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朝小地主 > 分节阅读 236

分节阅读 23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同是朝廷命官,却有这么大的差别待遇,阎立本心中的委屈,愤然,不用多说了,但是皇帝的旨意,谁敢反抗,只得忍耐心中的羞愧,临摹君臣,继续勾勒

回到家中,阎立本第一件事,就是招来儿子,训诫起来,丹青再妙,扬名天下,也被人当作工匠看待,这就是奇耻大辱,希望儿子引以为戒,不要学习那种末技,这是阎立本的心里话,作为兄长,阎立德自然知道这件事情,心里也不是滋味。

毕竟,让自己居于高位,引以为傲的才学,在某些人眼中,却不名一文,谁的心里也不会感到高兴,然而,纵然视建筑、工艺、绘画为旁门末技,但是这些才能,已经融入阎家兄弟的身体血液之中,不仅是兴趣爱好,也已经成为本能,欲罢不能了。

这些秘闻,韩瑞自然不清楚,但是绝对不会赞同阎立德的说辞,或许是出于讨好奉承,又或许是正义直言,韩瑞摇头说道:“阎先生此言差矣,在我看来,绘画与诗赋差不多,都是陶冶情操之技,不分高下,然则建筑、工艺,却是经世之学了。”

“经世之学”阎立德惊讶道:“符节,你没犯浑吧,怎的在说胡话。”

韩瑞啼笑皆非,无奈说道:“连阎先生这样学以致用的大才,也不相信我的说法,那么天下众人,更是嗤之以鼻了。”

阎立德眼睛透出好奇,饶有兴趣道:“你且说说看,杂学贱技,怎么成为经世之学了。”

“请教阎罗王先生,什么是经世之学”韩瑞反问。

“当然是”阎立德突然止声,对呀,什么是经世之学,平时常说,但是怎么解释,好像有点难度,考虑片刻,阎立德迟疑说道:“能够平定天下,治国安邦的才学。”

“呵呵,这也太笼统了吧。”韩瑞笑道:“那我再问,什么是治国安邦的才学,阎先生会怎样回答”

“我先问你的,你怎么反倒问起我来。”阎立德狡黠说道:“现在是你解释给我听,不是我回答你的问题。”

“好像也是。”韩瑞哂然,笑着说道:“事先声明,不过是我个人的浅见,有没有道理,还须留给后人评议。”

“不管你有什么言辞,我都会守口如瓶的,出了这个屋子,全然忘记。”阎立德保证,目光轻掠,轻咳了下,慈和笑道:“婉儿,你郑姐姐累了,带她到厢房休息片刻吧。”

里去了。”

“好,吩咐管家,准备酒宴。”阎立德微笑道,不希望家人,过多的参与到政治之中。

韩瑞也是这种想法,虽然不是在发表惊世骇俗的言论,但是也与主流思想有悖,郑淖约安心养胎就好,其他事情,就不需要多加劳心了。

“婉儿,最近你又有什么新作,能否拿来给我欣赏”

“画了幅山石图,感觉不怎么好,姐姐你帮我鉴赏。”

听到声音渐远,阎立德便有几分迫不及待的催促起来,韩瑞笑道:“其实,也不用这样神秘,弄得我们好像是在密谋什么似的。”

“还卖关子。”阎立德适时表达不满。

“好了,就说。”韩瑞侃侃而谈:“所谓经世之学,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无论就是妥善处理天下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历朝历代,天下之所以动乱不安,无非就是这几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后世,这些道理,非常的浅显易懂,但是在阎立德听闻,却有种振聋发聩,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所谓的经世之道,居然可以这样解释,而且仔细考虑,十分合理。

“然而,衣食往行,与谁有关,阎先生应该清楚吧。”

也不用阎立德回答,韩瑞自顾说道:“衣以布而成,布以丝而织有的时候,百姓与匠人,好像没有多少差别,关键在于技术,而掌握最多技术的,当然就是匠师,类如阎先生这样博学多才的大匠。”

“那又如何”阎立德似懂非懂。

“上古时候,世人蒙昧无知,茹毛饮血,幸得有圣人大贤出生,螺祖养蚕,燧人生火,神农种谷,有巢建屋,轩辕造车,这些皆是匠工之事。”韩瑞沉声道:“何以,到了而今,却变成了贱技”

第二卷 长安行 第三百七十二章 狐假虎威

更新时间:2011716 19:41:37 本章字数:4486

第三百七十二章狐假虎威

马车悠悠,平稳而轻快,夏日酷暑气候袭来,不可避免的,车厢之中,多了几分闷热,韩瑞执了柄纨扇,殷勤的给郑淖约煽风,嘘寒问暖的,绝对是经典好男人形象。

享受着这份呵护关爱,郑淖约心里柔情如蜜,甜丝丝的,取了块香帕,轻轻拂拭韩瑞的额头,浅笑道:“夫君,你和阎大匠说些什么了,惹得他那样愉悦,连视若珍宝的作品,也毫不犹豫赠送给你了。”

摸了下车厢角落的画卷,韩瑞有些喜上眉梢,阎立德的画作,放在后世,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就是现在,也是难得的珍品,而今收入囊中,得来全不费功夫,多少有点儿得意,不过,也不至于忘形,笑了笑,轻叹说道:“也没什么,只是说了些心里话。”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百家争鸣,各家学术之间,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农家墨家是显学,鲁班更是深受世人的敬重,可是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几百年来,儒学儒术蓬勃发展,其他诸子百家的地位,一落千丈。

儒学,有种排他性,主导朝堂之后,更是利用政令,刻意的打压其他学派,制定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士大夫之族,多是书人,然而书人又多是儒家子弟,将自己抬得很高,贬低别人,潜移默化,匠工之类,自然受到世人的偏见。

就像阎家兄弟,如果不是得益于他们的贵族身份,再有才华,声名也不显,最多是留下一个名字与符号罢了,简单的例子,世人都清楚,唐代的长安城,前身是隋朝的大兴城,然而主持修筑大兴城的是宇文恺,他的生平事迹,随便都可以找到。

但是,在桥梁建筑史上,留下浓书重墨的赵州桥,堪称奇迹,其建筑者李春,更是后世公认的杰出桥梁专家,大师级别的人物,技术绝对不亚于宇文恺,或者阎家兄弟,可是除了赵州桥与名字之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