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293

分节阅读 29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片刻之后,他们已经站在一个小盆地的边缘上。

倾斜的山谷下,象淤泥一样粘稠的物质正在翻滚冒炮,蒸腾起来的白烟,随风散发出一股股窒人的奇异臭味,熏的人直做呕,看起来这黑压压的面积,至少有数十倾之广。

“就是它了”

年轻的官员,顿时露出一种狂喜和自得的表情。

“这是什么。。。”骆校尉皱着眉头问道”还难闻的味。。。。”

“这就是大人所说的沥青湖啊”年轻的官员盯着湖中象泉水一样用动的地方,头也不回地应道。

“沥青。。。”

骆校尉却觉得气味中有些熟悉的感觉。“难道也可以烧么。。。”

“可不仅仅是用来烧的。。这飘在上面的可不就是石脂水么”

骆校尉,顿时恍然大悟,虽然加入龙武军不久,他也知道了一些众所皆知的东西。

自从龙武军,大范围开发地油军用以来,龙武军的火器就以犀利名闻天下,不但自用有余。还在朝廷的一再要求下,大量供应朔方军、河东军、安西北庭军这些主力部队。对付起那些胡族骑兵甚有奇效。据说因此朝廷征兵,在马步水射之外又多了个选拔臂力见长地掷弹兵名目。

而大量提炼地油的副产品进入民生领域,成为龙武军把持地一个巨大产业,光每年向那些豪门富户提供,替代煤炭取暖用的燃油,就是一门日进巨万的大收入,连提炼剩余的不能烧锅炉的油渣。都可以用来硬化道路,因为哪怕是峒崃、扶风、潘州三地的产量加起来,也远远供不应求,有价无市。

如果这里开发起来,光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就足以将这里变成一个朝廷守御战略要点,虽然偏远了一些,但因为靠近商路。可以供应整个西北道所需,光这些提炼后地沥青,就可以慢慢铺出一条象样行马车的道路来。

“首先第一件事,就要寻找合适的水源,为驻军的屏障,附近有断流的河床和植茂。深挖下去,应该还有水,看看够多少人的取用。。。。。”

“是。。。。。。”

。。。。。。。。。。。。。。。。。。。。。。。。。。。。。。。。。

河西草原上,正是草木最葱茂的时节。

顶着炎炎烈日,蹲伏在壕堑和鹿角后,在那里反复做投掷的动作,不时可以看到训练用地石弹,被整齐划一或者不那么整齐划一的投出去,在用白线画出层次的地面上,砸起一层层的烟尘。

不时此起彼伏的是老兵的喝骂声。

“你这浑货。往那里乱丢。。。想找死么”

“吃奶没吃足么,就这手劲。。。。你是娘们么”

“败家子。怎么都扔一快了,不晓得什么叫均匀,这个乱投法,早被敌人乘隙冲近砍杀了”

“什么叫做散布,什么叫做间十三步地最大杀伤半径。。。。要你投三丈,你投四丈做鸟,你很有气力么,就给我沿河跑五里再回来。。。。”

另一边是光着膀子的民夫,喊着号子,往夹墙上筑土,每倒一层,就浇上一层水,然后盖上大小不当的木版,用数人拉的石棰,此起彼伏的捣砸到,用枪尖扎不透,再倒一层淤泥和草木灰混成的灰浆。。。。。。如此反复

另一边是衣裳蓝缕的俘虏,在皮鞭和枪尖的驱使下,蚂蚁一样的挖地取土,再筛去过大的砾石,通过木板搭成地梯道送到垒上。

另一端,数条自河里引水地沟渠,延伸到营垒中挖出的几个大水池中。

临时挖出来地简陋渡口上,满载的皮筏子小船,往来传流不止,将沿河上下游铺开的十数个营垒,联系起来。

远处是大批的牛羊如云,在绵延在青碧如毯的草甸之上,那些是有边境的熟藩和边民中招募来的随牧团,他们将负责经营放牧,这些军队搜略来的这些牛羊,并且提供驻军的补充。

“这就是前朝赫连统万城的部分古法”

一名银月身标的高级参军对着沙盘模型,用马鞭示意到,

“先以联车围营,再挖沟取土,以十字位线,定下大致轮廓,然后深挖其沟,以木板为支架,堆土筑墙,是为初垒,待到垒宽高三丈,再铺碎石,筑出二垒,高宽各数丈。。。。次三筑之后,就夹筑垛口和箭楼,为梯筑法,再在墙后搭建木楼、房屋。。。。。”

“当然我们没有足够的猪血和米浆,所以只能用剑南带来灰浆和河泥为替代。。。。每层墙垒也不能沏的太高,越往上越是如此。。。。。”

草原上长期干旱。降水稀少,这种堆土城就足以对付大多数情况。只要有人长驻,可以维护的很好,现存地汉唐边戍遗址,几乎都是这种结构,直到明朝,才开始大规模应用烧砖城墙。。

“将来还可以用碎石铺面。只可惜带来的石化浆太少,只能用做一些关键之处的加固。。。。。”

他叫西斯。褐目卷发是个典型小亚细亚出身的大秦人,混在这些穿甲军人中间,却丝毫没有生分的自觉。

如今武学的主要课程分“常学”和“军学”两类。常学包括“地理包括天象、水文,历史,数术,统计,度支、律学。各族语言等”共600余课时;军学再分为“学科”和“术科”两种,学科包括“马战,卫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