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474

分节阅读 47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底米里特的诺基亚公求见。。。”

一个包裹在华丽的绸子和无数珍贵的宝石饰物的球形物体,在侍者的引导下,出现在门廊的阴影后。

虽然有两个身材窈窕仅着片缕的女奴搀扶着,但每动一步,裹在袍子下的肥肉,就像荡漾的波浪一般,将衣袍上每一个褶子,肉嘟嘟的脸上不停的冒出油腻腻的汗水,又用绣着鸢尾花的丝绢抹掉。

“我尊贵的首席大臣。。。。”

整整用掉了半打绢子,被称为诺基亚公的肉团,才喘过气把话说完

“。。。您这次有什么需要么”

他是一个地道的拜占庭人,一个坚定支持圣象破坏运动的保罗派信徒,因为涉嫌在那场动乱中,许多起暴民捣毁教堂血案的幕后黑手,而被教会通缉的大奴隶商人。

由他之手贩卖调教的女奴,在各国宫廷中很有名气。连哈里发的宫廷佳丽里,也有他经手过的成员,因此作为欢愉和享受的提供者,他也常常是那些王公贵族们的座上宾。

作为兼职的副业,只要你能提供足够的黄金,他还能为你搞到一些比较稀缺和罕见的东西,比如拜占庭皇家成员生活起居的细节,或者是小亚细亚某位军区长官喜欢娈童的隐私。。。。。

。。。。。。。。。。。。。。。。。。。。。。。。。。。。。。。

最后崔光远与对方谈成的一揽子生意规模很大,大到虽然只是初步的意向,但只要最后至少能实现其中一项,就可以起码按照朝廷供给标准,让安西都护府吃上三年的军费。

作为提供的货币贷款和信用担保,项目也很多,甚至可以用从当地特有的高寒长毛种牛羊马鹿,到斯拉夫等族奴隶来抵押,并答应代理发行我门下提供的唐通宝钱。

这东西现在在海南越铸越多,成本越来越低,赚的是巨大的暴利,但却很少在国内流通过,基本都用作对外的支付,同时海南还大量仿造古代外国金银币,这些铸造精美的“伪币”,已经在南海地区把传统的安息钱、大食钱、大秦钱、天竺钱之类的市场,挤压的差不多。

可萨人的到来,据说让留宴有些剑拔弩张的味道,虽然没有和大食人的使团,当场大打出手,但是皮笑肉不笑的通过结结巴巴的通译,相互拆对方的台,揭对方的底子,倒也让大唐的君臣们颇有看头。

还没等我找上小东西,来个弹冠相庆时,一向深入简出的魏方晋,给我带来了另一个重大消息。

“驻留南诏的吐蕃军举部叛逃”

我盯着魏方进的眼睛,想找出个卯端来。

“这又是玩的那一出。。。”

“千真万确的消息,南平大都督席元庆的云南行营,林字营在大厘城的留守大营,还有南平会社在宁川城的会馆,都已经先后确认了。。。

魏方进满是欣色的道。

“吐蕃人不是轻生死,好武勇,以战死为荣,以老死于床榻为耻辱么”

我早就听说吐蕃人的律令简单而森严,但凡受伤于前士兵,会被当成勇士治疗,受伤在背后的职能作为耻辱而自生自灭,如果家族里出了逃兵,门前会被挂上狐狸尾巴,当作举族的耻辱,谁都可以用石头砸他的家。。。。”

“更别说举族逃亡了。。。”

虽然在灭佛之乱中,在吐蕃依靠商队和僧侣建立起来的情报系统受到严重的打击,但在边境上相关的渗透还是在继续的。最明显的效果是,由于逃出罗些城的边远贵族和大弗卢的对峙,被殃及池鱼的那些下种贵族和边缘部落很多,最多一个月,大概有三只西羌种的小部落和一家吐谷浑种的贵姓,越境来投奔。

但是这次是一只正是编制的军队啊。

“可是吐蕃之大,族类众多,大人说的轻生死,好战亡的,其实主要是出身雅龙等地的传统贵姓和上种吐蕃。。。。”

“这可是上种贵姓中最显赫的内四族之一的支系啊,又不比那些一直处于最低层,羌浑出身素来离心离德的下种部落。。。。”

我再看了一眼奏捷书上的,确认我没有看错。

“内四族也不都是亲善王家的,哪怕是吐蕃最盛时,来自内四族的反乱,也不稀奇啊。。。。为了转移矛盾,历代吐蕃王,都是一边以姻亲恩结,一边以对外的战事来转移矛盾,顺便消耗他们的力量。。。。”

“但是这些年自从马向主政,专防于内,迟迟不让少王亲政,对外也鲜有胜绩。。。。国中贵姓,多有怨言。。。”

“那他们为什么选了我们,。。。”

“大人觉得他们投附一败再败的南诏人,会更有前途么。。。”

“开元年间,曾有故苏毗小女王以其臣属部落,遣使欲投唐,事泻后,举部贵人被斩杀殆尽,余众编为他部奴,又以杂姓吐蕃种,袭其部落,仍旧以八牦牛种为号。。。”

魏放晋满脸放光的解释说。

“苏毗人富有战马,勇士,素来为吐蕃王庭所重,历代出过好几个王妃和执政大臣的。。。但也为历代王家所忌,这些年以各种名目,分其部众,藩守各地。。。。。又以血亲并其贵姓,使其相嫌。。。。”

显然吐蕃人虽然崇尚勇武,但也脱不出人类好斗内乱的本性,更别说本来就风俗语言文化各异的部族之间,哪怕在被来自雅砻之地的吐蕃氏族,统一在一个名为吐蕃的国家名义下,在灾荒年相互抢劫对方的牛羊人口,或者只是为了纯粹的仇隙而相互攻杀,依旧是这些奴隶主贵族,保持武勇和血性的重要手段。

原来这批叛投的士兵,是属于前批攻略南诏的吐蕃军留守部队,与后来移防的象雄军,不是一个族类的,而是构成孙波茹的所谓八牦牛种中的青种部落之一,大概有三个东贷的规模。

吐蕃人常备军不多,因为各地藩臣、领主、部落的族类众多,习俗、语言不尽相同,除了类似世袭军户的五茹六十一东岱外,作战时常常按照需要,还会大量就近召集周边的领地或部族军队,为了方便做指挥,往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