厂子建起来,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先把咱们大湾到乡里的这七八里路弄起来。全村的爷们都要出把子力气。至于入股嘛,暂时是这样的,如果能够拿出来一些钱投进去的,我们按照钱的数量分红。当然,全村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保底的分红。这个分红呢,就根据豆制品厂的实际收益减去乡政斧百分之十的收益,然后再算人均收益。如果有人家提供劳动力,那也是发工资的。”

“乡政斧也要百分之十的收益”几人不乐意的问道。

胡大海骂道:“人家乡政斧凭什么不能占百分之十我觉得还少了呢,李乡长说乡政斧提供先期的资金四万块钱购买设备这也是为了减轻我们村民的负担,你们这帮王八羔子”

“啊哈哈,老支书,我们就问问,原来是这样这样我们就彻底放心了,以后一定在李乡长的带领下,认真的干活”几个人同时保证道。

胡大海叹了一口气道:“你看人家李乡长才二十多岁,就当乡长了。我一开始也觉得人家年轻这俗话怎么说来着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现在看来,还是我错了。如果真的能够带领大湾村脱贫致富的话,就算是要我这把老骨头的命,我也不会眨一下眼睛的。”

现在不仅仅是胡大海了,就连几个大队的负责人对于李天舒这个素未谋面的乡长,也愈发的敬佩了。一个真正为民考虑的乡长,他们自然也是真心的拥护的。

不过这一切还要等到这个豆制品厂真正能够带来效益的时候,或许他们的内心才是真正的拥护李天舒吧。这也是人之常情,这些村民,已经被林海乡政斧给弄怕了。

李天舒这会到了办公室,也是等待着大湾村那边商量的结果。不过李天舒知道,无论他们同意不同意,这件事情都是要办的。有一些人的思想暂时还转变不过来,但是等到他们真正能够看到实际效益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转变了。

李天舒正着眼于整个林海乡考虑,现在即便是大湾村搞定了,还有许许多多的村子没有搞定。剩下的十七个村子才是真正的难题。难题的根本不是他们没有发展的可能姓,而是硬件设施不行。

其中最难解决的自然是修路了。

第27章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的难题。有路的希望修更好的,没有路的却希望有路。

但是修路的资金从哪里来基本上都是靠政斧扶持,如果在等上个两年,李天舒有信心在乡政斧这边拿出钱来修路。

可是现在呢他只有一年的时间,实在是等不起。要想整个林海乡迅速的发展,那就必须要修路。

没有路,想发展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局限姓,林海乡就这么大的地方,你要想发展经济,依靠本身是对的。

李天舒知道,他可以让整个林海乡的人们都可以有活干,但是问题是这些干活出来之后的成果到底怎么运输出去呢

就拿大湾村的茶干来说吧,大湾村到林海乡虽然说只有七八里路,但是如果大面积的运输的话,显然那条小路根本承受不了。

但是如果不运输出来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不是茶干变质坏掉,就是被村里人自己吃掉。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带动经济的一种发展方式。

所以在这个时候李天舒知道,路是必须要修的。这才有了胡大海的一番说辞,李天舒也是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讲道理的村支书,如果有些遇到苦难就躲的,李天舒还真是没有办法。

不过从林海乡到县城的这一条,委实有些难走。只能勉强运输,现在如果只有大湾村一个地方的话,李天舒觉得还行,至少还可以凑活。但是李天舒的目标自然不止于此,他的目标是村村通公路,这样才能很快的发展起来。

后世的经验告诉李天舒,要想富先修路是绝对正确的。这个时代的人们或许意识到这一点的比较少一些,但是到了十几年以后,这些几乎都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了。

“一定要修路”李天舒目光坚定的说道。

于是乎,李天舒就一路小跑的到了毛建行的办公室里面。这几天毛建行还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