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649

分节阅读 64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阿奴。。走了”

马车中,一个清脆的声音呼唤道,女人的的头低了下来,那一刻迷蒙顿时不见了,仿佛又变成那个气质高雅的唐人仕女。

只留下留下蒙朝香一肚子疑惑和猜测。看着马车一行前呼后拥的拖骊而去,他突然问起那个奇特的徽章,那是一只圆头圆脑造型十分可笑的白熊,

“这是皇上最宠爱的雍国长公主的车驾啊。。”

恭敬让路的鸿儒寺官员,用一种羡慕,又有些玩味的声音道

“征西定南的那位,就是她府上啊。。。”

蒙朝香忽然身上有些发冷,有传闻刀族的景漪是去刺杀唐人的主帅,而失踪的,然后刀族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残余的族人全部被掳到山南去,从此没有了了下文。

踏踏走动的马车上,女人蹲伏在厚厚的熊皮褥子上。

“今天的表现还可以。。。”

一只小小的鞭稍,顺着她盈称饱满的长腿儿的缝隙探了进去,像是触动了身体的什么开关,几乎是条件反射。

长长的曳裙被提了起来,露出下面不着丝缕被银丝编的索子捆的暴凹凸出来身体,半透明的肉色带子,贴在身上几乎为不可见,将审图最羞耻的部位都刻意的突出出来。在上面还有一些类似鞭痕沙漠的红色的可疑痕迹。

窍穴里都被塞满了奇异的物件,随着身体的扭动和颤抖,像是有生命的活物一般蠕动起来,带动周围一些小环的的铃铛、亮片之类的东西,在这个隐秘的空间内发出一丝丝轻脆的声响。

虽然上身还是努力维持一副仪态万方,但是底下的身体已经禁不住泛滥成灾,弄得到处亮晶晶的了,看起来是一副异常的诡异而旖旎的动人情致。

。。。。。。。。。。。

只能到这里了,不知道会不会违规了,

作品相关 第五百三十九章 河西、河西

第五百三十九章河西、河西

第五百三十九章 河西、河西

所谓的河西走廊。其实并不如多数人想象中类似走廊一样的长长的谷底,而是一片及其广大的区域,河西河西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以西,地域横跨蒙古和西藏两大高原,因为是东南部是地质高度激烈下降的山区,西北是大片气候环境艰苦的草原和沙漠,因此人类活动的范围都集中在来自高山上的江河,冲击出来泉水、湖泊密布的大片低地和丘陵之间,这个地带也是河西的精华。

号称沃野万里,田畜阡陌绵延不绝的西北腹地,其中由东向西,以沿途的人口密集的大城邑为纽带,形成商旅最繁忙的一个狭长的活动范围,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河西走廊。河西道既有大片的良田沃野,又有水草丰茂的河曲之地,人口繁密而商旅如织,历年的储积和经营的财富,相当的可观,无数来自天南地北乃至域外的豪商大族,充斥其间。更兼番汉杂处,民风彪悍。素来为朝廷提供了大量敢死善战的优质兵员和各色骏马。

吐蕃若占据了河西,战略地理上有了极大地优势,可以从多个方向随时威胁中原腹地,则如虎添翼,而大唐永无宁日了。如果能够消化了当地,则东联草原诸胡,西控西域,既有其商旅之利,又得其田土之富熟,更兼由兵员和百姓,国力将更上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那个雄踞高原,却受限于灾害暴雪,人口蕃息不盛,要靠不断的掳掠来补充维持运转的地区大国了。

历史上的吐蕃也是这么做的,但问题是蛮荒民族转型而来的奴隶制国家,要想通知文明和先进程度都远超过占据的地区,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民族的归属感上,都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这片土地上的原统治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被打败,依旧拥有人口和土地上的优势。

