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恐怖档案 > 分节阅读 129

分节阅读 12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实在谈不上漂亮,王福却感到自己的心弦一下子被拨动,心中柔情一片,有着初为人父的喜悦。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实际算起来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与刚来时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情形相比,现在王福的处境无疑是好得太多,即使他现在变成一个昏君,每天在宫中吃喝玩乐,至少也可以做到与满人划江而治,而不是当初时时担心满人打过来的情景。

当然,王福不会如此没有出息,哪怕就是为了眼前的小人儿,再过二年,王福也要亲领大军北上,等到她长大后,要让她看到一个完整的山河。

“皇上,臣妾无能,没能诞下皇子。”柳紫萝口气中微显出一丝酸楚,她即担心皇帝会不喜欢女孩,又为自己失去一个机会懊恼不已,面对皇后的位置,又有哪个女人会做到真正不动心,若她能诞下皇子,母凭子贵,离皇后的位置就能近一步。

“爱妃说哪里话,朕喜欢女儿。”王福笑道,忍不住用手指轻轻的婴儿脸上抚了一下,感受到自己脸上有异物,婴儿的手脚动了起来,同时哇的一声大哭,让王福好生尴尬,这个丫头一点也不给她父亲面子。

王福说的喜欢女儿确实是事实,与儿子相比,女儿不但与父亲更贴心,而且身为皇家,女儿不会与父亲的利益产生冲突,儿子吗,现在自己的身体还年轻,以后再生也不迟。

不管皇帝说的是真心还是假意,柳紫萝心中还是产生了一丝安慰:“皇上,给孩子取一个名字吧。”

“好。”王福回道,脑中急速的转动起来,看在已经停止哇哇大哭的婴儿,转动着纯净的眼睛,脸上无忧无虑的表情,王福心中一动,无忧公主,随即又否决,这个名子不是不好,而是历史上得这个封号的公主真正做到无忧的根本没有。

“就叫解忧,这是朕的解忧公主。”

“解忧。”柳紫萝轻轻念着这个名字,越念越是欢喜,单从这个名号来看,皇上所说的喜欢女儿并不是随口敷衍。

宫中喜事不断,就在解忧公主生下的第二天,宫中又被一阵嘹亮的婴儿哭声打破,这次是重华宫的叶才人产下了皇子,两位才人前后隔一日,分别诞下了一位公主和一位皇子,这让一直感叹膝下空虚的太后邹氏乐得整天合不拢嘴,简直比皇帝和两名才人本人还要高兴。

这条消息传了出去,也让朝中大臣和京城百姓安心了不少,以前两位才人虽然怀孕,可是谁也不知道她们肚子里是男是女,如今终于明了,一男一女最好,若是两名都是皇子,他们的出生日期如此近,倒是要担心以后皇位的争夺了。

当然,也有人不高兴,消息传到杭州时,据说潞王爷接连打碎了数个官窑出品,价值上千两银子的瓷器,又责打了几名服侍他的内侍一顿,让整个潞王府的下人好几天都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

为庆祝皇长女和皇长子的诞生,本着与民同乐的精神,王福大笔一挥,京城每人发米、面各一斗,官员、差吏,军队也各有赏赐,所需的银钱,米面全部由内库所出。

银行和海关两项收入,在弘光元年的十一和十二这两个月,分别给朝廷贡献了一百二十万余两银子和一百四十万余两银子,加起来有二百七十万两之多,而且银行吸收的存款也有数百万两,只是全年花费太大,年底为羽林卫的扩建又花费了不少,年底一算帐,全年朝廷还亏欠了二百余万两。

不过,这两百余万两都可以用王福的内库补上,这一年,皇帝的内库收入颇丰,单单与大顺军的交易就赚了三百多万两,加上顾三麻子所赚的银子,以前左良玉手中的盈余,在支付完羽林卫和皇宫中的日常花销后,王福的内库银子竟然存下了五百万两银子。

考虑到明年朝廷的税收将会大幅度的攀升,虽然不知具体攀升多少,不过按照银行和海关现在这样运行下去,二千万两至少也没有问题,羽林卫要扩充到十万,王福不可能再用内库来支付羽林卫的军费,没有羽林卫的军费的拖累,这五百万两就是在皇宫无进项的情况也,也足够开销数年了。

有了这五百多万两银子打底,王福才能大方的打赏。京城数十万人,每人一斗面,一斗米,只需要花费三四万两即可,加上官员,差吏,军队,有十万两银子足够,花十万两银子换得大家一同高兴,又何乐而不为。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87章 剌洪一

一个团体,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权、财;有权无财,这个权利就象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风浪一袭就会土崩瓦解;有财无权,犹如闹市中小孩怀抱着金娃娃,只会引来灾难。

大明末期,朝廷对内是有权无财,在李自成百万大军进京前,崇祯搜遍内库,连数十万两调兵费用也拿不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流寇逼近,对外却是有财无权,对于满人来说,大明的权威早已倒塌,偏偏民间又富有的很,每抢一次都能有数百万两银子的收益,比他们全族一年耕种所得还多,结果满人的胃口越养越大。

若是祟祯知道在他后面只有半壁江山的小朝廷皇帝一年多时间能挣下五百万两内孥银,恐怕眼珠子都会睁出来,王福却知道,无论是海关和银行的收入都远没有到顶,南宋时,同样是半避江山,每年朝廷收入在八千万贯以上,大明的税收即使在最高的时候也只有三千三百万石,这还是在永乐年间取得,到后来就每况愈下。

要说南宋时经济比大明还要发达,这有点不可思议,就算初期如此,到大明后期也不可能赶不上四五百年的宋朝,可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大明的税收反而愈来愈少,只能说国家的税收正策出了问题。

大明初期,朝廷除了正税收入外,茶、盐、铁、瓷、丝的专卖也是一大进项,这五项加起来,往往可以和正税相当,只是后来随着吏治腐败,专卖成为官员们上下其手捞钱的工具,田赋几乎成为朝廷收入的唯一来源,税收越来越窄,收上来的税自然也越来越少。

正是依靠商税,南宋的税收才远高于大明,可怜大明商税只有三十税一,就算这样,一年也有七八十万两银子的收入,到了祟祯时皇帝被忽悠的连三十税一也免除,这几十万两银子也就泡了汤,结果为了一年省下二十万两银子的开销,皇帝不得不裁减驿卒,连累李自成失业,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如果能够厘清吏治,茶、盐、铁、瓷、丝重新建立专卖,将商税扩大到十税一,加上海关,银行,朝廷一年的税收就是过亿两,王福也不会奇怪,可惜前面三项牵涉的人太多,贸然动作只会让地方混乱,在没有击败满人,重新统一全国前,王福不会去做,只能在心中想想而已,甚至这个想法王福都不会流露出去。

在皇长子诞生三天后,榆林贼被清军剿灭的消息终于传到王福的案头,在这条消息到达时,几乎在同时,另一条消息,丁鸣吾,周魁轩、张尧中三人攻下数座县城之事也送到王福案头。

这两条消息一喜一忧,义军的实力严格来说并没有减弱,丁鸣吾三人明显比任七,张七两人有进取心,而且对朝廷更加认同,不过,数万人就这么被屠戳,王福看得心中还是一阵气闷,忍不住用笔在张存仁的名字上划了一个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