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大航海 > 分节阅读 405

分节阅读 40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等到了泰西封,我们再报此仇不迟。”荀恽耐心的劝道,看着原本意气风发的波调突然变成这样,他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波调觉得十分难堪,只得擦尽了脸上的泪水,命令人收拾将士们救治伤员,就地火化将士们的遗骸。贵霜人大多信奉佛教,修的是来世,而且贵霜人又继承了原先的一些习俗,对战死并没有太多的忌讳,相反认为是一个解脱。军中就有随行的僧侣,由他们给阵亡的将士们念经超度之后,把骸骨留一点下来带回国内也有可以了。

入夜,方圆数里的诵经声和熊熊的火光让人感受到了战场的凶险和生死的飘忽,纵使是见惯了血腥的曹彰等人也觉得有些凄然。曹彰从营中看望将士回来,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点点火光,沉默了好半天,忽然说道:“人死了,真的会有天堂吗”

荀恽想了想,笑道:“我还是喜欢魂归泰山,埋进荀家的祖坟,不想抛骨他乡。”

曹彰回过头看了他一眼,剑眉一皱,随即又笑了起来,自嘲的笑道:“我杀人无数,想来那些以慈悲为怀的僧侣们是不会为了超度的,这天堂我是去不了了,只希望有机会进大汉的先贤堂。让后人知道我也算是为大汉做了一些事的,便也足够了。”

荀恽有些好奇:“真要建先贤堂”

“要建的。”曹彰笑道:“我们出来之前,陛下亲口对我说的。他说,越国是大汉的属国,他们都有先贤堂,让后人铭记那些对越国有功的贤臣名将,泱泱大汉怎么能还不如一个属国,先贤堂是要建的,地址都选好了,准备放在洛阳城外的辟雍里,让那些入太学的士子们都能知道他们的功绩。”

“是吗”荀恽若有所思的应了一声:“不知道哪些人可以入先贤堂啊”

“当然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了。”曹彰哈哈一笑,拍拍荀恽的肩膀:“长倩荀恽的字,你现在是一介武夫,没时间做学问,人杀得也不少,这立德立言是别指望了,好好立功吧。这次四国会盟,远征萨珊,也是百世难遇的一场大战,要是能打赢了,也算是开创万里征战的先例,要想留名青史倒也不是难事。”

荀恽掩饰的笑了两声:“是啊,我现在只是一介武夫,学问粗浅,真是愧对先人。先祖要是知道了,大概是要从坟里跳起来的。”

荀家是战国末期大儒荀况的后人,虽然到了入秦汉之后没有出什么大儒,但是到了荀恽的曾祖荀淑这一代却异军突起,接连出了几个大学问家。荀淑本人博学而不好章句,与陈寔、钟皓、韩韶三人合称颍川四长,号称神君。他的八个儿子号称八龙,其中又以荀爽的学问最佳,注礼、易、诗,创立荀氏易学,号为硕儒。到了荀恽的父亲荀彧这一代则以荀悦的学问最优,作汉纪三十篇,申鉴五卷,是一代大家。到了荀恽这一代,他的兄弟兄弟荀凯以儒学见长,荀粲以道学著名,而他这个长兄在士林中却没什么名声,这当然和他娶了曹家的女人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还是因为他本人学问上没有突出成绩。对于他们这些世家子弟来说,做再大的官也不如在士林中有好的名声,象他的曾祖荀淑官不过朗陵侯相、当涂长,但是并不影响他在士林中的崇高威望,连李膺、李固那样的名流都拜在他的门下,称其为师。

“学问”曹彰嗤的冷笑了一声,不屑一顾:“博通经典,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纵著书万卷,也不过是立一家之言,于道何补,于国何益”

荀恽没吭声,曹家的人没学问,和他们讨论这些没有意义。

曹彰将他的眼神看在眼里,更加不服气了。他想了想道:“你荀家有荀氏易,想来你对易学流派也知道一点吧。”

荀恽不动声色的点点头:“略知一二,怎么,你有心学易”

“我才不学那些呢。”曹彰一撇嘴:“远了不说,有汉四百余年,研究易学的不下百人吧”

荀恽忍不住笑了一声:“何止百人,千人都是有的,卓然成家的不下五十人。”

“研究易的都说在研究天地大道,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是他们最后连这大地是圆的都没搞明白,也不知道他们研究的是什么东西。”曹彰跺了跺脚,讥讽的笑道:“他们只知道研究古人的一字一句,却不知道这些是不是真的大道,就算是万人又有什么用一万个错误就能等于一个真相吗”

荀恽愕然,无言以对。

曹彰见了,心情更佳,趁胜追击道:“我也没看过越王研究哪家的易学,但是我却服膺他的那句话。易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一阴一阳谓之道,而我们最应该践行的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他的,都是他娘的浮云。”

“胡扯”荀恽忍不住反驳道:“他只不过是不学有术罢了,真正做事的还不是扶南学院和朱崖学院的那些士人他现在是因为战无不胜,所以大家都尊崇他,要是这一仗打败了,你看他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威风。”

“他打不赢,那你拉几个大儒来就能打赢”曹彰反唇相讥:“迂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