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敛财人生[综] > 第1923节

第1923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老师满意了,可家长们回来是把学校骂了个死臭。可谁叫人家是重点学校呢。好些人家想给孩子转学,可就是死活找不到关系。家长们这边骂着,可等有亲戚朋友求上门来了,又觉得能跟这样学校的老师拉上关系,也还不错。

过了中秋节,自家盖的新厂房能用了,陆续的把设备搬到开发区,但原来那地方也没停用,又在那里开了个酱菜厂。

有了新厂区,这就得重新开业。厂里准备了半个月,最后又请来了上级的领导,区里的,市里的,省厅的,哪怕省厅只来了一位副主任,但这人总算是请来了。重新剪裁,这又是报纸又是电视的,又上了一拨。

随后又请了电视台,自家厂里得打广告了。如今这广告,都可简单了,而且都是一个模子的。就是某某某老总,坐在办公室里,宽大的办公桌前,放着职务姓名牌,什么某某某董事长,某某某总经理,在这里祝愿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大致上就是这么一个模式。

所以请的人一来,人家就问四爷:“不知道是因总来,还是林总来。”

谁都不来!

坐在那里叨叨叨叨的,谁耐烦看你去!

咱也不请明星,就是拍厂里的制作流程,生产线,运输线,包括过期产品处理流程,然后配上背景的介绍词就行了。说明我们的品牌,有我们的联系方式,知道我们的地址,再就是强调,我们只做放心食品。

这就o了!

这广告先是在省台放的,至于国家级别的,现在还没这个实力。

到了新厂了,那一切都得不一样。首先是引进电脑。这个办公的时候要用的,到底是方便。然后再就是招聘!

四爷要找的就是那种能独当一面的人,平时的经营有他负责就行,关键是得把自己和桐桐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他们把把关,指导了方向,具体有人去操作就行。别整的自家累死累活的,顾了厂里顾不了家。便是厂里的事好处理,但有时候人不在就是不行,得陪绑自己的时间。

可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真有能耐的,人家扑腾点什么不比给人家打工赚的多。

这段时间,天公作美。搬迁厂子这么大的事情,一点雨也没见。等到了什么都忙的差不多了,雨就下来了。秋雨连绵,一下来就没完。天气也变的阴冷阴冷的。早早的给孩子们把羽绒服都翻出来,早上四爷开车先送孩子,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看着他们进去才罢休。

按说这也到了试供暖的时候了,今年却迟迟没有动静。

厂子都是自己供暖的,锅炉就在厂区里。可今年厂里说连煤钱都拿不出来。好些人家就找呢,说实在不行,那就收暖气费嘛。家家户户的都收一点,财政再想办法补贴一点,好歹过了这个冬再说。

可惜,愿意交钱的是少部分,大部分家人就是摇头,没钱。如今这里面有买断工龄的,也有如今还没有跟厂里达成一致的,这处理起来就很麻烦了。

那这可怎么办?

难不成今年不供暖了?

不管供暖不供暖的,人扛不住了,就得准备起来。先去买电褥子,给老两口还有丽君也捎带上,几个孩子都是单人的,一个床铺一个电褥子。如今最不值钱的就是棉花布匹,找熟人在二厂三厂买了不少,搁在家里都缝制成被子,十斤的棉花被子,一人换一床新的。

都过了十一月半了,还不见供暖。

四爷估摸着今年要凉,于是又准备炉子,给老人家那边也定做了一个大铁皮炉子,专门买了一大卡车的煤,就卸在老赖的院子里,隔上两天,从那边扛上大半袋子回来烧。这得亏是住在一楼,大铁皮的烟囱从每个房间绕一圈之后,从窗户的玻璃上钻的眼就通出去了。可老两口住四楼,很不方便。好些人都在户外晾晒衣服,悬空挂着。这伸出去的烟囱流出来的那个烟油,掉下来把人家的衣服再弄脏了。

于是,四爷愣是想法子,把烟囱伸出去一米五上下,地方高,烟囱长,然后风一抽,炉子特别旺。如果不关房间门,每个房间的不冷。赶不上暖气吧,但也不受冻。

每天家里倒出去的煤渣滓,很快就不见了。自家的炉子是开着的,只要人在家,就一个劲的烘屋子,如此就导致了家里的倒出去的煤渣燃烧的并不充分。有些人就把煤渣捡回去,用筛子再过一遍,然后倒进自家的炉子还能烧。

可这不是祸不单行吗?

