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朝小地主 > 分节阅读 76

分节阅读 7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接过图纸,长孙皇后仔细观看起来,不时询问李世民的意见。

“这份不可。”宫里佳丽三千,见多识广,李世民自然十分挑剔,一眼扫过,直接否定,一页再一页,后来觉这样的度太慢,干脆让宫女将图画摆在厅中,他拉着长孙皇后慢慢地观望,一个个评点起来。

“之女,家世清白,鲜妍明媚”

“研媚非太子妃之选。”李世民摇头,在他心里,李承乾是要继承皇位的,太子妃就是未来的皇后,怎么可以长得这么妖娆。

“之女,聪慧开朗,擅长刺绣。”

“再看下一个。”李世民说道,皇后要懂刺绣么荒谬

可能是给那位大臣权贵的面子,没有直接明说,厅中众人却也明白,也纷纷摇头,就是李世民相中了,他们也会反对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纸去了大半,却没几个能入李世民的法眼,使得龙颜颇为不悦,怀疑这帮大臣权贵,是否在敷衍塞责,来的根本不是自己女儿,而是让婢女冒名顶替。

其实李世民也是冤枉了他们,也不想下自己是什么人物,天下至尊,什么美女没有见过,眼界很高,最重要的是,连李世民自己也没有觉,他是按照长孙皇后的标准,去给李承乾择选太子妃的,长孙皇后在他心里是那么的完美,一经对比,结果可想而知。

一干大臣刚琢磨出点味道,长孙皇后就已经了然,心里甜蜜,美眸掠过,浏览良久,深思熟虑之后,走了出来,纤手拾了张图画,微笑道:“陛下,你看这位如何,资淑灵秀,柔顺表质,幽闲成性,言容有则,乾儿脾性有些刚烈,恰好与之互补。”

李世民心思敏锐,也慢慢地反应过来,望了眼图画,耳中听着寺人讲述的资料,沉吟了片刻,忽然笑道:“苏亶,皇后相中了你的女儿,有可感想呀。”

一个相貌儒雅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不亢不卑,从容说道:“臣惶恐,不胜荣幸。”

李世民微笑,又问道:“诸位卿家,觉得如何”

第二卷 长安行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国色天香

更新时间:201147 13:05:22 本章字数:5054

阁楼偏厅,李承乾侧卧榻上,手里拿着一卷书籍,目光浮掠,心神根本没有放在上面,感觉非常讽刺,明明是为自己选妃,然而决定的权力却不在自己手中,父皇母后也就罢了,却干朝臣何事,偏听他们多嘴。

“太子,太子”一阵急切的声音,有人风风火火闯了进来,兴奋叫道:“定下人选了,是苏的长女。”

李承乾支臂坐起,又缓和下来,目光停留书卷,神态自若,满不在乎道:“赵节,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小心让桂阳姑姑听到,少不得又要教训你了。”

嘿嘿,赵节摸着脑袋傻笑,或许是投缘,又是亲戚,他与李承乾的关系不错,在厅中听到这个消息,趁着别人没有留意,就偷偷溜了出来,兴冲冲前来报信。

“刚才,你说什么,谁的女儿”李承乾又问,毫不在意似的,其实正悄悄侧耳聆听。

有心捏拿,赵节轻笑道:“太子你猜。”

啪,手中书卷扔了过来,赵节轻易躲开,李承乾哼声,颇有几分威仪,赵节倒不畏惧,依然笑嘻嘻模样,却不敢再隐瞒了,连忙说道:“是秘书丞苏禀的长女,听大臣说,苏家门袭轩冕,家传义方,其女又长得贞顺自然,温雅端庄,乃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

苏亶是隋朝名臣苏威的孙子,其兄苏勖又是秦王府中学士馆内的十八学士之一,从龙的功臣,无论是家境背景,还是与皇帝关系的亲疏远近,的确是上上之选。

见到李承乾没有表态,赵节又继续说道:“太子,她,可是皇后亲自挑选的。”

“母后选的,那就没有问题了。”李承乾脸色稍霁,相对威凛日隆,让人敬畏的李世民,他还是比较相信慈爱的长孙皇后。

“呵呵,太子,别着急,只是初选而已,陛下还没有决定呢。”赵节笑道:“说不定后面,又出现更好的。”

“那你还说选定了。”李承乾气道。

“说得太快了,难免有点儿失误。”赵节颇不好意思,试探道:“要不,我再去观望情况,一有消息,立即前来禀报。”

“不必了。”李承乾摆手,站了起来,轻声道:“我亲自去看。”

正厅之中,固然听到众臣的赞允,李世民却没有立即作出决断,而是让宫女再继续摆放图画,口中赞许说道:“阎卿着实辛苦了,画了近百张图,恐非易事,难得。”

阎立本如饮甘露,爽到了心底,谦恭不已,其实光凭他一人,肯定画不了那么多图,底下还有好几个宫廷画匠帮忙,不过这些人身份低微,上不了台面,功劳自然全部归阎立本了。

突然,李世民惊讶道:“嗯,那是何物”

众人顺势望去,却见宫女手中,拿着一张乌涂之作,隐约可见图画的轮廓,是丛怒放的鲜艳牡丹,可是图中的空白处,却漆黑成团,一片污涂,与宫女那双白净莹润的玉手,形成了鲜明对比,却是韩瑞顺手涂鸦之作。

苦也,一时不慎,居然没扔,而且还随手挟杂诸多画像中,阎立本腋背冒出冷汗,连忙俯跪请罪,颤声道:“那是废图,臣一时疏忽,夹带其中,请陛下赐罪。”

小事而已,这点容忍肚量,李世民还是具备的,挥手让阎立本起来,温言相劝,让他不必在意,不经意又瞄了眼所谓的废图,忽然怔住了,让宫女摊开,驻足打量起来。

皇帝的动作,自然引得众臣的关注,仔细观察,有人也瞧出点端倪来。

“好像是张芝的草书。”

“不对,墨采飞动,无藉因循,淋淳酣畅,与王子敬的落shen赋十三行贴近似。”

“笔断气连,一气呵成,颇得几分一笔书之势。”

好吧,应该要承认,贞观初年,若论治国安民的能臣干吏,朝中数不胜数,但是提到文学造诣,书法字画,只有寥寥几个可以言,其他都是闲杂人等,很自然退开几步,嫉妒地看着他们与皇帝亲切的交流意见。

“阎卿素来工篆隶书,以绘画见长,却没想草书也颇是可观。”李世民笑道。

“的确。”虞世南点头道:“虽然有点儿凌乱,但是整体而言,也有三四分味道了。”

本朝书法第一,尽管也是欧阳询承让前辈,不与之相争的原因,但是虞世南的书法造诣,那可不是盖的,连李世民都时常向他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