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晚明 > 分节阅读 142

分节阅读 1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把每个千总部的两个司改为了三个司,又将骑兵人数加到了四百人,其他编制略作增加。

军校目前基本是个空壳,陈新先学习二战前苏联的模式,旗队以上都再增加一名副职,作为以后扩军的军官预备。每级一个预备军官,加上农兵系统,陈新便多出了一支能快速动员的隐形军队。

天津还有部分人马没有回来,文登营各项调整还没完全落实,人员拆得到处都是,有调入训练队带新兵的,有参与农兵试验的,还有一个火器分遣队被借用到工坊,帮着试验燧发枪,炮兵则跟着唐坤这两个专家学习加农炮的操作规范。

七月十日,三卫的实职卫指挥同知以上官员都叫到威海开会,陈新请他们看了一次文登营的演习,一个司的战兵表演了行军、展开、进攻和追击,陈新这招也是跟戚继光学的,戚大帅在蓟镇就搞过数万人的军事演习,还请了蒙古各部派代表参观,就跟现在演习请的观察员一样,展示了一番肌肉,蒙古部落看完都吓得噤若寒蝉,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战略威慑。

一群卫所官一上来就被一百多火器队的齐射震慑,然后同样被杀手队的强悍杀气吓得唯唯诺诺。

陈新展示了大棒,随后便带他们到会议室开会,由宋闻贤主持,刘民有也参加了会议,以便让各卫的人都认识他,向他们明确了新的考绩指标,最重要的是荒田清理,并且要求他们提供各提供一处合适的港口。至于他们吞下去的利益,没有动太多,隐田皆不予追究,奴役的军户没有清理,店铺也没有逼迫他们让出,基本维持原状。

当天散会之后,陈新就回了家,下午各卫的指挥和同知陆续来表了忠心,都送上一些好处,陈新在书房陪着喝了一下午的茶,得了几百两银子,而且在每个卫城都有了商铺,还有几百亩熟田,杨云浓最干脆,把麻子墩钦村河以东的田地一起给了陈新。穷点的卫所官也有想嫁女儿给陈新作小妾的,被他一一婉拒。

等到靖海卫的指挥离开,陈新算了算应该没有了,这才慢悠悠的出门,聂洪和海狗子马上跟在身后,陈新笑着挥挥手道:“我就到隔壁刘先生那里,跟着干嘛。”

两人只得离远点,等陈新进了刘民有院子,才又站到门口当门神,守门的老年军户带着陈新去了书房,刘民有一脸憔悴坐在里面。

陈新哈哈笑道:“刘兄也喝了一下午茶”

他抬头看看陈新神采飞扬的样子,埋怨道:“跟这些人打交道有啥意思,死活都要送礼,然后都是些肉麻的奉承,绕着弯子诉苦,无非是要我不好意思动他们的利益,我听着就累心,也只有你整天甘之如饴。”

陈新左右看了看问道:“收了多少礼,你不想要就给我好了,正好作你江南的路费。”

刘民有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有些珠玉,我也不识得好坏。”

“给你的小妾用就是,她还没回来”

“在铺子里面忙活,现在居然还要加班,今天又只有去你家蹭饭。”

陈新笑道:“你这个小妾白娶了,你们住在一起了没有”

刘民有瞥他一眼,转说其他,“咱们哪天去江南”

“后天就走,原来你迫不及待要去青楼了。”

第六章 江南

一艘两桅的沙船航行在苍茫的夜色中,夜间在甲板值守的几名水手无聊的或坐或站,下仓中也静悄悄的,乘客都在休息,只剩下桅杆发出的咯吱声。

“到了,到了。”船头突然传来一个兴奋的声音,值守的人都吓了一跳,拿着兵器跳起来,等他们看清是那个陈廷栋,又骂了几句坐下去。

陈新一行从威海坐海船南下,同行的尚有刘民有、宋闻贤、周来福等人,另外便是靠近江南的土著陈廷栋,他是南通州人士,明代南北各有一个通州,这个南通州就是后来的南通市,后来说南北通州通南北,实际上南通州并不在大运河边上。

这位散尽家财的南通州举人脾气火爆,跟着文登营到永平后,自告奋勇在永平城外埋葬殉难百姓,发现尸首被盗后,多次当面大骂关宁军,要不是文登营护着他,估计他的人头也已经摆在兵部验功了。

等到四城战役结束,陈廷栋的银子也全部用完,他当初征集的一千多民勇终于逃散殆尽,最后只剩下二十多个,都是生活无着,无处可去的人,陈廷栋也跟他们差不多,他见到文登营不杀良冒功,还安葬百姓,便颇为光棍的带着这些人去了文登。

这人忠君爱国,但又爱到处大骂朝政,陈新不敢安排他去军队和学校,暂时把他安排到了刘民有的民政系统,陈廷栋在那里干些清理荒地的事,干得津津有味。这次陈新到江南出差,把这个南直隶的土著一起带了出来当向导。

陈廷栋这一阵大呼小叫,惊动了下仓的人,过了一会,咚咚的脚步声响,几个人来到甲板。

“陈将军,那边就是江南了。”陈廷栋看到陈新上来。往那边一指,在船头大大咧咧的说道,这个不修边幅的粗壮举人穿了一身短衣。扔上岸去就跟一个挑夫一般。

陈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着远处一个明亮的火光,在夜色中分外显眼。

陈廷栋有些卖弄的道:“亮灯所在处即为浏家港。永乐时由陈瑄在此修建,就是一座大土堆,方百丈,高三十余丈,白日举烟,夜间点火,以免海船迷航,由成祖定名为宝山。”

刘民有此时也来到船头,听了问道:“就是说,这是长江入海口了”

陈廷栋哈哈笑道:“然也。这个浏家港宋元之时十分兴旺,停船的港区就达六十余里,自本朝运河全线浚通,此处已是衰败了。但这宝山不知救了多少走海之人性命,确是功德无量。”陈廷栋所说的刘家港。在长江北岸,曾经是东亚最大的海船港口,明朝海禁之后刘家港也慢慢没落,到满清康熙二十三年开放南北海运,海船的聚集地转移到吴淞口,奠定了上海日后的地位。

周来福咋舌到:“那么大的港区。要停多少船”

陈廷栋张张嘴,宋元时候的事情,他哪里知道停多少船,但他好面子,还是硬着头皮答道:“成千上万。”

周来福又问道:“为何现今海船还不如元朝之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