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243

分节阅读 24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

“去查查,都有谁参合过卢家的事情,全给我清出来”

“哪只手或脚碰过她的都给我废了,骂过的她全给我掌嘴一百,把卢家吃多少进去也全给我翻倍吐出来,”

“什么,不愿意吐,你们手上的家伙是干什么吃的,上门自己去拿好了”

“什么,敢隐匿不报,卢氏一族,现在还有什么风光么。。。。怕激起民变,行,据说现在到处在闹乱兵,盗匪横行之下,绝几个门户是很正常地事情把,。。。在不行,还有通敌范阳的罪名。。。。”

。。。。。。

听到这里,卢玉坊轻轻的低下头,捏紧了手中绢子,那是母亲留给她最后一点记忆。

虽然听到的,都是一些少儿禁止,让人心惊肉跳的话题,但却让她对将来的生活,开始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期许。

而我这次出行的第二站,却是洛阳。

找到隐居在南方的茶圣陆羽了,要说服他出山的过程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来人给他看了乌龙茶、普洱茶等制作地基本工艺原理,他就答应了出来试一试地,顺便见一见发明的人。当然要他效力地条件是,得先把一个人从大狱里捞出来,这人叫李治,又名李季兰,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一个女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女道士,以人物文采风流哧名一时的人物。

作为唐代崇道的产物,道观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许多名人雅士都喜欢混迹其中吟诗唱对,因为道家相对佛门没有那么多繁缛琐节,因此成为许多妇女避世和寻求清净的所在,更有许多女子籍入道门,以逃避婚姻和家庭的束缚,一些人到了道观也不甘寂寞,其中一些属于敢爱敢恨蔑视礼法的存在,公然与男子成群结对,交游饮宴,彻夜欢畅。她们的存在,也让道观文化,带上了一些青楼文化的色彩。因此,是众多桃色绯闻、风流韵事、才子佳话的发源地之一。

据我所之知道,在成都那位喜欢动不动到我家揩油的玉真大长公主,也是个典型出家不出世的女冠,从来不把节律什么的当回事,身边经常带着一些容貌俊秀的童子,华衣车马,抛头露面的招摇过市,夜出昼归,据说从诗仙李白到白衣卿相李泌,都曾是她的幕下之宾,日子过的是十分逍遥。

这位“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的女道士李季兰也是唐朝历史上与“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女道士鱼玄机、“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的女校书薛涛并称风流多情的奇女子,号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始年六岁时,就能作蔷薇诗,吓的她老爹惊呼这女儿将来难守妇德,干脆送去玉真观出家做女道士。剡中交游文士,广有名声,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和尚意甚相得。

说到后两位,我又把眼角撇向虞侯将鱼同,在唐朝鱼是一个很稀有的姓氏,太原的本家因为附逆遭到了清算,混的比较好的也就这位,薛涛已经注定在我家长大了,难道那位由状元夫人改去做道士的唐朝豪放女鱼玄机,就将出在他的后人里。

这位李季兰早年也曾与公孙大娘并称双绝奇士,名动京华,闻达上听的人物,据说玄宗老皇帝闻其诗才,诏赴阙,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不过她此刻正深陷牢狱,因为光复后,她被人检举出来曾经在洛阳写诗逢迎过安禄山,如果我没介入的话,大概历史上就会因为附贼案的牵连而被仗杀。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后,我的名人收藏的嗜好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满足,什么饮中八仙,关中十三友、上京四秀,大历十才子,但一个能够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名人却是麟毛风角,要知道直到近代被印度取代前,茶叶一直是中国出口的大宗,在古代要找这么一个专家多么的不容易,特别他还是所有茶道文化公认的祖师,一句话就能叫岛国上那群猴子扑街去。不过,他老相好的这种似是而非的小罪名,对我不过是举手之劳,给新任的河南尹苏震一句话就够了。不过要想让人死心踏地,雪中送炭再加上适当的高姿态,是必不可少的。

。。。。。。。。。。。。。。。。。。。。。。。。。。。。。。。。。。。

看了那么多新闻,才知道我们国家的官方媒体,是如何的鸵鸟心态,不过估计这次藏独闹事也是最后的蹦达了,达赖毕竟年事已高,没有多少时间了一旦新的转世灵童在西藏诞生,也是那些境外势力的末日所在,所以那些国外的势力不惜撕破脸来抹黑,毕竟以后再没有什么借口和机会了。相信他们也知道一个所谓印度出身的灵通或者美国法国血统的活佛,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

