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恐怖档案 > 分节阅读 206

分节阅读 20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各将一听,纷纷迫不及待的向高一功询问,这场大战的胜负关系着大顺军今后的战略走向,由不得他们不关心。

高一功脸上的神情说不出来的矛盾,即象是惋惜,又象是庆幸,平静的道:“是明军,鞑子在天津城下仓惶而逃,十数万汉军尽成为明军俘虏,如今大明军队已经兵分两路,一路追击逃走的满人,一路正气势汹汹攻向北京。”

“啊”各个将领脸上的表情和高一功差不多,这个结果有点出乎大家意料,在座之人都吃过满人的亏,与官军更是打交道不知凡几,虽然大明在数年前一举歼灭了数万满人,可是在大家看来,大明军队多少有一点幸运的成份,明军无能,这个看法在大家心中已根深蒂固。

在多数大顺将领看来,如果双方全力以赴的话,满人赢面绝对要大上许多,正是因为这个看法,面对明军与满人的交战,大顺军一直作壁上观,如今竟然胜负已分,大顺军就不能再作壁上观了。

第三卷 大明再起 第279章 平西王

“侯爷,我们真要与吴三桂联手,攻打大明吗”一名果毅将军犹豫的道。

得知大明皇帝御驾亲征起,李自成就与牛金星、宋献策等人定下了大顺军坐山观虎斗的策略,双方分出胜负后,马上联合弱势一方与胜利的一方抗衡,借以自保,在坐之人都知道李自成定下的这个策略,当时也无人反对。

虽然大明军队势如破竹般拿下山东,一路杀到天津,众人仍然看好清军,一片石那场血战加上接下来清军的一路追击,各人如丧家之犬般惶惶不可终日的映像实在太深了,而官军的实力,他们还停留在崇祯十七年,大顺军横扫天下的威势中,这些年,他们没有与官军交战过,两者一比较,他们总是觉得官军与清军的战绩有水份,得出相反的结论自然不希奇。

联合大明一起抗拒清军,大家并没有多少抗拒心里,毕竟大明是正统,他们都曾是大明百姓,即使造反之后也有不少人被招安过,何况这次不是招安,只是相互联合而已,可是要他们与清军联合,而且还是与恨之入骨的吴三桂合作,虽然明知是逼不得已,心中总不是滋味。

大厅中一片沉默,只有众人急促的呼吸声,大家都在想这个问题,一想到要和吴三桂联手,众人就象吃了苍蝇般难受,他们是反贼不错,可是吴三桂是汉奸,差点让整个神州都沦为异族之手的汉奸,如果与吴三桂联手,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吴三桂又有什么不同。

“大家不用想了,这是皇上早已定下的策略,如果不如此,我大顺朝难道只能坐等明军攻过来不成我们如果不想再被大明当成逆贼剿灭,也只有这条路。”高一功沉声道。

“侯爷,纵使我们愿意与吴三桂联合抗明,可若吴三桂不同意又如何”刘希尧问道。

大顺视吴三桂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吴三桂又何尝不视大顺为仇人,吴家一共三十八口死于大顺军手中,吴三桂父亲吴襄的人头更是被李自成下令悬报挂在高竿上示众,大顺军从京城撤出之后,一直是吴三桂的队伍追击的最凶。

他们是贼,吴三桂却不是,他引清兵入关也是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在弘光朝初立时,弘光朝还打算封吴三桂为国公,如果吴三桂转投大明,他们与吴三桂的联合反倒成为剃头担子一头热。

高一功不由愣了一下,如果对面是以满人的话,满人肯定求之不得,可是吴三桂,还真很难说,大家以前以为败的会是大明,所谓一步错,步步错。高一功踱着脚步不停的走动,最后有些无奈的道:“不管吴三桂愿不愿意联合,皇上交待之事我们必须完成,本侯会先派人与吴三桂试探一番,至于攻打明军一事,克不容缓,诸将听令。”

刘希尧、党守素、谷可成、任维荣等人连忙挺直了胸膛,高一功缓缓的道:“从即刻起,全城戒备,诸位回去后,约束军队,随时准备开拨。”

“遵令。”

“要打仗了。”谢大宝叹了一口气,从两名带着紧急军事的骑士到城中不久,城里的部队已经开始频频调动,原本一些从军营中偷溜出来的军士也被召回,整个平阳府弥漫出一股紧张的气氛,不但是谢大宝感受到了,就是普通百姓同样感受到了。

太原,平西王府,吴三桂手里同样拿着一份军报,一字一字的仔细看着,好似生怕漏掉了一个字似的,良久,他才将军报放下,向门外喝道:“来人,把大爷和三爷叫来。”

“是。”两名亲兵应道。

吴三桂在家中排行老二,他口中的大爷和三爷自然是指他的哥哥吴三凤和弟弟吴三辅,俗话说打仗亲兄弟,自成吴三桂当上总兵之后,吴三凤和吴三辅就在吴三桂身边任副将,因此逃过了李自成进京城时的一劫。

亲兵下去不久,吴三凤和吴三辅两人已经推门进来,看到吴三桂眉头紧锁,两人都是一惊,吴三辅连忙问道:“二哥,发生什么事了”

吴三桂将军报推到两人身边:“你们也看看吧。”

吴三凤和吴三辅将军报很快看完,他们却不象大顺军将领那样惊讶,脸色只有轻微的变化,仿佛早已预料到满人的败绩。

“二哥,满人败得如此之惨,吴家该何去何从,二弟是否早已想过”吴三辅问道。

吴三桂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一条疤痕在鼻子上隐现,他少年时因为父亲中了满人埋伏,全军被围,后面军队包括他舅舅祖大寿都不敢出兵相救,少年气盛的吴三桂硬是凭着五十名家丁冲进满人的包围圈,将父亲连同数百名官兵一起救起,他的脸被满人砍中,从此鼻梁上就留下淡淡疤痕,只要情绪不稳就会显现出来。

那一战吴三桂一举成名,奠定了后面成为山海关总兵的基础。

“大哥,三弟,不瞒你们说,我就是不知该何去何从,才要找你们来共同商议。”

“二弟,这有什么难办的,我们本来是明臣,再向大明请降就是。”吴三凤脱口而出,相比于二弟能武能文的才华,身为吴家老大的吴三凤就有些相形见绌了,简直是文不成武不就,以前能在军中当副将,完全是靠着与吴三桂的关系。

“大哥,没有这么简单,我引满人入关,本来确实是为了先帝报仇,哪曾想多尔衮狡诈,我大军被清军裹胁,成为清军前驱,犯下大错,以当今大明皇帝的性恪,我如果现在去投,或许可以保得一条性命,只是必定被闲置,以后随意一个小官就可以折辱。”

说起来,吴三桂还是舍不得他的权势,除此之外,吴三桂心中还隐隐有一丝恐惧,为了取信清军,他杀了崇祯的第三子朱慈炯,使得当时大明不但失去了皇帝,而且也失去了正统的继承人,虽然他如果不杀朱慈炯,而是放归的话,现在大明皇帝说不定就是朱慈炯,他等于替弘光扫清登基为帝的障碍,只是如果有人掀起此事,说他害了先帝血脉,即使现在的大明皇帝要保他都不可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