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敛财人生[综] > 第1704节

第1704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她跑到那边贴云朵的大字报,说云朵勾引有妇之夫,还专门喜欢上了年纪的当了爷爷的男人。说云朵跟被云朵称为叔叔的男人的二三事,说她先勾引人家,祸害的人家妻离子散之后,又装无辜。反正是怎么能扒皮怎么说!

云朵咋办?

贴大字报这样的形式是合法的,人家就是贴了,你能怎么着?!

团里的人看她的眼神一下子就不一样了,逼的她又去找了她爸的老部下,去解决这件事。到底有老关系在的,齐思贤被从轻发落了,发配到滇南靠着边境的地方去了。

没了那个坏分子的帽子,年丽华才不管你齐思贤是死是活,爱上哪上哪去吧。

齐思贤是晚上偷着回厂里收拾铺盖行李的,也不好意思见人。朝阳和丹阳晚上去试验站值班的时候,倒是见了一面。回来跟林雨桐说:“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头发都白了。”

年丽华也没叫孩子送,这么个人,人到中年一场爱恋跟一场重病似的,这场重病好了,才发现物是人非了。

事情到这里算是了了,然后新的人选也下来了。

人是从东北调来的,叫罗恒生,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带着一副黑框眼镜,为人瞧着很严肃。

林雨桐作为管人事的,对这个人的资料也算是熟悉:“……他原配是父母做主给买回家的,他参军,他媳妇在家伺候公婆,解放后,这对夫妻才第一次见面,罗恒生认下了这门亲事,跟原配生下个女儿。可惜这原配命不怎么好,闺女十三四岁上,好容易坏了一胎,结果难产死了,一尸两命。”

也就是说罗恒生只有一个闺女。

林雨桐‘嗯’了一声,又道:“不过随后不到三个月,他就又娶了一个。就是跟来的这个第二任妻子,叫张雪娇。她是个寡妇,还带着一个儿子。不过嫁给罗恒生的时候,已经是嫁第五次了。”

啊?

几个孩子本来当闲话听的,也不由的都听住了。

嫁了五次,这得多神奇?

只知道嫁了五次,之前的那四次是咋回事,也没人清楚。反正就是这么一个人。

这一家人刚来,也看不出个好歹。

等开春了,大家第一次知道罗恒生,是因为他把亲闺女和继子,都放在了三林屯。说是当知青,按时参加劳动,按照社员的标准去生活。而且,不准两个孩子回家,都一样,住到知青点去。

这事一传出去,顿时哗然。

都说这位罗主任的觉悟是真高。

林雨桐给四爷泡了一杯茶递过去:“看来他这是一上来,就要拿厂里的子弟开刀了。”

树立威信嘛,开刀就开刀吧。

果不其然,再开会的时候,罗恒生不再不发言,而是说起了工农结合的事。

知识青年,就应该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人很聪明,拿四爷和林雨桐树立典型,说金厂长家的几个孩子:“大儿子是咱们厂以前的青工骨干,却去了基层的公社,在村里蹲点。”

以一个部级的单位来说,公社真是基层中的基层,这话也没错。村里蹲点,干的都是农活,这跟下乡种地的性质差别也不大。

他又说了:“而且听说这孩子已经结婚了,这是要扎根农村啊!”

宋璐是农村的户口,说是扎根农村,这话也对!

紧跟着,人家又说丹阳:“农林大学的高材生,学生干部,学校重点培养的学生骨干,早早的主动要求到农村,到基层,做最基础的工作。她是学校的学农标兵啊!听说在三林屯大队的实验站,正在努力做实验,说是要给咱们d中央献礼。多好的孩子!多好的家庭教育!”

说完又说朝阳:“小小年纪,也一直在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为乡亲们修缮农具,用自己的所学,发挥余热。”说着,就不由的感慨起来:“金厂长的孩子里,除了一个年级还小的,其余的几个都在农村或者间接的在农村,接受再教育了。同志们呐,金厂长这是给咱们起了个模范带头作用啊!我来之后,了解了情况,当时心下就觉得惭愧。我们应该向金厂长和林主任学习,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他们走到了我们的前面。于是我把家里的俩孩子也放到农村去了。去跟知青们同吃同住,去做知青,响应d中央m主席的号召。现在,我们的工人子弟,很多孩子中学毕业以后,积极要求进厂,接过父辈的接力棒……这是好的,我们欢迎。我们的孩子,要学工,也要学农。所以啊,我提议,家里有初高中孩子的,回家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我们可以先学农,后学工嘛。先去农村,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历练一番之后,可以回来嘛。”说着,就看几个领导:“我看咱们厂可以这样,以后招工,有没有在农村历练过,历练的怎么样,可以当做一个硬性的指标。凡是没有下过乡,做过农村工作的子弟,我们一律拒之门外。”

能说不行吗?

鼓励知识青年去农村,是政策。

于是,很有手腕的罗恒生,借着四爷和林雨桐的势,趁着上面政策的东风,头一炮,给打响了。

虽然被借了自家的名头,可反过来说,也把自家这几个孩子没下乡的事,换了个说法说出去了。

以后谁也别想拿这个来说四爷和林雨桐什么。

这个人聪明就聪明在这里了。借了你的名头,还叫你无话可说。

他说端阳是蹲点农村,扎根农村,却没提端阳其实是干部身份,宋璐还是正儿八经大医学大学毕业的卫生员呢。这两口子属于那种不想在农村呆着,就可以不呆着的人。如今愿意这样,一是离家近,二是为了宋家避难的。

说丹阳在试验站工作,却没说丹阳的大学本科毕业证还有半年就拿到了。拿到之后,就是干部身份,可以在农业局或是种子站当个最低也是副科级别的干部。

反正,他的话说的很漂亮,也提前把他家的孩子放在三林屯了。可他怎么不说,这种主动放到三林屯的,跟叫大家报名是不一样的。报名之后,会分到哪里,只有知青办才知道。可他提前一步,却把他家的孩子以堂而皇之的名义安排在眼皮子底下了。

什么觉悟高,分明就是算计的更清楚罢了。

辛甜都有点庆幸:“幸好你二哥把援朝接走了,要不然也得跟着下乡去。”

对于大人来说,尤其是普通的职工来说,叫孩子下乡,这无疑是舍不得的。他们费了多大的力气才从农村出来,成了工人,端着国家的铁饭碗了。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叫子孙后代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嘛。可是结果呢?孩子们还没长大了,又得被打回原形了。

回农村种地去。

不舍得也不行啊!

大人是愁,都知道走了容易,回来难的道理。谁舍得?

可是孩子们不一样啊!

孩子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像是钱家,钱多多正是中二的年纪,家里又只有她一个独女,那是平时想怎么抽风就怎么抽风,钱思远正寻思着找宋璐好呢,还是找职工医院的医生好呢,要给钱多多开个诊断书。比如诊断出个心脏病之类的,这就不适合去农村劳动了吧。

这家伙在心里都计划了一二三条了,揣摩过好些遍了,怎么说,跟谁说,这事才能办的下来。心里一遍又一遍的确认,肯定能办成的时候,他家闺女,人家就没跟爹妈商量,自己跑去报名去了。报完名之后,回来还跟爹妈嘚瑟:“我都想好了,我要写血书,我要找知青办的领导陈情,我要去北大荒,我要去大东北,我要为我们的国家站岗放哨……”

钱思远以为自己听错了,伸手摸闺女的脑门:“妮啊!咱别说胡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