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簪花红袍传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迅速解开衣服,将瓷碗抱在瘦骨嶙峋的胸膛上。想用体温把瓷碗中的坚冰融化,然后再给母亲喂药。他不停的高声呼唤:“娘娘您醒一醒娘我是小云,您不能抛下我”声音凄厉,回响在静寂的荒郊。

过了半晌儿,瓷碗中的冰没有丝毫融化的迹象。小云彻底绝望,默默地将瓷碗放在一旁,见母亲面容枯槁,泪水再次流下来。心想:“母亲要是死了,她一个人在黄泉路上,会不会感到孤单寂寞会不会害怕不如我也死了,好去和母亲做个伴儿。”

值此万念俱毁之际,突然脑中灵光一闪。他飞快捏开云娘子的牙关,俯身用舌尖将药丸顶进母亲的咽喉,然后用唾液将丹药送入她腹中。做完这些,小云筋疲力尽,加之两日滴水未进,体力严重透支。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慢慢歪倒,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昏昏沉沉中小云感觉有人在推自己。费了好大力气,方才睁开双眼,见是原来的邻居独孤景略。挣扎坐起,道:“你怎么来了”不等景略回答,伸手去摸母亲额头。发觉体温明显降低,呼吸也均匀了许多。心中一喜,朝景略招了招手,小声道:“我们出去说。”二人猫着腰钻出窝棚。

天色漆黑,一弯残月刚刚升起,四周一片死寂。独孤景略和小云同年、同月、同日所生,只是二人出生早晚稍有不同。小云生于清晨卯时,景略生于下午申时。二人自幼为邻,时常在一起玩耍,友情自然很深。景略的父母八年前双双病逝,眼下他和本家的叔叔一起生活。他和小云同龄,身材却比小云高出一大截,小小年龄,颇有英武之姿。

两人在雪地上并肩而坐,景略道:“我方才过来找你,见你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还以为你死了呢你是不是想吓死我”说完微笑,一口雪白的牙齿在月光下分外醒目。小云微笑道:“不那么容易就死,你来做什么”

景略从怀中掏出一个火折子和一个烤红薯,递给小云,道:“你已经两天没吃东西,天又冷,这怎么能行今天家里烤红薯,我偷了一个,你快吃吧哦,伯母怎样了”小云接过火折子掖进怀里,却不接红薯,道:“我娘这会儿吃了药,应该很快就没事了。你偷家里的东西,让你婶娘知道了,免不了又要挨骂红薯你还是拿回去吧。我向七婶讨了二斤小黄米,足够数日之用,你不必担心。火折子算我借你的,用过就还,免得你又要被婶娘数落”景略嘿嘿一笑,将红薯揣回怀中。他自然知道小云的脾气,既然说不要,那么任谁也不能勉强他。

小云想起母亲还没有吃饭,对景略道:“你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起身钻进窝棚。过了一会儿,他左手提竹篮,右手拿一口铁锅,腋下还夹着一捆干柴,拖拖拉拉走出来。景略捡了几块石头,将铁锅支好,捧了几把积雪放进锅内。小云一边向锅底填着木柴,一边道:“前几日下雪,无法进山,柴禾所剩无几,要节省些用了”景略道:“待天气回暖,我和你一起进山,多拾些回来。”二人把火点着,坐下等着水沸。

景略道:“方才你说给伯母服药,你哪来的钱买药”小云把遇到木荣春一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说完挽起裤脚,伸直双腿,让景略观看。只见原本溃烂之处已经结痂,红肿基本消退,“九转回春丸”药效如神。景略大瞪双眼,道:“这药真的很神不过这道士为什么要帮你”

小云目视远方,缓缓道:“他说有事要我去做,作为报酬给了我二粒丹药。”景略哼了一声,语带不屑,道:“这道士恐怕没安好心真要像你说的那样,他自己就有那么大的神通,还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非要让你去做”

小云微微一笑,道:“他是想收我为徒”景略十分惊讶,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小云道:“我猜的他不停的想用言语激怒我,又问了许多莫名奇妙的问题。他是在试探我的反应,并借此观察我的性情和品德。除了想收我为徒,我实在想不出他为何要这样做”

不知为何,景略突然蹦起来,大声道:“这怎么能行”见小云惊讶,解释道:“我是说,你不能跟他去当道士”小云哭笑不得,道:“拜他为师,并不一定非当道士不可。”景略坐下来,摇头道:“那也不行”小云颇感好奇,道:“这又为什么”见锅里的水已经沸腾,起身从竹篮中拿出一个布口袋。伸手抓出一把米,想了想,又放回去一半,把余下的半把米投进了锅中。

景略稍有些激动,声音微微发颤,道:“所有的道士,只是一群自了汉,他们只顾自己修仙求道,百姓生死,国家安危,从来都不放在心上你如果拜他为师,日久之后,岂不也就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再说,你随他入山修道,伯母怎么办”小云微笑道:“真是有其师、则必有其徒”

小云此言,自然事出有因。景略的叔叔,一直希望景略能认真读书。几年后,如能考取功名,哪怕只是做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也足以光宗耀祖。所以景略七岁时,他的叔叔就让他拜在镇里的毛举人门下,从此开始系统学习儒家典籍。出于门户之见,毛举人一向鄙薄僧道。认为这些人不冶生业,游手好闲,大多不通实务,是一群只图自己快活,不管他人生死的自了汉,于国计民生毫无益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毛举人的想法和言论,于教授学业的同时,也慢慢影响了景略。此时,小云对景略鄙视木荣春的言语,一点也不感到惊奇,盖因毛举人就是持此种观点。

小云却与景略恰恰相反。他的父亲几次科考失利后,心灰意冷,加之朝政腐败,奸佞当道,遂绝了入仕之念。回乡务农后,对道家学说渐渐产生了兴趣。耕作之余,常常在田间地头翻阅老、庄玄学之书。及到他弃世,家无长物,唯余下半壁诗书,其中近九成是道家典籍。小云从三岁起开始习字,充做教材的就是老子五千言。

时间一久,潜移默化之功自然显现。他对儒家所谓的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毫无兴趣。对儒生毕生追求的所谓立言、立德、立功,也略有腹诽,常常以道家理论予以驳斥。认为儒家提倡建功立业,不但对国家毫无益处,反而助长了世人的争名夺利之心,更易使天下大乱。他心中理想的治国之道,是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

他与景略因所学不同,故而观点相左,如冰炭不能同炉。两人虽然要好,但只要一涉及到诸如人生理想、治国之道之类的问题,往往就会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近两年来,随年龄渐长,所学日深,小云对老、庄玄学的认识,已不仅仅限于皮毛。对和景略争论,已不是太感兴趣。常年贫困的生活,使他对人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