于是吐蕃人统治下一直动乱不断,最后不得不黯然退出,数十载的经营最后轻易为流散逃亡的回鹘人等他族做了嫁衣。

大唐也不好过,为了防备咄咄逼人的吐蕃侵袭,国库已经枯竭的大唐朝廷,不得不在京畿地区维持了庞大的驻军规模。而对河北形同割据而无力顾及的诸多藩镇毒瘤,进行默许和安抚,再加上对回纥大宗强制贸易,换不到就拿下来抢,所以到最后只能不惜代价,变本加厉的收刮百姓来割肉补疮。然后激起民变再花费更大财力物力去镇压,如此反复,等到吐蕃内乱退回高原,大唐也江河日下内部尚且自顾不暇,即便有光复河西的大好时机,,也没有了收复故土的力量。

在这个时空,经过我直接努力或间接的影响,安史之乱的范围和过程被压缩了,河北藩镇的前景也被彻底间接扼杀,作为大唐朝廷手中的忠臣良将、军队、财赋也远比历史上充实,让各种革除弊端的改良措施,不断的得以实行。

外部环境也要好的多,安西北庭还完好的在大唐版图内,虽然影响力大为缩水,咄咄逼人的南诏被车翻。变成一个资源和财赋的重要来源,潜在隐患契丹人被李光弼打的四分五裂,再加上范阳叛军的残余,曾经强横一时的渤海国被祸水东流的手段,整陈半身不遂,历史上侵吞高句丽故地的新罗,也被整治服服帖帖的交保护费,连乘火打劫狮子大开口勒纳卡要的回纥人,也被内部矛盾牵制的自顾不暇。

现在就剩下来自高原的最大威胁吐蕃,看起来,危机重重的大唐前所未有的拥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

现在河西用兵的,不过是龙武军的大半主力,再加上河西、陇右本地残余的驻军,河北倒是有兵可调遣,可惜洛阳之变后,大量军镇营团被打散重编,再加上在这个冬天遇上室韦等大量胡族因为雪灾南下,需要足够兵力弹压和维持,不然就变成信德俄动乱根源,因此一时半会还派不上用场。

于是在某些人眼中,最好的结果就是龙武军付出惨重的代价打跑了吐蕃人,却不得不长期维持重兵在外以备吐蕃,在长期的对峙中不断的消耗,龙武军历年积累的财赋和兵员,近乎慢性的割肉放血中,被逐渐边缘化。

哪怕是付出河西和陇右为代价,让朝廷中外军中一枝独大的龙武系,和吐蕃人拼个两败俱伤,而一阕不振。然后再由朝廷拨乱反正,也是个不错的结局。。

所以,

和皇帝叫苦讨价还价要好处是一回事,我也有不得不坐镇朝廷中枢的理由,既是监控也是威慑,用韦韬、薛景仙他们的话说,这是我个人的战场。

“只要枢密大人坐镇朝廷中枢,长在天子之侧。。。那些之流,就算有所怨望,再多的鬼域伎俩,也没有冒出头的勇气啊”

诸如什么公文拖延什么的官场惯例和弊端,我甚至都不用出面,只要派一名书记几名亲事,守在对方家里前后督促,就可以确保政通人和什么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没关系,海南种香蕉的人手可是奇缺。

大不了收集阴私,制造借债之类纠纷,找借口打上门去,通过血的教训,让那些暗中捣鬼的官吏们明白一个基本做人的道理,就算想做别人的爪牙,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为虎作伥要拿身家前程性命来博的。

这就是相对独立后勤体系的代价,龙武军虽然因此不用受制于人,受到外部的干扰小,但是同样是在吃自己的老本和库存,明明是为国家出力,却光靠自己买单,这不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因此,对于前方战事龙武军自行垫付的耗费,国库一时没有足够的钱粮来划拨核销,没关系,就用其他地方的资源和物产来充抵好了。诸如青齐的盐,蜀中的绢丝,淮阳的铜器,刑、越的官瓷。。。都可以作数,龙武军的外围和下线,有足够的产能和资本,可以就近消化掉这些东西,将其变成北方前线所需的钱谷帛布等物资。只是周期和流程比较复杂一些而已。

另外,洛阳之变,对国家例行的征防战备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原本北军轮边的制度也被彻底打乱,大批前往安东上藩的部队,和退下来修整的,都被滞留在东渡洛阳附近,以防万一。毕竟朝廷中军现在实力也严重不足,龙武军的主力分两路征战在外,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