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442

分节阅读 44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希望龙武军的老大,能提供担保。换取那些聚集在登州的商贾大户,所囤积的粮食。当然,这些粮食从本质上说,相当部分实质上是我个人名下的粮食。

海南本身就有数州十数县的基础,各种的新旧农场、种植园,再加上新开发的北婆罗洲沿海平原的大小屯垦区,已经可以大宗输出粮食。

不要小看这粮食,在江南两淮、河南、河北这些战乱波及的地区,用来收纳那些流离失所地难民,或是因土地兼并破产地农户,可比真金白银铜钱什么的还管用。一船船地粮食运出去,是一船船的青壮劳力被运上岛,某些情况下,一个作坊的熟练工匠,或许只要那么几袋南海米价值。。。。对许多故土难离的人来说,理论上是做三年就回家,但是等真到了那里,这个期限就不好说了。

更不用说,

每年至少可以向龙武军的外围和基层组织,提供至少二十万石米面,十几万石粗加工麦豆的需求,这还不包括那些大小种植园、养殖场提供的瓜菜畜肉渔获,茶盐糖酒酱丝纸,以及深加工过军用、民用的罐头、压缩干粮、什么的。

如果不是受限于运力和道路,这个数字恐怕还要翻上一番,毕竟如果没有达到足够的规模,想把一车粮食从广州上岸运到关中,运输的成本会让价格飙到一个让人发指的位置。所以走陆路的,只能是一些大宗罐头、粮砖什么的高附加值产品。倒是海路没有这种限制,随便几艘大海船,可以直接承载更大的数目。

安东派遣军的补给,早期就是依靠海路来维持的,同时也输出了大量的物产和商品。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好几个月,可以顺风顺水的随季风和洋流行船,在这期间,从国土南端的广州到东部的登州,最快的船只要十一天时间。

以至于,江南内地的传统鱼米之乡,都已经出现人为囤积造成的米荒,沿海航路相对发达的福、明、洪、广等各州,却出现诡异的米贱伤农情形。与之伴生的,还有各种商家船团背景下,招募匠人农户,各色公开半公开“人市”的发达。。。。。因为大量廉价海外番奴的充斥,在地方已经体现出来一些连锁反应了,渐渐冲击和影响到一些本地普通佃户、帮佣人家的生计了。

说远了,

这也是这些年,龙武军能够持续作战的重要保证,相对营养的充足和接近人体极限的高强度操练,再加上油脂和燃料等的后勤保障,就是在冬天最寒冷的日子,也保持了部分活动能力。相比之下,那些叛军的后勤和持续作战能力,就只能用混乱、无序,一团糟来形容。

大多数情况下没有长期经营的目标,往往是通过抢劫来补充所需,通过拉丁来弥补消耗,获得好一点的物资,也不是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是按照亲疏远近,一层层的过手后,聚集到主将及亲信的私囊中,在供应吃紧的时候,就通过毫无意义的攻势,消耗掉主力以外的炮灰。

当然这种传统,也常常出现在那些自拉山头的所谓义军、官兵之中。所谓的粮道和粮院所,也就是那些拥有相当规模的地盘和人口,或者受朝廷直属的军镇,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待遇。。。象龙武军这样,把粮院军作为一个作战序列的怪胎,天下也就独此一家。

因此,常常发生在龙武军的大大小小高强度破袭战和遭遇战中是,相持作战的对手往往相当顽强死战不退,却因为缺粮之类莫名其妙的理由,而发生哗变,杀主官之类,不战自溃的乌龙事件,甚至在艰苦的攻守之后,发现敌军因为突降的寒流,冻死、冻伤,集体丧失战斗力的事情。。。。

恩恩扯太远了,话说回来。

虽然只是个名义上的差别,但是这个过手的环节却很重要,我不是不可以直接输粮给洛阳,但是历史上试图以个人之力援助国家的,基本都没有 什么好下场,富可敌国的名声,就是最大的罪过,也是历代政权和各种暴力机关,无条件大户分猪肉的重要依据之一,毕竟在这个时代,我既没有可以及时置身事外的外国绿卡,也没有向国外转移资产的渠道。。。。。

。。。。。。。。。。。。。。。。

恩,我突然抬起头来,繁星一样的黑夜灯火中,那一抹妩媚的红光,霎那印在我的视网膜上。。。

作品相关 第三百九十八章 还有更惊人的

第三百九十八章还有更惊人的

第三百九十八章 还有更惊人的

呼啸而过的马拉水龙车的小钟和城管水火队此起彼伏的哨子声,虽然隔的极远,但隐约可闻。

“。。。。”

我看了看方向和距离,不由皱起眉头来,那里。。。。好像是女营的方位

“阿晴,派个人拿宵禁通行的牌子去瞧瞧哪里走水了。。。。”

我对着上来换茶续谁的初晴吩咐道。

“是。。。”

片刻之后,我看到的却是温哲那张苦脸。

恩,女营没事,但是女营附近的丽行里却失火了,

丽行里出事了,那可都是为女营为主,经营的面向女性的产业。

随着女营的成立的时间推移,也成为许多不愿意为婚姻家庭所束缚的女子,逃避社会压力的地方,因此不得不一而再再而散的提高申请加入的标准,但依旧还是有人来投奔,因此为了长久的维持下去,在我的建议下,很早就开始拓展医疗、护理之外的多种营生,以实现自食其力。

我在大学时的一位社会行为学讲师曾经说过,人类社会的额阶级,基本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分工所形成,因此,自古以来的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与其经济地位联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