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朝小地主 > 分节阅读 198

分节阅读 19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风平浪静,郑淖约秀首轻抬,笑容可掬,等待答案,李希音端着杯水,低头微抿,一双波光流溢的眼眸,似有若无的投射而来

韩瑞十分干脆,伸手抚额,了几下,轻声道:“头晕。”

无赖,两个美女心中暗怨,郑淖约更甚,不过到底是心软,况且韩瑞大病初愈,有点儿后遗症也是正常之事,当下哪里还有什么捻酸吃醋的念头,连忙关切问道:“夫君,没事吧”

“一阵一阵的晕眩。”韩瑞皱眉,十分奇怪的说道:“起来的时候,明明精神得很,怎么现在却觉得累了”

“刚才的补汤里,加了些安神的药材。”李希音说道,伸出纤纤玉手,握住韩瑞的手腕,放到案上,拈指轻按,仔细诊脉,神情专注,一抹阳光由窗投射而来,落在她的身上,身形十分纤细秀美,明媚阳光柔和,映得雪白精致的容颜灼灼生辉,美丽难言。

心神恍惚了下,韩瑞笑道:“难怪我没事了吧”

“基本上,算是痊愈了。”李希音展颜微笑,微翘的樱唇,弧线优美,丰盈饱满,透着晶莹的光泽,充满了诱惑。

郑淖约问道:“这么说来,还有点儿问题”

“的确。”犹豫了下,李希音轻声道:“听你说过,他自幼体弱多病,这两年来,才慢慢调养康复,看似没事了,不过依然没有彻底的根治,体质十分奇怪,平日没事,不容易患病,得了些小患,却容易引发成为大病,就像这次,本来只是小问题,到了昨日,却昏迷了”

“昏迷。”韩瑞皱眉道:“没有那么严重吧。”

“她说的没错,一直叫唤,也不见夫君醒来,真是令人担忧,幸好希音道长在这里,才没出什么意外。”郑淖约瞄了眼李希音,忽然觉得,她没有那么讨厌了。

“让你们担心受怕了。”韩瑞自责,眉头锁成了川字,振臂拍胸,蛮健康结实的,体质不至于那么差劲吧,况且没听医官说自己有什么问题啊。

“只愿夫君平安无事”郑淖约也有些忧愁,连忙询问道:“可有根除的办法”

“有是有,不过非一日之功。”李希音沉吟,轻声道:“好像长年累月积下的顽疾,十天半个月的,肯定不能治愈,具体多久,我也拿不准。”

“病重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个道理,我明白。”韩瑞苦笑说道:“难道还有别的选择一年两年也认了,只要能够彻底治好就行。”非凡论坛首发

“放心。”李希音宽慰道:“这些只是恢复性的治疗,平日如常,没有什么影响。”

心里松了口气,郑淖约说道:“如此,就麻烦道长开个药方。”

“不用服药。”李希音摇头,韩瑞安心了,要是天天喝药,闻到气味肯定会吐,就在庆幸之时,却见李希音美目微弯似月,纤手探怀,取出了块丝缎,上面密密麻麻的,捌了许多针具,有长有短,打磨光滑圆润,在阳光下闪烁光芒。

柔唇多了抹似有若无的笑意,李希音神情淡然道:“扎针就行。”

“能不能,不扎。”韩瑞瞠目结舌,悄悄地咽了下喉咙,宁愿吃药。

“不行,你劝劝他,我去准备下。”李希音对郑淖约说道,随之起身飘然而去,转身的瞬间,唇角笑容浓郁,眼眸中波光荡漾,转动之际妩媚得意,好像优雅美丽的狐狸。

第二卷 长安行 第三百一十七章 时政纷扰

更新时间:2011619 1:45:32 本章字数:4427

第三百一十七章时政纷扰

就在韩瑞养病的期间,朝廷之中,却也不怎么安稳,之前党项部族叛逃吐谷浑,皇帝派遣使节前去责问,还没有得到答复,边庭又传来消息,洮州羌人部族,不服王化,杀死刺史,叛归吐谷浑,闻讯之后,朝堂顿时为之震动。

现在的唐朝,可不是蕃镇割据的时期,才击破突厥几年而已,得到了天可汗的称号,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文武百官,都有些志得意满,有种除我大唐之外,再无其他邦国的心态,一州刺史,四品大员,牧守一方,无论古今,都不容小觑,现在却给人杀了,简直就是赤o裸的打脸,李世民怒了。

怒不可遏,根本没有掩饰的意思,直接拍案掷书,召集群臣,也不用怎么商量,对于这种事情,也不讲究什么先礼后兵了,就是一个字,打,不然四夷部族纷纷效仿,何以立威,怎么服众。

很快,中书舍人拟定了旨意,盐泽道行军总管率军平叛,李世民看了两眼,附上玺印,连同兵部公文,八百里加急,传达边关,随之李世民也没有了处理朝政的心思,怒气未消,拂袖而去。

但凡明君雄主,都有这样的毛病,控制强烈,喜欢什么事情都在掌控之中,李世民即位之初,突厥挥军南下,李世民迫不得已,签订了渭水之盟,几乎是纳贡似的,给了许多好处,突厥才退兵而回。

这样的奇耻大辱,自然令李世民耿耿于怀,隐忍了三四年,积累够了,一朝勃发,终于报仇雪耻,堂堂突厥可汗,在宫殿之中献舞,北方各族伏跪臣服,岁岁朝贺,这样的功绩,就是汉武帝也有所不及,表面上没有显露,内心深处,李世民何尝没有沾沾自喜。

不过高兴了几年,李世民却发现,中原很大,但是外族更是不少,而且臣服不过是表面现象,私下的小动作繁多,而今更是忘记了大唐军威,堂而皇之的叛乱,这样的结果,怎么能够让李世民甘心。

“难道真要听信魏徵之言,斩尽杀绝”李世民皱眉寻思,又摇头自语:“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纳税称臣。”

反复权衡,李世民烦了,挥袖而起,考虑片刻,传旨召见李靖,虽然在贞观八年之时,李靖以足疾辞任,不再担任朝中职务,甚至连军权也放下了,但是李世民清楚李靖的才能,自然不会放任其逍遥得意,没过多久,就下了特旨,诏令李靖,每二三天,就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这是宰相才有的资格。

在宋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相当于宰相,可见,李世民对于李靖的信任,对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