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朝小地主 > 分节阅读 353

分节阅读 3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毕竟只是听令行事,要怪肯定只能怪发号施令之人。

毕竟是皇帝,就算做的事情不厚道,两人也不好评价,相对叹息了下,李希音轻声说道:“夫君也不必多虑,无非是打听消息而已,就算打听不了,也不能说明夫君办事不力,难道还能因此而责怪夫君不成。”

“就是这个道理。”韩瑞连连点头,微笑道:“所以,我决定去越州走个过场,回到京城有个jio待就行了,至于兰亭序的下落到时再说吧。”

兰亭序,说白了,就是一篇文章而已,不过作者名气大,受人追捧,最后上升到艺术的范畴之内,也就成了国宝。哪天,我也写幅字,埋在地里,过了千百年,指不定也是国宝,韩瑞酸溜溜的寻思。

“夫君”

李希音素臂微撑,丝衾下滑,遮不住曼妙傲人的身躯,如丝如云的秀发披下肩头,美丽的眼眸shè出柔情,水汪汪,媚盈盈。

韩瑞怦然心动,轻声道:“怎么了”

“我想要个孩子”李希音喃声道,眼boi离若醉,娇媚yu滴,妖娆万千。

韩瑞闻声,心如火燎,血脉贲张,自然又引出一番狂风暴雨,直到五更时分,才筋疲力尽,昏昏沉沉的睡去。

起来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听到韩瑞的打算,已经知情的nv眷,却是没有反对,然而钱绪夫fu却埋怨起来。

“才住几天,又要出én。”郑氏责怪道:“送信之类的xiǎo事,吩咐仆役去办不成啊。”

“真的不行,毕竟是虞公寄语友人”

继续拿虞世南作挡箭牌,韩瑞微笑说道:“况且,宴会邀请太多,吃不消了,恰好出én几天,避下风头。”

“没错,亲自上én,才显诚意”

“宴会接连不断,很伤身体的。”

旁边,几个nv眷也纷纷帮腔,郑氏自然被说服了,命人收拾包袱,准备船只。

由于是速去速回,不合适拖家带口,所以郑淖约等人,自然没有随行,韩瑞只带了两个机灵的仆役,连午餐也没有吃,来到岸边,与众人告别。毕竟几天就回来,也没有多少离别伤愁之意,韩瑞轻声道:“你们回去吧,照顾好自己”

郑淖约轻轻点头,心里多少有点儿闷,轻举平常,柔声道:“平常,与阿耶道别。”

“耶呀”近五个月大的孩子,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并学着发声,尽管十分稚嫩,不成腔调,然而韩瑞却如闻天籁,抱过来亲了口,逗得平常咯咯直笑。

嬉耍片刻,把孩子jio给郑淖约怀抱,韩瑞悄无声息的叹气,轻步上船,挥手道:“走了,过几天就回来。”

“一路顺风。”

众人站在岸边,看着帆船轻快而去,化作黑点,消失在河道边际,这才慢慢回去。

第二卷 长安行 第五百三十二章 永欣寺中

更新时间:20111015 18:04:34 本章字数:4856

第五百三十二章永欣寺中

唐代的越州,就是后世的绍兴市,直领会稽、山y、诸暨、余姚四县,永欣寺就位于越州城南十五里外,秦望山麓脚下的一个狭长山谷里,三面青山环抱,宁静优雅、气候宜人、依山傍水、林泉秀美,是一处清幽脱俗的胜境。

永欣寺的前身,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的旧居,传说在某夜,这里忽然出现五彩祥云,皇帝听闻之后,下诏赐号将王献之的旧宅改建为云én寺,然而,直正将永欣寺发扬光大的,却是智果禅师,与惠欣和尚。

两人,皆是闻名于世的大书法家,云én寺也因他们而改名为永欣寺。自然,两人之中,最负盛名的当然是世号永禅师的智永和尚,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孙,王羲之第五个儿子王徽之之后,家传渊源,本身又努力,常居永欣寺阁,闭én习书三十年,名扬天下。

别的且不提,单是智永禅师的几个徒弟,智果、辨才、虞世南,也是当世的俊杰,名传千古的人物,如已经逝世的智果和尚,青出于蓝胜于蓝,曾被隋炀帝杨广称赞,和尚得右军rou,智果得右军骨,至于虞世南,更是举世闻名的书法大家,深得世人敬重。

而今永欣寺的主持辨才和尚,尽管在书法上的声名不及两位师兄弟,然而却研习佛法,境界高深,在智永禅师圆寂之后,在众僧的推选下,接任主持之位,与很多高僧那样,平时深居简出,潜心修行,少理凡尘俗事。

脑中想着道听途说的情报,韩瑞慢慢的向永欣寺山én而去,反正即使没有自己,辨才和尚手中的兰亭序,迟早被人骗去的,正是有这样的想法,所以韩瑞倒也十分坦然,来到越州之后,也不急帮虞世南送信,慢悠悠的前来,准备打个前哨。

仔细观望山谷优美的景sè,只见浓荫蔽日,环境非常清幽,游人自松林间穿行,上有团才绿荫,如伞如盖,耳畔阵阵松涛,如y如咏,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确是修身养xg,避居隐世的好地方。

此时已是初夏,不过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hu始盛开,尽管永欣寺山谷附近,没有桃树,然而山hu漫烂,姹紫嫣红,招蜂引蝶,仍然是意盎然的情形,自然吸引诸多游人前来礼佛散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这句诗中,四百八十寺,说得有些少了,早些年,智永禅师在世,曾经有过一个创举,写了八百余本真草千字文,分别赠送给逝东诸寺,由此可以推算,江南的佛寺之盛,永欣寺能在这么多寺院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刹宝寺,凭借的自然不是美妙的风景。

寺院繁多,竞争ji烈,作为一处林泉秀美、环境清幽的丛林寺庙,如果没有点儿特sè,是很难名动天下,让人慕名而来的,寺中有高僧大德,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而已,毕竟哪个寺院没有个高僧坐镇,恐怕也难以维持下去。

不过,永欣寺,本是王献之故居,先天上,就占了优势,立即就引得一帮文人雅士前来瞻仰,然后,这些文人雅士留下的诗文足迹,又引得后人慕名而来,如此循环往复,好像滚雪球似的,积累越多,底蕴越大,名气自然深入人心,成为金字招牌。

咳,也就是所谓的名刹古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