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七勇者 > 分节阅读 81

分节阅读 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追求,与他的天道观一致,认为天体运行,「自然」是最理想的方式,人效法天道,也该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所以老子说我们要与「水」学习,水有三种特性,第一是能够滋养万物,第二是本性柔弱,顺自然而不争,第三是蓄居留注於人人所厌恶的卑下地方所以水最接近道,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样「婴儿」具备纯朴,无知,柔弱等特性,故老子也常用婴儿来比喻含德最厚的人,以追求自然简单的人生而为什也说人是一面「镜子」我认为老子是要我们的心灵澄澈如镜,内心光明,照察事物,一切智慧,yu望从心上而生,是老子所反对的,因此会主张洗清心灵,使心体清明而毫无瑕疵”

大家听完,不禁都深深折服。这个人究竟是谁啊居然能把一个道说得如此犀利

“呵呵,各位,你们慢慢思考,我走也”那人留下饭钱,呼唤出一把金剑,嗖的一声,就消失在天际边。

而部分已经感悟到方才那话中含义的,都纷纷打坐起来。难怪传闻这里是修真宝地,看大家修炼都那么疯狂,我也佩服极了。

第一百零二章两个和尚

更新时间2010-6-283:11:58字数:2162

因为第六层人多,所以我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个地方的守护者在哪。

据说他就住在一个叫龙虎山的地方。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观,山因成名”。张道陵,精诚修道,创立道教的正一派。“正一”就是太极虚道的别称,同时也含正宗、正统、规整的意思。正一派也叫符派,以符咒为特征,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在宋元明时期,张天师被赐封一品,统领江南道教,总领三山符,成为中国道教传播发展中心,天师世家世代相袭,显赫一方,与山东曲阜孔子世家并受朝廷重视,故有“南张北孔”之说。

能住在这里的人,多数都非泛泛之辈。

我和莎士比亚刚登到山上,就遇到了另外只正在闯关的队。

只见两个和尚,为首的名叫虚竹,正在对守护者清明长老论道:“中国佛教和佛学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格义,第二个阶段称为教门,第三个阶段称为宗门。

一个人初学外国语的时候,必须先把一句外国语翻成一句本国话,然后才能理解。他学说外国语的时候,也必须把他要说的一句话,先用本国话想好,然后再翻成外国话。他的话是用外国话说的,可是他的思想是用本国话想的,所以必须经过这些翻译程序。

一个国家的哲学,传到别国的时候,也要经过类似的程序。佛教初到中国的时候,当时的中国人听到佛教的哲学,首先把它翻成中国哲学原有的术语,然后才觉得可以理解。宣扬佛教哲学的人也必须把佛教哲学的思想,用中国原有的哲学术语说出来,然后中国人才能理解。这种办法当时称为“连类”或“格义”。高僧传说,佛学大家慧远向听众讲佛学的“实相义”,费了很多的时间,听众越听越糊涂。慧远又用庄子的道理作解释,引“庄子义为连类”,听众就明白了。高僧传卷六本传

高僧传又说,另一个大佛学家法雅,因为他的学生对中国原有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而对于佛教哲学了解得很少,他就把佛教的哲学同中国原有的思想联系起来互相解释。这种办法,当时称为“格义”高僧传卷四本传。

在当时的思想界中,一般都认为玄学和佛学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它们的概念可以互相通用,它们的语言可以互相翻译。

随着对佛学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佛学和玄学逐渐划清了界限。就翻译这方面说,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倾向于意译。意译就不免有“格义”、“连类”之处,他的学生道生就简直用玄学的语言作文章了。以后的翻译逐渐改用直译,重要的概念术语都直接翻音,有名寺院的大宗派,大都各奉一部佛教经典作为教义。所谓“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他们都不怎么提了,这是佛教和佛学在中国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中国近代史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严复是对于西方文化有比较真正的了解的人。他翻译了许多书,他的翻译方法就是“格义”。他翻译了一段原文,就写一段按语,用一些中国原有的思想加以说明,这就是“连类”。例如逻辑,他原来翻译为名学,这是和先秦的名学家相联系。后来做翻译工作的人,提出了另外几个译名。人们觉得都不合适,于是改为音译。逻辑这个名字就通行了。这标志中国人对西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佛教和佛学在中国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宗门。这个宗就是禅宗。它不是和隋唐诸大宗派并行的,而是它们的对立面。它不是像其他宗派那样信奉一部佛经,信奉一部佛经作教条,对它做咬文嚼字的研究,而是不信奉一切佛经,打倒一切佛经。它认为一个人的心就是佛,从一个人的心中直接发出的声音,比任何经典都有权威。禅宗的和尚都不学习佛教的经典,认为那些东西都是糟粕。可是他们把禅宗祖师的话都记录下来成为语录,他们都学习这些语录,这是禅宗内部的一个矛盾。以上所说,就是佛教和佛学在中国发展的第三阶段。”

虚竹一番话赢得阵阵喝彩,显然他讲得十分对理。

我则对这些人口中的中国十分感兴趣。既然这个中国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和英雄,以后有空我一定要去那里参观一下才行。

恩,听说那地方叫地球,等我出塔了一定要二郎神带我过去玩玩

由于虚竹和他的同伴申请了双倍模式,就是闯关时如果两人都可以说出让守护者心赞的东西,就可以拿到双倍积分,因此,另外一个和尚慧空大师也上前道:“老衲不才,向诸位奉上一段真经”

“哦”清明大师动容道:“这个修真之地多是道家理论,还真难得见到经文。你且慢说,我让仆童一一记下。”

于是,等小和尚拿好了笔,慧空大师微笑道:“此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家请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好好经”清明大师激动之下,立即让虚竹与慧空大师过关了。那两个和尚谢过清明大师,捏了捏战斗徽章离开第六层,接着,清明大师看向了我与莎士比亚,朗声道:“你们就是下一批挑战者吧你们是打算单人模式呢还是双倍模式”

103

更新时间20111023 1:30:54字数:17482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