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洪荒世界教主通天 > 分节阅读 323

分节阅读 3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热化,加之,又知道这西周,貌似还与一元神教有着某种不清不楚的关系。

于是,为了避免内外交困的局面,无奈之下,文丁只得向西周妥协。对之百般安抚,意图以崇高的人格感化西周这块顽石。

奈何,周部落却不怎么愿意买这文丁的账。也不征求商王朝的意见,周部落便擅起刀兵,发动了对西方余吾戎部落的战争。

以有心算无意,加之周部落确实是兵精将勇。基本上。没付出多大的代价,周部落便顺利打败了吾戎部,并向文丁报捷。

打仗之前不征求本皇批准意见,就敢擅自出兵,如今打了胜仗,方才想起,到老子面前炫耀一番,简直是,岂有此理

只不过,虽然心中愤怒,可文丁却没敢对西周部落做出什么处罚,甚至于。连口头上的斥责,都没有。反而还表彰了周部落一番,并加封周部落族长季厉为“牧师”约略是地方伯长的意思。

虽然,貌似只是得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牧师”头衔,可季厉心底却很兴奋。因为,这表明,商王朝已经拿自己没什么办法了。

自此,周部落愈发的肆无忌惮,也不向商报,便在西部屡次挑起战端,井后打败、吞并了始,徒戎等数个部落,将周部落的地盘扩大了数倍。

自以为山高皇帝远,商王朝拿自己没什么办法,可季厉没想到的是,文丁此刻,对于西周部落早已心存戒惧。

借着召集四方诸侯开会的机会,文丁把周部落的族长季厉诓到了商的首都殷,然后,以雷霆之势,将季厉拿下。而后,还不待西周部落有所反应,便迅速将季厉问斩了。

可怜季厉,还没明白,开会是抓人的最好借口没有之一,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掉了脑袋。

只不过,文丁的这番阴谋。实际上却并没有达到削弱西周的目的。

因为,季厉死后,继任为西周部落族长的,是季厉的儿子,名叫昌。

由于文丁时代,曾经大肆封赏四方诸侯。当时封为候的有五十多咋,部落,封为伯的也有四十余家。其中周部落便被封为伯牧师,所以。这咋,季厉的儿子昌,很自觉帝继承了季厉的封号,又称为伯昌。或西伯。

这里要补充说一句,虽然周部落姓姬。可是,按照当时的说法,这位西伯,并不叫姬昌。

因为。所谓的姓氏。其实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至于把姓名合起来称呼,那是后世的说法了。

这位西伯昌,却是个城府极深之人。

虽然明知道自家老头季厉刻是被文丁杀害的,伯昌却没有表露出丝毫的对商朝的不满,反而愈发的恭顺有加。而暗地里,伯昌却是勤于政事、厉兵秣马,礼贤下士,大肆网罗各式人才,为造商朝的反做着积极的准备。

貌似,文丁在位期间,除了斩杀西伯季厉之外,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建树。同样的。文丁也没有做下什么天怒人怨的恶行,算是一位路人甲式的皇帝吧。

就这样,在个当了十三年的皇帝之后,这个文丁终于死翘翘了。

文丁死后。其子子羡继个,是为帝乙。

帝乙继个实际上只是接收了文丁留下的一个烂摊子而已。

虽然伯昌招兵买马、聚草屯粮的行为看似隐蔽,可早知商朝与西周矛盾的帝乙小心查探之下,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可是,帝乙时代,商王朝已然没落不堪。而东部的东夷各部却已然日趋强盛,并时有进犯商朝的行为。

为了避免两线开战的窘境。无奈之下。帝乙只得对西周采取了怀柔政策。具体而言。便是和亲。

话说,自成汤以来,商王朝便缕有同各方诸侯部落结亲的事情发生。

只不过,彼时商王朝大抵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而,即便商皇室有将女子下嫁给某个诸侯,那也只是天子垂青、皇恩浩荡而已。

但是,到了帝乙时代,西周已然极盛。若是和东夷联手夹击殷商,其间要是再有那个诸侯趁机捣乱的话。胜负之数,犹未可知。

所以,此番帝乙与西周和亲。可谓是开了和亲史的先河了。

几经斟酌,帝乙选择了有革族的长女。太奴,令其下嫁于西周族长姬昌。

有苹氏,自第一代商王子履成汤时起,便与商部落联姻,其后基本上每一代的商王朝皇族。都有子女禹有草氏结成姻亲,两部落可谓是累世通好、亲如一家。

到了帝乙的这一代,而这位有苹氏的太奴,实际上也是帝乙的表妹杜撰。

于是。帝乙便将和平的使命交给了自家的表妹太奴。

做为有名有姓、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和亲使者,太如的婚礼可谓是风光叠极。

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妆,同时。为了彰显皇家的恩泽。帝乙还明诏宣布,命姬昌继承其父季厉的爵位。称西伯。

虽然据说家长制的婚姻大都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也正是这段政治婚姻,为后世留下了“天作之合。的美谈,虽然现今已然无法考证当时的太奴,是否是真心同意这么亲事。

诗经7大雅大明之中。是这样描述这段婚姻的,“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而太奴下嫁西伯姬昌,不论姬昌是出于何种心态,不过在帝乙执政的二十六年里,姬昌都没有起兵造反。

只是,西周虽然没有造反,可另一厢。东夷人方部落,却在帝乙期间屡次叛乱。自帝乙九年起,一直到帝乙逝世。东夷部落,基本上刻,没有停止过叛乱。

虽然帝乙也曾数次领兵围剿东夷,也获胜了数次,可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东夷的问题。

而帝乙期间,还做了一桩载入史册的大事,那就是把都城由殷今河南安阳迁至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滥县。

在位二十六年,帝乙去世。帝乙的儿子子辛继位。

子辛,姓子,名辛,又名受。当皇帝前。倍封为寿王。

实际上帝乙的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启,次子衍,少子辛,而且。这三个儿子,具是一母所出。

而自祖甲改制,至今已历六世,祖甲的那套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已然渐渐为后世商皇所接受,于是,子辛这个嫡长子,便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帝乙的皇个。

有人说了,这哥仁,乞二2母所出,那介小子辛明明是老三为啥就成了嫡议。下理。

事情是这样地。子辛的老娘,生下老大子启和老二子衍的时候。是妃而不是后,因而,按照当时的说法,子启和子衍,只能算是庶子。

而子辛出生时,其老娘已经是皇后了。所以子辛是嫡子。

而按照嫡长子的继承制度规定,继承的顺序是,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嫡子排完了,才轮到庶长子、庶次子等等,至于哪些叔叔伯伯、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则统统靠边站了。

于是,按照嫡长子的继承制度,子辛虽然继承了皇个,却也因此交恶了一大批的皇室成员,其中包括。子辛的两个兄长子启、子衍,两个皇叔,算子、比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