作品相关 河北篇 第二百五十七章 落叶停高驾,空林满从官。

河北篇第二百五十七章落叶停高驾,空林满从官。

河北篇 第二百五十七章 落叶停高驾,空林满从官。

东北史家兄弟的内战,在还在继续,一个有城有粮,一个有兵,一时半会还很难分出高下来,新上任的河东诸路元帅郭子仪,乘机进行轮换整编,在相州至云边、大同一线,重新构建了一条防线,却没有急于进攻,只在史朝义露出上风的情形,才派出小股骚扰牵制一二。

意料中朝廷招还的诏令,却迟迟未下。

因此在洛阳之行后,我还应了已经卸任诸军都元帅事,改任安抚处置大使的太子小白之邀,陪他上了一趟传说中的少林寺,上山之后,唯一的印象除了牛b还是牛b,嵩山西与九朝故都洛阳毗邻,北依黄河、南近颍水,群山耸立,层峦叠嶂,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少室山大小三十六峰,少林寺尽半而围,山下十万顷的山林田地,都在其封中,绵山而上阡陌石阶,还有类似城关堡寨的所在,光从迎客的山门,走到山脚的僧兵居住的下院,就要一个时辰。进入登封境内,一路沿途行来,尽是遍布各种于少林相关的产业田庄。

以少室山连天峰为中心,散布着二十八院、堂的建筑群,多达一百多房的精密职事分工,从药石、营建、器械、锻治,饮食、织补、耕作、买卖都有人负责,简直是一个自己自足的小社会,再加两万五千名除了吃饭睡觉。就在练功地武僧,三千名特许披甲的僧兵,还有囤积经年的粮食,无怪安氏叛军曾多次派人攻陷嵩州登封县,却始终拿这嵩阳最大的地主少林寺没办法,要只里面据险而守,非围攻上个经年持久。不得寸进。

当然叛军之所以打这主意,是因为

据说里面不但有仅次洛阳白马寺之古老的经卷藏书、古迹善本。还有历代供奉赏赐,积累下来的金银佛具、珍宝器皿的财富,还有信徒供奉和经营积累下来堆积如山地粮食物资。安史之乱爆发后,又有众多募其名,而带着金银细软上山投奔的大户豪门,以及大量依庇门下地流民。

当然,此次太子小白上山。就是以告慰巡视之名,让这些和尚识相的放点血,拿出点库藏来,现在河南、河北一片残损,河南还好些,从淮南道、江南东道总有一些调剂的东西,而河北就属这里最有钱了,东边北边还在打战相持。哪里都需要钱和粮食。

我的随行,虽然纯粹给人家充充场面,壮壮声势。当然也不免发生一些,同样江湖出身的部属一时技痒,就谁的拳脚更快更结实,人的脑袋硬还是石头结实等等人体力学上地问题。和少林寺的僧人切磋一二,交流一下感情,然后顺便制造一些伤员什么的。

但大多数时候是在一片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太子为首的朝廷代表,与少林的高僧们,就少林寺的过去将来,回顾和总结,进行深入的探讨。回顾了国家对少林寺地投入和优待,对少林寺维持地方的安定团结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了肯定。最后坚信。少林寺作为佛教界的领袖之一。和一个爱国忠君的重要宗教团体典范,会为国家的平叛事业。和战后重建,发挥更大地作用。

和我那时代所见,清乾隆年间被烧毁后重建的缩水版现代少林不同,以连天峰绵延开来院、堂都算是的少林寺一部分,从上到下,尽是一副北朝沿袭下来皇家寺院的气派,又因为独树一帜的武僧传统,所以大部分建筑在历次天下动乱中,得以保全,随便一砖一瓦都是年代久远,大有来历的事物。

李白有诗赞之:“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深山荫丛,禅林绵延。处处是名胜古迹,光走马观花式的粗略浏览,没有几天几夜,难窥全貌。

因此,在太子小白和那群眉毛胡子都发白的老和尚,废话连天的扯皮之际,怀着战乱中偷闲旅游的心情,暂时放松一些也不错。

观摩了那快大名鼎鼎地北齐一佛二菩萨造像碑,太宗御赐紫金袈裟,达摩面壁所地留影石、太室、少室、启母等汉三阙、武则天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