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恐怖档案 > 分节阅读 101

分节阅读 10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生杀予夺的大权,听到不用回满洲,博洛、岳乐两人虽然心中高兴,只是看到阿巴泰的脸色,却不敢喜形于色,倒是其余下人奴才听到不用回满洲,倒是一个个忍不停露出笑容。

就在多尔衮说服代善的第二天,宫中传下一道旨意,多尔衮由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叔父摄政王,加一个字看起来好象并不意义,两者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多一个皇字,无疑更显出多尔衮身份的尊贵,虽然大家都知道这道圣旨是出自于太后之手,而不是出自于几岁的皇帝之手,只是谁也不敢公然抗旨。这让济尔哈朗一系人马大感沮丧,本来想将多尔衮拉下马,没想到多尔衮的权势还得到增加。

随着多尔衮地位的稳固,北京城因为多铎失败后带来的骚动平息了下去,多尔衮重新派出大军奔赴山东战场,这次他们并不是想向南明进攻,只是想暂时稳住山东。

为了拉拢代善,这次领军人选为代善的第七子满达海,满达海在代善的子女中并不算太出色之人,长子岳托、次子硕托、三子萨哈磷几人功绩都远大于满达海,可惜这数人都以四十余岁的壮年就死去,三子萨哈磷更是子孙皆出色,其孙勒克德浑已被封为郡王,可惜也随着这次多铎的大败而失踪,导致代善一系只能由满达海挑起大梁。

除了满达海,博洛,岳乐两人都是这次出征的副都统,连同一批老将拜音图,石廷柱、巴哈纳、马国柱、索尼领着二万多满蒙精锐,浩浩荡荡的向山东进发,虽然人数要比上次多铎出征的要少,可是从出征的将领来看,却毫不逊色,这批人也是整个满人的精华所在,若是再有一个闪失,满人的根基可以说会被彻底打垮。

随着这批满人的到来,整个山东在满清手中彻底稳固下来,孔有德、耿忠明两人沦为配角,对于这次战败,两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惩罚,只是被训斥了一顿后,反而授权他们大誓扩充汉军,连张天禄、张天福这些早先投降多铎的将领也得到好笼络,允许他们在山东扩建队伍。

满人的大败,对于前面那些投降的明军将领不可能没有触动,许多人的意志都出现了动摇,满人在山东实力增强,又允许他们扩充部队后,那些动摇的降军又变得死心踏地起来,对于他们来说,有兵就有一切,他们早已做惯了土皇帝,如今满人允许他们扩充队伍,当然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满人要休养生息,南明又何尝不是如此,双方都没有大战的意思,不过,小规模的冲突却难免,双方的斥候经常越境,总会引起一些拼杀,只是满人很少出动,多数都是孔有德、耿忠明的汉奸军挡住前头,双方互有伤亡,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鞑子南征大军的失败,除了引起满人本身的强烈的震动外,大顺军的震动丝毫不下于满人,随着本身一连串对官军的胜利,官兵无能的映像早已深深映入大顺军脑中,山海关以来一连串的失败,又让大顺军对鞑子产生深深的恐惧,尤其是从京城撤出来的这段时间,大顺军简直全无士气,常常一小队鞑子就能撵着大队顺军逃跑,每天脱离队伍的人数不胜数。

接理来说,鞑子与明军交战,不用看也知道结果,没想到败得却是鞑子,这让李自成和手下都迷茫起来,不知道到底是鞑子战力下降的太快,还是明军突然变强起来,一时也不敢乱动。

弘光元年的三月,一直战火纷飞的中原大地难得的平静下来,各方都在舔着伤口,等待着形式的发展。

四月,西安,仿佛老天睁眼一般,今年的雨水一下子多了起来,原本焦黄一片的关中大地到处是绿色葱葱,许多荒地重新变成了农田,里面的庄稼长势喜人,只要再过二个月,这些庄稼就可以收获,关中重新变成一个粮仓。