天冷了,都用上炉子了。大多数都是蜂窝炉子,叫屋里有个温度就算了。这可楼上不比平房,用炉子特别操心。落雪的那个早上,小区里三家中了煤毒。其中就有李老太太和那两个孩子。还有另外两家!李老太太和孩子倒是没事,得亏了楼上有个跟李家外孙一个班的孩子,上学的时候习惯的叫那孩子一块上学,结果喊了半天不见动静,楼上的大人听见了赶紧下来,拍了门不见动静,就赶紧多叫了几个人把门锁给砸了进去,果然是老人孩子都昏迷不醒了。把人送到职工医院,抢救及时,没出大事。

可另外两家就不那么走远了,年轻人火气大,心疼老人,心说晚上把炉子放到老人屋里,结果这下好了,年轻人起来的早都急着去上班去了,想着老人还没起,也没管,等到中午回来的时候坏菜了,人早凉了。

这如何肯干休!

怪谁?

就怪厂里!就怪厂领导!

要是通暖气不是什么事也没有了!偏这两家当初是答应了说交暖气费的,可有人不乐意交,厂领导也不说做工作,钱交不齐就不管。如今人死了,出了这样的意外了。人心里气不平啊!

人装殓了放进棺材里,堵到葛秋成家门口,逼着他:这事得给我们一个说法!

葛秋成也委屈:“没钱我上哪给你们变出烧暖气的碳去,这不是无理取闹吗?”趁着晚上没人的时候,人家溜了。跑到京城去了,说是去看朋友去了。

人家两口子就一个独生的闺女,招赘了女婿之后,前两年见厂子的效益不好,把女婿先放在厂保卫科,然后派出所不是要往这边派警力,添一个警卫室吗?又把女婿放在那地方过度了一下,去年人家就调到区公安局去了,不在厂里呆了。葛秋成带着老婆一走,你们堵门也没用了!

又去找工作组,最后工作组出面,补偿了一部分丧葬费,然后送火葬场把人安葬了。

至于说暖气的事,还是那两个字——没钱!

第1379章 烟火人间(13)三合一

没钱通暖气的可不止是厂区,学校也是一样。饶是纺织中学这个省重点,也一样。学校的暖气是跟附近的厂区连在一起的,要是没了就都没有了。所以大冬天的去学校上学,当真是受罪。在外面给买了那种毛手套,五个手指分开的,只有半截。不写字的时候可以把上面那一个小盖子放下来然后手指套进去。但是这个也没用的,手一样冻的冰凉,恨不能把手塞进衣兜里,或者干脆把衣服撩起来,把手搁在肚皮上暖一暖。

老太太给几个孩子做了棉手套,带在毛手套的外面,可在学校少有不需要动笔的时候。上课要记笔记,自习要写作业。关键是每天放学,还得留校抄一两个小时的习题。原来老师说收资料费,给大家印资料。但是无奈,一半学生都交不起钱,老师收了一个月,钱也没收齐,干脆就算了,钱也退回来了。但是题还得做。怎么办呢?叫字写的好的学生上去,拿着老师的参考书,用粉笔将题抄在黑板上,大家不做,都先抄题,然后晚上回去做。

林雨桐见孩子们可怜,每天得留校两个小时,弄的家教的课都没办法上,感觉太耽搁事,之前叫孩子把老师的参考书名都记下来,然后咱自己去书店买还不成吗?

可还真不成。

因为这个事,学校相当于加了晚自习了。不是说你想不去上就不去上的。班里多了一本资料书,老师就说,前后两个黑板,刚好,一个在前面黑板上抄一到第八大题,从第九题往后,另一个去抄,在后黑板上。

然后因唯和因何就这么着,成了抄题员一枚。

在下面自己的本子上写字,这手还能停下来暖一暖,可在上面写字,写粉笔字本来就慢,下面抄题的有写字快的同学很快就赶上来,所以,连个暖手的空档都没有。没几天,孩子的手上就长了冻疮。

尤其是因何,老师叫她去抄,她就去。因唯是故意抄的慢,然后老师一看不行,叫她先把书给别人,叫另外的学生去抄,所以,她反倒除了小手指上有一点冻疮的迹象,别的指头是没有的。

因唯气的就说:“我姐就是太老实了!你把书给老师,谁爱抄谁抄去!你自己坐在下面暖着手背个单词不行吗?”

因何就道:“老师说抄一遍题没坏处,就当是多审题了。”

笨!说什么就信什么!我宁愿拿着题念三遍,也不愿意跟傻子似站在上面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