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 > 分节阅读 480

分节阅读 48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构架出了这一处铁索横江的防御。想攻克,自然是无比的困难。”寇封点了点头,叹息了一声道。

太史慈在一旁默默无语,台湾的存在,他也已经知道了。他知道,即使是江东上下呕心沥血,构建出来这些防御。

寇封甚至不用通过,就能破坏整个江东了。二万精兵,不足以攻破整个江东,但是占据吴郡。

对江东造成动荡,却是轻而易举的。

“怎么样,要想突破这个,与台湾联系,困难吗”寇封继而问甘宁道。

寇封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江路断绝,与台湾的联系,就断了。还得甘宁想办法。

“有些困难。”甘宁叹了一口气道。

目前他的打算是从派遣奸细,进入北方,而后临近庐江,购买大船出海。但那个风险实在是有些大。

随着航海经验的增长,寇封,甘宁都知道了当初房稻等人率领平底船出海,还能飘到辽东。

那是何等的壮举。现在再让寇封派遣平底船出海,绝对是不可能了。太容易沉默了。

但是这个时代,除了寇封等少数人,用的都是平底船。就算是购买大船出海,那也是有很大风险的。

甘宁打算派遣五拨人,各自拿着文书,大船出海。

避免全军覆没,文书没有到达台湾。延误了战机。

“再困难也要派遣啊。我猜测江东那边随着局势的变化,会继续抽调兵丁进入豫章。除此以外,孙权肯定还会在后方继续征兵。此刻,后方空虚,新兵还在训练的时候。进入吴郡,要容易一些。”寇封不知道江东具体什么情况,但却能猜出,孙权这会儿估计在狂练兵,调拨到前方。

“嗯。”甘宁点了点头,身是赞同。

继续看了一会儿这天下恒古未有的防御工事,铁索横江。寇封命了甘宁驾驭战船,返回岸边。

心下有数了。也不用继续观察了。

寇封前脚刚刚上岸,就有庞统传来了江东的消息。

张昭鼎立支持,众士族纷纷解囊相助。孙权募得兵丁一万五千人,进入秣陵。交给叔父孙静训练。

这是众士族的家奴,寇封也相信,孙权还可能从百姓那边征召兵丁,训练成军的。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若是现在不发出致命的一击,恐怕台湾想要攻破吴郡,就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了。

“命伊籍为扬州刺史,房稻为典军中郎将,率领二万水军出台湾,攻克吴县。”寇封神色凝重了片刻,下令道。

片刻后,顿了顿,又道:“尽量的活捉孙权。孙权若是跑了,那就追击。若是追杀不到,就镇守吴郡,不要轻举妄动。”

吴郡,乃是吴侯孙策昔日的封地。封号就是吴啊。若是孙权失去了吴郡的支持,江东不管是后方,还是前线,都会有很大的动荡。

到时候,寇封就可以利用这个动荡,强行突破湖口防线,派遣甘宁向东,绕过豫章,直接攻打江东腹地。

“诺。”甘宁应声道。

眼中闪烁着极为兴奋的光芒,昔日他率领数千水军南下,所向披靡。把江东水军打成了残废。

如今这一幕,又要重演了。

而荆楚,也即将吞并吴越,一跃成为整个天下,第二个实力横跨两州。兵强马壮,数十万的大诸侯。

楚国大兴。

“伊籍,若是攻克吴县,扬州刺史,你当之无愧啊。”寇封则转向东方,摇摇的看着台湾的方向,心下默默道。

伊籍一介文人,却远涉重洋。去了台湾,为寇封开辟了一个能够自给自足,养活二万大军的郡。

他的功劳,在寇封看来,比蒋琬都要大。比庞统,徐庶都厉害。没有伊籍,寇封想占据江东,可能还得等上十余年。

若陷吴郡,伊籍这扬州刺史当之无愧。

若能活捉孙权,不费吹灰之力平定江东,寇封当上表汉天子,封他为侯。以表彰他的功劳。

太史慈的心中,却是有些感慨。

他本以为寇封加上他这八千精兵以后,才在豫章这一带的战争中占据了上风,有希望攻克豫章。

但不想寇封那台湾,居然能直击江东的心脏,吴郡。

到时候神兵天降。江东上下官员,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人会成了寇封的俘虏。

不管孙权如何的蹦跶,张昭如何的用他自身的威望,人脉,继续相助孙权,帮助孙权,保全江东。

但在寇封的力量面前,统统都是纸糊。

荆楚强势,江东不可保。

正文 第六百三十五章台湾出兵

第六百三十五章台湾出兵第二更

台湾。

经过这些年来的治理。目前人口有数十万。其中汉人过半,余下都是土著。经过教化,勉强也能说上几句汉话。

习惯穿起了汉服。

城池则有八座。其中北方有一座大城,四座小城。南方有一座大城,二座小城。自然而然的划分成为了八个县。

唯一的大渡口,依旧在台北。

作为水军的屯扎之地,以及很多百姓出海捕鱼的渡口。

目前台湾也算是靠水吃水,靠山吃闪。靠着陆地,也是开垦田地为主。

除此以外,伊籍还大建学校,扩张文化。

学习汉文化,穿戴汉人的服饰。免得孤悬海外,日子久了成了他国。

这些年来,台湾就是这样封闭着发展的。但是今日,却是注定的不一样了。

“校尉大人,有渔民发现了一艘残破的大船飘过,解救了一群自称是荆楚,镇东将军楚侯寇封帐下士卒的人。”

台北,唯一的渡口,也就是房稻二万水军驻扎的地方。这日,房稻与往常一眼,先例行公事的巡视了一下大营,操练了一下士卒。

随即返回中军大帐,准备攻读兵法。这些年,随着房稻的官越做越大,他对于兵法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