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敛财人生[综] > 第1835节

第1835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回去的时候,她就跟平儿说:“倒是疼妹子。”脸上并不见如何欢喜。

平儿就笑:“人家陪嫁多少,横竖与咱们不相干。”

“这是傻话!”王熙凤叹气:“怎么会不相干?余家这样的人家,都拿出一万两嫁闺女,咱们这样的人家,得拿出多少?这好几个姑娘好几位小爷呢……你算算这笔账,是不是一笔大开销……”

平儿就低声道:“余家是余家,余家如今盖房子,未尝不是想叫姑娘从余家的门里出去。到时候要走的时候,奶奶只管敲敲边鼓,叫搬出去就是了。再说了,这亲事只要不是连在一起的,谁还老记挂在心里比较这个?桐姑娘是定了亲了,眼瞅着最初明年这个时候,就得成亲。可……”她的声音小了起来:“可咱们家,如今也没人提过二姑娘的婚事……等提了,再到定亲,这桐姑娘早成了珩大奶奶,孩子只怕都满地跑了。谁比这个做什么?要是您这么说,家里这不是还住着一位宝姑娘吗?薛家这一房可就这一个姑娘,那还不得金山银海的陪嫁?要怎么比,更是比不了了。横竖咱们这边的姑娘就两个,又都不是嫡出,没什么可比的。四姑娘还小,又是东府里的事,跟咱们更不相干。奶奶也忒的爱操心了些。”

“这倒也是。”王熙凤挑眉,就不再说这个话,又说起了家事。

余家这边呢,估摸着薛蟠得叫人两个月把房子盖起来。可也是房子不大,这两个月何止是盖起来,连粉刷都已经粉刷好了。

图纸是四爷给的,把空间给利用了个极致。

那地段的位置是极好的,刚好在十字路口的拐角位置,两边都是街道,都能修成铺面。围墙的两侧是铺面,靠着墙的里面,是游廊。一般把游廊外面修的铺面或是小宅子,就叫做廊下。

贾芸家住在廊下,就是说住在贾府游廊外挨着墙修建的小宅子里。

这铺子不出租,是自家生意要用的。因此,这铺子是一层半的。下面是铺子,上面半层住人。很是方便。可府里的大门,却没朝着繁华的地段开,而是在背后的巷子里开了正门,这边清净。七八亩大的地方呢,修了个三进的宅子,还带了个小小的后花园,最是规整不过。

尤其好的地方在于,这铺子靠近宁荣街,可这大门所在的巷子,住的都是些五品以下的武官。从身份上来说,余家在这一片身份也不算是低。好歹余鉴是个武将。这官宦人家,哪怕是武将,也是有身份地位的。

一看这地段,林雨桐心里就有数了。只怕是四爷对余梁,另有安排。

而且余梁好似因为自己的婚事被这么轻易的给定下来的事,受了点刺激,对上进这个词,有了另外的理解。

没给她时间想东想西,邵华拉着她商量着给家里添东西呢。

出来看了一圈,回去贾母就知道了。人家说了:“库里的粗笨家伙什多着呢。那才几间房,能用多少东西?叫凤丫头挑出来,给你们送过去。”

王熙凤对这个倒是一点也不心疼,库房里真放了可多的老家具。堆在那里真挺费事的,没事也都不动这些个粗笨的东西。见拿这个送人情,她就笑:“只要人家不嫌弃是旧东西。”

二手家具嘛,没人喜欢。

但林雨桐却真不嫌弃。能叫收到库里没扔的,都是好木料。重新油漆了,不是一样的用嘛。

人家跟打发穷亲戚似的,但自家真就是穷亲戚。怕个什么?

王熙凤多会办事的,既然要送人情,那自然要送的人尽皆知,谁都得念着她的好。送的时候,干脆连油漆都刷上了。崭新崭新的叫送过去,满宁荣街的人都瞧着呢,一串一串的,从拔步床到春凳,样样齐全。

而这个时候,林家突然接到一个消息:林如海把寄养在外面的两个孩子接回来了。

真相是什么,没提。只说了,林家子嗣艰难,后来家里来了一僧一道,言说孩子要是还在林家,是长不大的。于是,就瞒着人,把孩子养在外头。如今,孩子都大了,大闺女都到了说人家的时候了,这才把孩子接回来了。

好些人这才恍然:怪不得林姑娘要在贾家住呢,原来是这么一个缘故。

第1330章 重归来路(8)三合一

消息传来,林雨桐叹了一声,想了想,还是过去瞧瞧黛玉。

黛玉果然眼圈已经红了:“……竟是从来不知道这样的事。想到长姐与兄长跟我一样,这些年孤孤零零的不知道养在哪里……”说着,眼圈就又红了。她是深信父亲说的话的。

贾家好些心思简单的人就说:“说来也是怪了,这林姑娘刚来的时候那也是美人灯,风一吹就坏了。如今倒是瞧着康健了。可见高人所言不虚。”

