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644

分节阅读 64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要想否认,难道你们身上穿的用的都是自己挣来的。。”

“和尚本该四大皆空,戒贪戒痴。但和尚也是人,也要吃饭穿衣,所以佛祖在世时也要去乞食,否则何以维持这副臭皮囊”

“只是你们佛门中的那些假和尚,却常常干出贪占田产财货的俗事口里阿弥陀佛,兜里富可敌国天下田土财货本有定数,这边多了,那边就少了。”

“你们有不用纳税。财货田土等于滞死在你们和尚庙里不肯流出来。对国家朝廷民生更本没有任何利益。。。日积月累,你们受用的越多,朝廷能征收的就越少,但是国家的拥堵却没有减少,怎么办,只能加征到寺院外其他百姓的田地上,这是佛门第二大害”

“再说到具体的事情罢。”

我度步道一座巨大的鎏金释迦像前

“这是铜胎的,还是新造的吧。。。”

“你们佛家喜欢兴建寺院,这也就罢了,偏生又喜欢造偶像。金佛像也罢,铜佛像也罢,这金铜都是我神州大地颇为缺乏的物产,偏偏又是国家必备之物。小佛成百上千斤,大佛万斤十万斤,一座大寺十尊佛,便要耗费十万数十万斤铜。”

“你可知十万斤铜能造多少钱我大唐又能有多少金、铜来供你佛门挥霍所以只要是圣明天子主政,便万万不会弘扬这等事情”

“其实参佛当以了悟为主,渡世当以济民为德,修那么多大佛像有何作用若这些佛像既误了民生国事,又害了百姓黎民,则佛像修得越多越大,你们和尚造的孽便越深越重当日梁五帝饭僧百万,建寺逾千。达摩祖师却说他未曾立什么功德,便是这个道理此是第三害。”

信光闻言当即道:“开府所言三害,贫僧亦有闻之亦深恶之。却不知改善之法乎”

听到这里我心中有些了然,这人八成就是皇帝小白安排的托什么的,估计说什么都会说好的说是的。

佛门虽然号称无欲无求,但是作为佛们弟子也要穿衣吃饭,也要遮风避雨的。佛门各宗各派之间也有纷争和利益诉求,只是这种纷争已主要以辩法论经的形式解决,胜利者将获得在某地传法布道的权利。

如果是有名的大型禅林之类,还会定期发起和组织各派之间的辩论说法的无遮大会,同时还会请地方官府和有威望权势的信众来做见证观礼。。只要能够在这种大规模辩论中获胜,所代表的宗派和理论,就会受到一些知名的大寺院禅林的亲睐和邀请,然后在巡回驻锡讲法中扩大影响,获得更多的供奉和膜拜。

象六祖慧能,就是当年在岭南说法折服当地印宗法师,获得第一个道场广州法性寺,又受韶州刺史韦璩邀请,于大梵寺讲法受戒千人,制作语录,在曹溪宝林寺主张“顿悟”,影响华南诸宗派,开禅宗南派之始,

最后在河南滑台今滑县的无遮大会上,惠能弟子荷泽神会辩倒了神秀门人崇远、普寂,使得“南宗”成为中国禅宗正统。

为了更好的传道而对统治者的妥协也不乏其人,

信光的师傅窥基和尚还有个大名鼎鼎的师兄,就是私通唐太宗最宠爱的高阳公主,给贞观宰相房玄龄之子,本朝前宰相房倌的叔祖戴绿帽子的一代风流和尚辨机。因此这一脉与皇家的关系相当密切,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想到这里,我笑了起来:“改善之法,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非真心向佛者不能行而已。”

信光道:“愿闻其详。”

“除第一害,便是选真去伪。但凡剃度,不得私下行之,须仿科举,察其品行端正否,考其佛经通熟否,问其佛理明晰否。若三者皆备,则为有心向佛者,许其为居士。命之行于僻野之乡,行善积德,或三年,或五年,或十年,期满再考,若中。则可为和尚。如此,则能存真和尚,去假和尚。世间有一万个真和尚,胜过一万万个无心向佛的秃头。”

信光展颜微微一笑道:“开府所言甚是。本朝对佛子也有考核之法,只是不甚严格尔。”

我继续说道:

“除第二害,要点就在端正佛门子弟理财用钱的态度”

信光又问道:“如何端正”

“佛家募钱财何用一是自养,一是济世。自养需设制度,方丈月钱几何,长老月钱几何,知客月钱几何,沙弥月钱几何。若所取过其所需,这和尚便是贪便是六根不尽至于募钱而来的钱财,若自养有余则当用于行善济世,而不是去满足僧众的私欲。”

这话一出,他们的陈荣和自定,似乎再难维持住,除了头排若有所思或是正容肃然的外,后面已经传出些许遏制不住的骚动和窃窃私语,我这才注意到,大殿外面,还有大群随同的弟子什么的,正在等候消息,表情有些激动和惊异、惊疑什么的。

“还有就是。。”

我想了想又补充道

“济世亦需立制度,依我看,佛门济世以如下五事为先:一是义葬,平时收敛鳏寡孤独老病无能自葬者,瘟疫灾荒则收无主野尸,火化入塔,颂经超生;一是义医,募名医,或自习医术而为医僧,给贫者施医赠药;三是义食,常开粥厂以待贫者;四是义学,收三教经书供寒士研读,设学僧教贫家小儿识字;五是义仓,丰熟之时则收购稻麦,以待灾年助农赈贫。”

看着他们的表情变化,我又笑道:

“这些善事,其实都是为政府之助。如义仓一项,并不是要佛寺独立解决灾厄,政府自然另有备荒之仓,佛门义仓只是补充而已。而若佛门弟子能本着良心办这等好事,当寺院财竭之时,公家岂会袖手”

“其实不用朝廷号召,我们也多有赈济之行,倒未必要官府介入的。。”

这次说话的,却是同为少林下院,河洛另一座大禅林永宁寺主持,我记得他自我介绍叫寂元。

“大人是不是忧虑过甚了。。。”

“忧虑当然是有的,象你少林门下,既有重资,复有田土、人口,还要背着朝廷收买人心,说你不想阴循不轨有所图谋,谁肯相信啊。。”

我深深看了他一眼,微笑了起来,笑的他们有些毛骨悚然。

“上述三害相加,为祸更大如方才所言,家国危亡,佛门焉能独存大家一起倒霉,你们和尚也别想躲得过去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是个明智点的皇帝宰相都要先灭佛的”

“灭佛。。”

这下那些城府和气度最深的高僧大德,也忍不住动容起来,似乎让他们想起什么不好的回忆。

我嘿然冷笑起来,记得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就是发生在数十年后啊,如果他们不识相,我也不介意扮演幕后黑手,变成现在进行式。

再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