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如果水浒传 > 分节阅读 176

分节阅读 17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武大说自己大概要在清河县过年,过完年之后,自然会返回,希望大家不要挂念云云,写完之后,便把书信摊在桌子上,小心的吹了吹上面的墨迹。然后背好报复,在拂晓时刻,从桂花楼的后门溜了出来。

冬天天亮的晚,拂晓时刻又最为寒冷,大街上滴水成冰,一个行人都没有。武大缩了缩脖子,踏上了逃亡的路。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真正体会到了几年以前,武松逃亡时候的感觉,不,那个时候的武松远不如自己现在,武松逃亡的时候,沈七死在街上,通缉令可谓当时就下了,何况沈七跟县衙还有亲戚关系,县衙自然是少有的雷厉风行,而最关键的是,当时家里没有钱,武松几乎可以说是身无分文,踏上了未知的逃亡之路。但是谁能想到,几年之后,当他再次出现在武大面前的时候,不但洗脱了杀人的罪名,还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打虎英雄。

思路进行到这里,武大突然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知道他的逃亡之路,会不会复制武松的传奇。现在他的包裹里有大笔的银子,而胭脂巷的杀人放火案,就算是衙门不拖沓,恐怕侦破也得是年根底下的事了,武大太了解衙门里的官差了,这个时候谁都不愿意干活,就算是要通缉自己,也得等过了年开春,自己有着充分的逃亡时间。对比武松的逃亡之路,武大唯一不如的,就是他是个侏儒,而武松,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并不是身高,而是金钱、权力和力量,只要有了这三样,像秋雁那样,甘心跪下给自己舔的人数不胜数。武大用类似的事,不断的鼓励着自己。然后,他开始认真的思考自己的逃亡路线。

清河是肯定不能回的,信里面那么写只不过是为了找个托词,不至于说他们发现书信的时候,就可以觉察到自己是在逃亡。不过事情真正的发了之后,肯定会有人前往清河打听,不过好在,其实在那边也没有什么熟人了,他们也不会打听出个所以然来,再者我的弟弟就在衙门,他对我最为了解,还需要打听什么吗

其实最好的逃亡方法就是应该从码头坐船,一路向东。水路这东西很快,而且船一路要停靠无数的码头,我在某一个码头偷偷下船,是没有人可能意识到的。就像潘金莲那样,想到潘金莲的同时,武大的心里莫名其妙的痛了一下,他认为,这只是拂晓的朔风太过于寒冷,一下吹透了厚重的东西,冰冷心窝。

但是现在是隆冬时分,河已经冰封了,码头已经停用。今年的冰层还尤其的厚,在冰面上甚至能行车,坐船只能说是痴人说梦了。也就是说,逃亡必须要走陆路。

正文 第二百零四节 典当

更新时间:2012413 7:11:45 本章字数:3127

去哪呢武大首先想到的是,找一个比较小的县城,用自己手头的银子,去开个酒楼或者妓院,这些买卖是稳赚不赔的。何况自己有这么多的启动资金,足够上下打点,保证自己能够平安的经营。

可转念又一想,如果说一个小县城里,突然来了一个有钱的主儿,又是开酒店又是开妓院,这个人独自前来,还是一个矮子。这种爆炸性的新闻,应该会传出很远吧,想寻找自己的话,也会变得有些容易。

这可怎么办武大的脚步虽然在街上走,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往那前行,总之,先出阳谷,总是没有错的。

走着走着,大郎突然想起以前曾经听人说过的话,“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当时觉得这话纯属放屁,现在想想,确实有独特的道理。我应该去大城市,是的,大城市里人口多,不光正常人多,矮子也多,有钱的矮子也不光我自己。对,就去大城市,而且还要去最大的城市。

武大所知道的最大的城市,就是仅仅是听说过的京城汴梁。一想到京城,武大有一些热血沸腾,他突然觉得,这一趟逃亡,会真的成为命运的转折,他作为一个矮子,终于可以靠近大宋的心脏,到京城了去转一转了。以前在梦中,他也曾经到过京城,去感受那的繁华,只是大郎从来没有去过真正繁华的地方,所以与其说梦中是在京城,到不如说,周围的环境仍然是在某个县城,只不过是人多了一点罢了。

但是去京城,这些银子是不够的。大郎非常清楚这一点。包袱里的几百两银子,估计在京城里只够用度,可是我既然上京了,就得想办法搞出点轰轰烈烈的事来,我可不能一辈子像一只老鼠一样东躲西藏,等我结束逃亡的时候,我也要像武松一样,成为别人眼中的大人物。

好在出门的时候,身上不光背了银子,还把房契和地契都拿着了。虽然桂花楼是一大笔银子,但武松在衙门里供职,应该不在乎这些银子,何况他能一次弄到盘下桂花楼的银子,就能再弄到一次。如果我这个当哥哥的跟他说,现在急需这笔钱的话,我相信我这个弟弟,也会把桂花楼变卖,给我筹钱的。武大的心中,自我安慰的想到。

房契和地契虽然能够换钱,但是却不能等到京城在换。因为京城的人,要桂花楼没什么用,不可能派人再过来能不能挑个别的和谐经营,当然武大也知道,桂花楼原来的东家就是京城的,可是就算能找到他们,也不能再卖回去,他们跟武松一定是有联络的,这事还是需要隐瞒一阵,何况我去京城的事也是不能败露。

最好的选择,就是在本地变卖。桂花楼在阳谷颇有名气,我要是出手的话,应该会有大批的买卖人愿意购买,估计还能卖一个好价钱。只是恐怕我卖给他们,都等不到中午,他们就会去收房子,武松派人按照几个方向来追我,我是怎么都跑不掉的。这样也不行,必须要找一个,可以延迟生效,又能换现银的地方

有了武大一拍脑袋,我可以去找当铺,把房契和地契先当掉,这样的话,可以设置一段时间的期限,到期限我不去还,当铺才会收房子。也许到那个时候,我已经是腰缠万贯,衣锦还乡了,到时候给武松买上十个桂花楼,也算是对得起我的弟弟了。

就这么办。但是这个不能找小当铺,小当铺出不起银子,要找阳谷县最大的当铺,说起来这有一点冒险,可这个险值得冒。

本县的大买卖铺户基本都集中在西街上,武大走到西街的时候,街上之后零星的几个人,大部分还都是早晨起来买卖铺户开门前,伙计在打扫店门前的街道,武大知道,这样的伙计大部分还都在困倦之中,根本没有精力去观察周遭的事物,所以他没有做任何隐藏,就沿着西街像西走。

走了不远,在道左边,出现了一座当铺,招牌擦的一尘不染两得利当铺。这当铺的名字颇为俗气,也很有欺骗性,两得利,自然是店家和客人都得利,武大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当铺里的幺蛾子他是知道的,无非就是压低价格,低进高出,做买卖的都是如此。所谓的两得利,那真就是不存在的。不过对于今天的武大来说,可能真的是两得利。桂花楼的得来,他没有花费半点的力气,靠他卖烧饼挣的钱,就算是一千年,也买不下一座桂花楼。何况桂花楼是无法揣在怀里带到京城的,所以对于武大来讲,当多少钱都是不亏的。当然,为了之后的道路顺利,在价格上还是要据“利”力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