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电子掌控 > 分节阅读 21

分节阅读 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吃过午饭,李超回到病房,打发走特护之后,李超继续给老人“按摩”。

其间,方正医生来过一趟,那时李超刚开始按摩,他看李超在专心地位老太太“按摩”,没有打扰就出去了。

李超下午的“按摩”效果非常好,可能李超给方医生的解释说到了点子上,下午刚开始“按摩”的时候,李超发现,老太太的淤血在他们吃饭这段时间自己就少了一些,虽然是很小的一块,也证实了李超的说法。

李超清理老太太的淤血也不用费心解释了,都可以推到老太太的体质上,本来就有先例。而且,医生应该更清楚这些方面的原因,中午的解释医生没有怀疑就可以理解了。

下午李超连续工作到6点,老太太的淤血已经少了大半,李超为老太太清理了排出来的淤血的时候,李超发现老太太有反应了。

兴奋地李超清理完淤血,把垃圾倒掉之后跑去找方医生,可惜方正已经下班了,换了一个值班医生在那,值班医生听李超说老太太有反应了,连忙打电话叫来了方正。

方正才刚出医院大门,接到电话就直接回头进了医院,给老太太做了详细的检查,方正高兴地说,按照这种进度,老太太今天晚上应该能够醒过来。

李超附和着,心里却想着,今晚醒来根本不可能,还有一些淤血没有清理呢,可方正是对比着上午的检查结果来计算的,不可能想到这些都是因为李超的原因。

老太太情况好多了,李超也不着急,今天晚上他要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和晓晨分享,至于老太太这里,好得太快会引起怀疑的。

回到家里,晓晨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李超还在等方医生和给老太太检查的时候晓晨就打电话给李超了,李超把今天取得的成绩告诉了晓晨,晓晨也很开心。

一来是因为老太太明天就好了,二来是李超的能力又进步了,能给人治病了。

开开心心地一起吃过晚饭,晓晨就带着李超往家里走,这两天李超出事,今天晓晨回家告诉了她妈妈,晓晨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让晓晨叫李超回家,她要安慰自己的女婿。

可是听晓晨说已经和李超打过电话让他回家吃饭了,晓晨妈妈本想过来,后来一想,小俩口一起自己就别参合了,让晓晨吃完饭就带李超回来,她要了解一下情况,她是怕李超心里不好受。

两人很快就到了,晓晨妈妈一见李超,就问:“李超你没事吧”

李超笑道:“阿姨,我好着呢,医院里老太太明天应该就可以出院了。”

松了一口气的晓晨妈妈接下来就教训起李超来了,“做好事是应该的,可你也别把自己绕进去呀,以后做事要多长一个心眼。”

李超唯唯诺诺接受一番教育之后回家充电去了。充电完成以后,李超没有继续进行电流体外控制的训练,他思考着这两天发生的事情。

自己能够控制发出体外的电流,只是在空气中不行,应该是导体的原因,人体毕竟是实体,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不是那么密集,导电性也差,那么自己对空气中的电流控制训练是不是暂时先放一放呢,寻思了半天,李超还是决定不放弃,同时研究通过导体进行电流的体外控制。今天的训练就不进行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超就出门了,去医院给老太太“按摩”,他没有叫上晓晨,因为治疗的时候晓晨没事干,很无聊的。

刚刚8点,李超就进了医院,进了病房,特护还在给老太太清洁身体,等特护忙完,李超让特护去休息,然后李超给老太太进行“按摩”。

很快,李超停了下来,老太太脑袋里的淤血都清除干净了。

一看时间,才10点半,李超给老太太擦干净排出来的淤血,把垃圾筐倒掉回来就看到老太太睁着眼睛看着他。

李超高兴地对老太太说:“婆婆,你醒了有没有觉得不舒服”

老太太感激地对李超说:“孩子,真是对不起啊,我那群不孝子女让你受委屈了,这几天真是麻烦你了。”

老太太睁开眼睛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李超,已经完全清醒的老太太立马就想到了原因。

李超笑着说:“婆婆,身体好了就好,您别多想,好好养病,我叫医生来给你检查一下。”

说罢,李超出去找到方医生,得知老太太已经清醒的方医生显然有了心理准备,他给老太太做了全面检查,最后宣布,老太太完全可以现在就回家了。

老太太听了医生的话就要出院,还是李超劝住了她,还是观察一下再说。

第三十八章 遗嘱

李超也没离开,陪着老太太聊天,老太太叫王丽娟,就住在那天出事地点的附近。

老太太今年78岁了,老伴已经不在了,家里有四个儿女,都是在她家附近居住。

因为她家在城市规划的范围内,他家几个子女都是拆迁后重新安置的,开发商给的拆迁政策比国家的政策还要好,他的子女们托城市规划的福,一个个都有钱。

只有老太太的房子属于没有被拆的行列,至于为什么,就要从老太太的老伴说起了。

老太太的老伴是个木匠,非常厉害的那种,解放后回到老家,娶了媳妇,也就是老太太,就安心在家待着。

平时除了种地,就是帮助周围的乡亲父老做家具,因此他在四邻八乡也算是小有名气。

后来大炼钢的时代开始了,成千上万群众不分行业,男女老幼一齐上前线,劳动力由7月底的几十万增至6000万。土高炉由3万座增至数百万座。

土法炼钢,练出来的大多数是废钢,而且来源多为从各家各户搜集锅等铁器。

老太太的老伴当然也是6000万劳动力中的一员,当时的炼钢可不是现在炼钢那种用煤炭,都是木炭,还是现从山上伐木烧的。

她老伴就是一名烧炭工,他的本行是什么啊,木匠看到上好的木头被烧成了碳,他心疼啊,可是没办法。

还好和他一起烧炭的也是本乡人,都是很熟悉的,遇到特别好的木头,他就央求大伙儿给他留下,不烧成炭,说是自己家要盖房子。

就这样,他收集了一堆上好的木料,后来就自己一个人慢慢地把这些木材搬回家。

后来,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她家准备建造自己的新家。

她老伴作为一个木工高手,可说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建新房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还亲自上阵,带着他的那些徒弟,精雕细琢,终于把房子建好了。

她家人多,四个子女都是居住在一起,修房子的时候也都成家了,因此需要的房间很多,她老伴就把b市四合院的结构用在了自己的房子上。

新房除了没有外院,几乎就是b市四合院的翻版,这房子可漂亮了。可以说是她老伴几十年木工生涯的精华。

院子里的花园匠心独运,深得园林设计之奥妙。整个房子用料全是大炼钢时代偷偷积攒起来的好木料,隔墙全部采用石头砌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