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网游之我爱金币 > 分节阅读 975

分节阅读 9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勇又微笑着加了一句。这天,两个学生在卖饭窗口前讨论,英语单词中有面包,怎么没注意有“馒头”呢“有,是steabun。”小张接过话茬说。还有一次,两个学生在争“bean”能否指代豌豆。窗口里面的张立勇说:“bean是豆类的总称,ea才是豌豆。”两个学生听了,点头称是。继而一脸惊愕地嘀咕:“这个卖饭的好强”

后来,食堂干脆让张立勇设立了一个“英语窗口”,专门用英语卖馒头。他的窗口前总是排起一溜长队,就连不太爱吃馒头的学生也加入了排队行列,只为和小张切磋英语。当他们了解张立勇的经历后,更对这位“北漂”小伙子的打拼精神钦佩不已。

1975年,张立勇出生在革命老区江西崇义县茶滩乡。为帮家里还债,18岁的他高中未读完就只身到广州打工。在一家中外合资的玩具厂,张立勇谋了份工作。因为这里的玩具都销往欧美国家,所以订单、包装等全是英文,看不懂这些外国文字,玩具的尺寸、颜色、填充物要多少等都无法确定,更无从下手。张立勇从帆布包里掏出从家乡带来的高中英语课本,又买来英语词典当助手,对照着包装箱上的英文,再翻译出汉语来。这时的他,已经感觉到了英语的重要性。

一次,有位美国客商来这家玩具厂谈业务,他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通英语,在场的厂领导们硬是没有一个人能听懂。女翻译闻讯赶来后,马上就用英文和洋客商有说有笑地愉快交流起来,这让张立勇万分羡慕和佩服。

1996年,张立勇通过几年苦干,总算帮家里还清了近万元的债务。这时他已厌倦了在广州的打工生活,每天身体上都极其疲累,脑子里又很空虚,简直有一种虚度光阴的感觉。当年6月,他跟在北京的一位亲戚通了电话,对方说:“这边倒是有个机会,但工资有点低,一个月才200元。哦对了,你在广州一月能挣多少钱”“1000块左右。”亲戚一听工资悬殊这么大,以为准没戏了。不料,当张立勇听说这份工作是在清华大学的食堂当厨工,不由精神一振,欣然同意了

托福高分盖过许多清华才子

在清华大学第15食堂,张立勇成了一名切菜工,兼卖馒头。同时,他将自己感兴趣的英语作为突破口,开始了自学,但自学的艰难他始料未及。月薪微薄请不起老师,一台旧收音机成了他的先生。

上班不久,他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份高三学生般残酷的作息时间表:每天5:00起床,刷牙洗脸后花半小时去跑步,5:407:20背英语,7:30上班。食堂规定,在给学生开饭之前,厨工们先吃,吃饭时间只有15分钟。为了能让自己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张立勇规定自己必须在7分钟内吃完饭,挤出8分钟躲到食堂后面一个放碗柜的地方背英语单词。很多同事都难以理解他这种“怪异”行为,别人吃完饭都要聊聊天、开开玩笑轻松一下,张立勇却总是匆匆扒完饭,把碗一推就“躲”起来背单词。“一个切菜工,学这有用吗如果这小子没疯,肯定是我疯了”一名厨师揶揄说。

因为每天要在菜墩、窗口前一站10多个小时,每天晚上下班后,张立勇都感到腰酸腿软,人困马乏,书没看上几页,眼睛就睁不开了。这么下去怎么行后来,小张发现喝烫水能治瞌睡。每一次看书前,他就先灌满一壶开水,故意把舌头烫得钻心痛,以此驱散瞌睡虫。就这样,他可以看书学单词到夜间11点,然后从11:30收听英语广播到凌晨1点,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

在清华食堂开设“英语窗口”后,张立勇的口语交流能力提高极快,有的学生想试试这位切菜工到底有多深的水,买过馒头后故意把话题引到饮食以外的领域,但无论问什么,对方话音一落,张立勇马上就能用英语对答如流,发音之标准令外语系的大学生都感到汗颜“第15食堂有个爱玩英语脱口秀的小师傅”,一下成了清华园最热门的新闻。

