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213

分节阅读 21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外学宗硕儒,游焉从后进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学宗硕儒,游焉从后进

当鱼朝恩汗淋淋,慌慌张张的跑进来的时候。

我正在对小白,解说我的新学。

“老大的心学”

“饿,那个。。。其实是我那位无名师傅的学问,我只是承其遗志,要代传于世而已”

当然这所谓的学说,

乃伪托战国传承儒家八派之一,在荀子、孟子所代表主流之外,当年因为焚书坑儒,而出避域外的遗泽,所谓海外儒家。

而事实上,

两汉大兴之后,经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佛教和本土随五斗米教运动崛起崛起的道教,先后对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整个南朝五代北十六国,几乎是佛道昌盛的时代,

三国结束后短暂的曹魏、司马晋,更是禁言毁谤,杀文士如切菜瓜,足足把文人杀的胆寒,以至于为了逃避现实,流行起清谈说玄之风

又经过了五胡乱华的破坏和废止,旧有的儒家体系一度消亡和式威的,毕竟,北朝那些游牧领袖或草莽出身的君王将相眼中,对儒家这种顺安逆从统治思想多是不太看的起的,只有在新朝建立的时候,为了收揽一些遗老遗少的人心,招揽治国之士,才稍加礼遇,大多数时候也是继承了魏晋的遗风,杀人文人儒士屠如戳狗。

在这种至上而下又至下而上全面危机地情形下。迫使传统儒学,为了生存和出路,而不得不不断的自我改进,以适应当时的环境和需要,所谓痛定思变,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被破坏,加上道教佛教的兴盛。亦造成很大的冲击。

直到隋朝一度还是崇佛灭儒的,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在唐太宗以经学为根本地科举制度倡导下,儒学才重新开始复兴隋虽然有科举之说,其实是隋炀帝一时兴起,对各世家保荐的子弟,进行重新面试,但与上古传统儒学不同,这个时期儒学地特色。已是兼容并蓄了佛教、道家思想成果和诸子百家一些内容,甚至还吸收了游牧民族和西域文化的东西。

经过了各种思想冲击和相互影响吸收,许多不合时宜的东西,经过南北朝政权统治更迭、社会动荡的洗练,自动被历史淘汰和消亡后,变的相对的开放和更富有积极进去性,更加务实的儒学。更兼自上而下胡风地影响,对人性底压抑很少。更没有后来“存天理,灭人欲”那种苦修士式严格自律到变态的思想情态。

许多象初唐魏征、储遂良、虞世南、姚思廉,乃至近朝的贺知章、徐坚、张说等儒学大家,也同时精通佛道等别家要义,因此象西游记里说描述的,释儒道三教并举同进。大道疏同三教合一的思想,也在这个时代由此产生。

但是,

伴随着宋以后文人士大夫的地位独尊的水涨船高,而对外的积弱无力和威胁,儒学也逐步走向注重夷夏之防,保守倾向地原教旨主义化,主张克己复礼,认为回归最原始的儒家思想,把大家都教化成圣人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造成儒学务实性的空泛化和教条主义的泛滥。

自然。许多至圣先师孔子都没办法决绝的问题。妄想用儒家的大道理一概论之,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笑话。其目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造神封圣的欲望和渴求,所以说朱熹之流绝对是一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但他本身的品德,并不值得让人恭维,将儒家引上原教旨主义歧路,也是他的责任。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万事师表”当圣人来膜拜也没什么。

只是后世不免有歪嘴巴和尚念乱了经,是以孔子号称中国历史上黑锅之王,基本后人有想党同伐异,都要伪托圣人言,拿他扯虎皮做大旗,

儒家原教旨主义运动,在这个叫朱熹的学术恐怖分子时期达到登峰造极,他以及他的弟子,以正本清源之名,发起了了对孔子的封神运动,按自己的意思重新解释四书五经我们现在儒学都来自朱版注释,进一步把儒家儒学,彻底宗教化,神学化,将自己封为儒教教主,方便以圣人之名,堂同伐异,剪除异己,消灭一切敢于质疑和声音和存在的一种工具。

所谓史称三千年儒学,自朱熹前那叫儒家,自朱熹后就有了儒教,孔子为神明,朱子为教主。

原教旨主义其最大的特征,就盲目地狂信,只要通过修习和理会古时圣人或者经典地思想,就可以解决世间一切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那绝对不是教义地问题,只是你儒教信仰的不够。或是你修养不足,读书不精,至于任何与之相违的想法,那都是异端邪说。

是以史称“宋后八百年经史,世间论语,皆出朱子注云”

伊斯兰化原教旨主义的产物,就是从山中老人的阿撒辛刺客团,发展到满世界跑的人体炸弹,汽车炸弹。原教旨主义的天主教,则催生了大名鼎鼎的十字军东征,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和异端毁灭运动,而有中国特色的儒家原教旨主义,勇于内斗而怯于外敌,把军人当成最卑下的职业,把当四等奴隶的历史当成伟大的民族大融合,把口口声声奴才的时代,当成盛世标志。

因此在唐一代的儒学,因为其学源杂驳,百家纷说,官定的六学二馆,除了经学以外,医学、算学、律学、书学诸科并举,到了玄宗一代。甚至出现了玄学脱胎于道家思想的神秘学和哲学地混合物,也被相对后宋的朱子后理学时代,称之为前理学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

要建立一派学说,无论是所谓的为政资治、经世济国之学,还所谓探究万物演化之学之化学,穷究物竟其理的物理学。生生循环的生物学,乃至被称为的新乐府风尚的文坛新词流。没有相应核心地哲学理论和道德基础是不行的,于是所谓融墨家之包容守成取法家地功利价值等,被假名为海外儒的大杂烩学说就诞生了。

我当然不是圣人也不是天才,不能凭空变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来,但胜在有无数前人的指挥结晶,所谓站在举人肩膀上的成就,其实都是一些后人归结出来的。属于大而泛之勘称杂烩的东西。其核心是来自王阳明的心学,和“永嘉学派”地功利学

王阳明也叫王守仁,他既是中明最著名的学宗大家,也是平定过宁王之乱的一代名将,带过兵打过战,进入过权力中枢,也参与过残酷的政治斗争,更见识过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