可是从四月到收获的这一段时间,正是最难挨的时候,许多农人全完靠到山上挖野菜草根度日,好在雨水充足,经过多年的战争,关中人口减少大半,山上各种野菜疯长,加上自家临时种的一些果疏,农民也还能勉强度日。

农民可以靠挖野菜度日,军队却不行,尤其是战马,单靠吃草料根本不能作战,一匹马所需的粮食比得上几名士兵所需,虽然前一段时间,顾君恩从大明朝廷买到了两批粮食,只是相对于大顺军庞大的军需要,这两批粮食只是杯水车薪。

李自成每天都要和各个文武大臣商量军粮之事,只是却找不到办法,陕西本地的粮食基本搜刮一空了,大部分农民都靠吃野菜过日,地主豪绅几乎被杀光,还有粮食在手的,都和大顺军本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不能抢自己人吧,若真如此,大顺军马上就要乱起来。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44章 虚惊一场

解决军粮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去抢,这本来就是农民军的特点,若是固守在一个地方,大顺军早就饿死或被官军剿了,只是到哪里去抢却是一个问题,山西、湖广都可以纳入目标,若不是张献忠出兵抢汉中,李自成早已作出决定,多半会选择湖广作为目标。

对李自成来讲,朝廷每月卖给他的数万石军粮结成的同盟太脆弱了,随时可以撕破。只是没想到他从汉中再回来时,打得大顺军抱头鼠窜的鞑子却在淮安遭受了巨大损失,这让李自成和一班文武重新迟疑起来,不由回想起当初被官兵撵得东奔西逃的日子。

这天,李自成正在由秦王府改成的皇宫与众大臣议事,一阵哒哒的马蹄声传来,两名小校模样之人骑着快马直向皇宫门外冲来,几名值守的侍卫大惊,喝道:“什么人站住。”

两人翻身下马,急步台阶上跑去:“前线紧急军情,马上呈报皇上。”

此时值守的侍卫才看到现两名小校背后插着代表传递军情的小旗,只是或许是跑得太匆忙,小旗已经歪斜到一边,值守侍卫不敢怠慢,从小校手中接过传递军情的信件,急忙送到侍卫统领李娃手中。

李娃扫了一眼信件上面的标记,脸色一变,这个标记正是大顺军传递最紧急军情才使用,他不敢私拆,急忙朝李自成议事的正殿走去。

大殿里,大顺军的文武正分成两派,热烈的讨论着大顺军下一步的方向,如果不出意外,今天的议事最终又会是以没有结论收场。

“报,皇上,紧急军情。”李娃的进来打断了众人的争吵,所有的目光一时都转向李娃。

李自成精神一振:“什么军情,快呈上来。”

“是。”李娃连忙将信件送到李自成手上,李自成三两下将信件撕开,快速看了一遍,脸上升起了一股怒气,重重的在旁边桌子上一啪:“岂有此理,吴三桂、姜襄这两个狗贼,欺人太甚”

对吴三桂怨恨,李自成理所当然,只是这个姜襄能与吴三桂相提并论,在李自成心中,自然也是恨之入骨。

姜襄原来是大明大同总兵,去年李自成进京之前席卷山西,当时姜襄向大顺军投城,李自成依然安排姜襄守卫大同,派了偏将张天琳作为姜襄的副手,大顺军从北京撤出来后,一路丢盔弃甲,姜襄毫不犹豫,马上杀了张天琳向满人投降。

其实也怪不得姜襄当时要投降,大顺军退出山西后,大同等于成了孤岛,若不投降只有等死,何况姜襄出身官宦世家,父亲一度做到大明户部尚书,对流寇本来就看不起,先前只是迫于形式才向李自成投降,眼看李自成被满人一下子打得如丧家之犬,姜襄自然不会对李自成死忠。

姜襄投降时,李自成曾对他颇为礼遇,只是不到几个月就背叛,而且还杀了监视他的大顺军将领张天琳,李自成对他自然也是痛恨无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