2000年4月的一天,哈佛大学一位著名女教授到清华作学术交流,听说张立勇的事迹后,专门到食堂找他闲聊了一阵。尽管已有思想准备,张立勇一开口还是令这位美国女士感到很吃惊,他敏捷的思维、流利的英语、温暖的笑容,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事隔两年后,美国一家媒体采访她,谈到对中国清华大学的印象时,女教授由衷地称赞:“那真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连在校园食堂里卖馒头的打工青年,都拥有高超的英文水平和极好的修养”

当年7月,张立勇顺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这让他信心倍增。2001年,他报名参加了托福考试,成绩下来,竟是630的高分消息传出,整个清华园都沸腾了,在水木清华上,大学生们将他比作天龙八部中那位深藏不露的少林寺“扫地僧”。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的网络论坛上,首次为一个农民工的坚韧好学掀起了波澜,“馒头神”张立勇更成了清华大学的热点人物。

切菜工“变身”金eo

一考成名后的张立勇淡定而从容,并没有给国外的任何一所院校寄留学申请材料,他考托福只是想验证自己的英语水平。当时,张立勇的工资只有七八百元,除去留给自己几十块钱零花外,剩下的全都寄给父母。尽管如此,面对教育机构开出七八千元月薪请他去工作,小伙子竟然婉拒了。大家都很不理解,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还要继续留在食堂打工,这不是“人才浪费”吗但事实上,张立勇不忍告别清华,是因为这里拥有良好的自学环境,同学和老师们都那样平易近人,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他可以随时“逮”个人滔滔不绝地发问。

于是,张立勇继续在食堂切菜卖馒头,工余开始自学大学课程。一年后,他拿下了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大专文凭;隔了两年,他又拿下了北大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文凭,终于圆了一个迟到10年的大学梦。当天晚上,张立勇破天荒地花掉大半月工资,宴请了所有的同事和朋友。酒桌上,这个沉默、内敛的小伙子哭得一塌糊涂。

2004年7月,张立勇出版了他的自传英语神厨我在清华打工,书中讲述了他的打工和自学经历。没想到,该书一面市就受到全国众多大学生和打工者的热捧,销量惊人读者们都视他为最好的励志楷模,十年磨一剑的张立勇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偶像。

接下来,到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签名售书,以及到各大高校为师生们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学习、怎样坚持学习等技巧,就成了张立勇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的演讲风趣幽默,不时引发同学们的掌声和欢笑。这位从神话中走来的清华农民工,用朴实的话语,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无私地传授给了许许多多的人。不久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首届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被人民日报评为“中国十大年度新闻人物”

2007年,这位自学成材的打工青年又顺利通过学位答辩,拿到了传播学硕士学位,给他传奇的经历又添了一道光环。当年6月,“馒头神”不再卖馒头,而是被招进清华大学后勤部门做起了行政工作。

2008年10月,美国著名的“金头脑”英语传播公司,在与张立勇多次沟通后,聘任他为中国分公司

eo。丰厚的工资待遇,一下把这位打工青年推进了金领阶层。此时,张立勇终于成了破雾而出的太阳。

扩展阅读:清华大学“馒头神”的启迪

今年28岁的张立勇在清华大学第15食堂卖了8年馒头,得了个外号“馒头神”。这样一个外号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就安在他头上的:英语口语流利,托福考过630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是早早过关;在校外兼职英语家教,在清华餐饮中心英语培训班任主讲老师;还在报纸上写了不少文章。一本关于他如何自学英语的书英语神厨已经出版而他的身份,不过是一个高中没有读完、在清华食堂卖馒头的小师傅。也因此,才有清华的学生将他与天龙八部中那位深藏不露的少林寺“扫地僧”做比。

张立勇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他成功的答案只有一句话:一生只做一件事。这个高二就辍学的年轻人,在8年的打工生涯中,坚持自学英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份执著与毅力确实让我们汗颜。他克服了常人克服不了的困难;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他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苦难;他遭受了常人不能遭受的误解。因为,他只有一个梦想,只有一个追求,只干一件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