又有人应和:“林家数代单传,是不利子嗣。如今瞧着,好歹有一位公子两位女公子,这可是大喜事。”

贾母拿着信,半晌都没有说话。这里面的阴司她自然是知晓的。但既然女婿把这话给圆回来了,那就这么着吧。

王熙凤小心的看着贾母,见贾母的神色缓和下来了,这才道:“也是我年轻不知事,这么大的事竟是一点风声也没有。”

贾母就笑:“你来家里才几年,能知道什么?你姑妈早些年来信,倒是含混的说了一些。但是压根就没往这上面想。也是你姑妈舍不得黛玉,舍不得那个哥儿。要是生下来就给咱们送来,何至于……他们也不言语,我要是知道,不管如何,都是要把孩子接来的。”

是说黛玉没一生下来就送来,说林家夭折的那个哥儿,是贾敏不舍得送出来,才一个病恹恹的,一个夭折了。

王熙凤跟着红了眼圈:“这也怪不得姑妈……要是大姐儿从我眼前抱走,那可不得生生的要了我的命。这当娘了,便知道这其中的滋味。”

贾母抹了眼泪:“谁说不是?”她叹着气,又道:“既然这么着,黛玉就更不能叫接回去了。可怜见的,才多大点的年纪,如今才养的好些。就在家里住着,等再大点了,再叫接回去。这话我跟女婿去说!”

林雨桐听到这消息的时候,估摸着林如海找出这个说辞,打的是个什么主意。

那姐弟俩,跟黛玉到底是隔着一层的,这里面又加上一个活着的姨娘。恩啊怨的,是的非的,多多少少的,都会给孩子灌输一些。哪怕没有旁的心思,但这娘三个,经历了那么多,可算是相依为命到如今的。如今接回家了,可回来之后对黛玉会如何呢?亲近是难了,客气是最好的结果。可这么一客气,就最是坏事。对黛玉而言,回家反倒像是做客,人家那三个人的圈子,她也进不去。孤零零的反倒是更添了伤感。

再加上,林如海如今坐在那个位子上,并不如何安全。因此,短时间内,并没有要接回黛玉的打算。

至于说以后的事,以林雨桐对林如海的了解,他定是不会亏待了长女的情况下,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儿子身上。杨哥儿读了圣贤书,不叫长于妇人之手,他的格局并不会小到哪里去。更不会为了那些过往就跟黛玉如何如何,这便已经足够了。娘家有兄弟,这本就是一层保障。只要这个兄弟懂大道理,明白事理。这就是黛玉的后盾。人的感情会变,浓变淡,淡变浓,这是最把稳也最不把稳的事。可礼法和规矩却是不变了,只要恪守礼法和规矩,那便出不了大差错。

而黛玉呢,哪怕知道那俩孩子回了家,在这里也不会伤春悲秋。送出来,不是娘死了爹不要了,是因为真的疼她,想叫她康健长命百岁,才把她送出来的。如今,陪着的都是林家自己的人,在这边不顺心了,也有底气说不在你家呆着了,我要家去。

这便真不是寄人篱下了。

人的心境变了,对性子的养成是有帮助的。

黛玉也就伤心了一下,就又兴致昂扬起来:“桐姐姐是知道的,我总是羡慕人家有个亲的热的兄弟姐妹,如今才知道,我是有姐姐和兄长的。比之有些人,我又幸运许多……”

是说跟宝钗比,幸运多了。

好歹她自己的父亲还在官位,虽无母亲,但这外祖母却是真心实意的疼她。家里又有长姐照看父亲的身体,将来又有哥哥支应门户。比起宝钗没了父亲依仗,哥哥又是那么个样子的人来,强了不知道多少。

因此,贾府的下人,私下里夸宝钗如何如何的随分从时,她也没太往心里去。

而这事念叨了两三天了,林雨桐才偶然从贾母那里知道,林家这姐弟俩的名字八成是入族谱的时候被林如海给改了。林家的大小姐叫林彤玉,大少爷叫林瑾玉。

贾母叫王熙凤:“给彤姐儿和瑾哥儿的东西可准备好了,打发人送去。”又摩挲着黛玉:“可有要捎带的东西,只管去找凤丫头。”

黛玉有专门的教引嬷嬷,再不敢把王熙凤叫凤丫头的,她起身,对着王熙凤反倒是福了福身:“二嫂子忙着这么一大家子的事,还得为我操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