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101

分节阅读 10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当然,他能投入我的门下,其中还有些波折的,虽然他立志清正的很,有时候可以比茅坑里的石头,但是作为一个人总是会有弱点的,作为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圆满结局的背后,他最大的心病和遗憾就是他妻子李娃的身份,一直不为亲族所正视,对一段佳话赞叹之余,也不妨碍人前背后妒忌和恶意的诋毁和非议。如果能得到朝廷诰封之,就足够让大多数鲜花的来源彻底闭嘴。

而他很快就让我有些后悔了,起因就是这个家伙的继续上柬,陈述流民处置种种情形,虽然说他的想法很应时蔽。

但似乎是谁也不想接手这个炭手山芋的,而朝堂中那些老家伙突然都发现自己能力不足,纷纷谦虚起来,最后有个鸟人出了个主义,说其实大家都忘却可一个能人,带了一大堆流民南下,居然没有出什么问题,显然是治理有方的,本人又热心的,干脆就萧规曹随沿袭下去好了。其他人显然发现还有更好的冤大头人选,多附和着大大夸赞了一番,于是我莫名其妙成了,朝堂难得一致合力保荐推举的流民安抚处置大使。

不过好在老皇帝还算明白事理,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看上我,但也知道要想马儿跑的快,又想马儿不吃草是不行的道理,只能找龙武军的前例,特许了剑南一年之岁,为前期之用。这批岁入本来是要押解关中,但现在北方战乱,实际都积压在府库中。

而皇帝的许诺,变成实在的东西显然还有段距离,而暗中似乎也有些人不大愿意看到事情办的顺利的。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分派了人马,一个个司衙署厅繁荣去催讨,顺便问候一下那些家人。作为对老黄牛精神的支持,如果有不长眼的,也不介意派人上门去找他喝茶谈心,做些思想工作,直到对方“感动的”痛苦流涕的保证,坚决为人民服务,为朝廷的事业鞠躬尽瘁,按照我的原话是,对待这些下三滥的,用下九流的手段就好。

安抚处置使,听起来很威风,却是实而不惠,麻烦也有一大把的东西。这既是个优差也是个苦差事,如果想发财,这个庞大的赈粮每斗高一平一点的,国手下来也是个天文数目,但如果真用心去做那事无巨细的,也足够累人人。

说我是正使,但实际因为我兼职的多,主要事务还在军中,除了规划个大概,负责跑前跑后忙活周详的还是这位新授副使郑元和,也能做的有声有色的,当然除了时不时的上门催要钱粮度支优点讨人嫌,因为他实在太用心了,帐目也精打细算拿捏的让人无话可说,但用度还是花费如流水,因此连赵胖子都烦的怕了。

作品相关 第一百一十六章 流民大营

第一百一十六章流民大营

第一百一十六章 流民大营

安置流民可不是仅仅分点粮食就可以,大量人口所需要安置的土地、居所等的规划建设,这只是最基本的,还有基本生活物资,卫生防疫等琐碎无比又数量庞大的事务,然后这些人闲无所事,对地方的安靖也是个重大的隐患。还有外来人与本乡人时不时不免因为水源,占地等产生的摩擦冲突等等,都有他一手调理抚平,居然没有出现过大的状况。这亦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

正因为他的得力,乃至现与龙武军左长史薛景仙,右长史魏方晋,公主府长史温学士,合被被人并称做我门下的四大长史,各有司长和倚重的。

正在思虑中,门上已经引了人近来,此君生高挺英伟,脸孔方方正正,轮廓分明,延伸专注而笃定,属于那种品相很好,看起来就很让人放心的类型。

“老郑,你又来要钱粮了吗”我做头疼状,拿扇子拍拍脑袋“钱是不要指望了,不过这批财货中的其他倒可以拨付一些给你的”

他对我的表情和做作,视而不见的摸样,自顾正题“江油县又过来一万口”

倒“麻烦啊”,自从领了这个差事,那些州府地方倒是乐得轻巧,把这里当成收容所,一个劲的送人过来。这些流民积压在他们的治下,对他们的官声考评来说,显然是一大不安定因素。因此客气些地,说是疏导劝慰过来,不客气的就差没强行押解过来了。还真没有多少拒收的理由。

“这些日子倒是辛苦你了”,我自然少不得一番好生的安慰鼓励。

然后是条理陈明的细说如何清册登籍,若干青壮,若干妇孺,有是如何的分流制置。又是那里开工若干。哪里营造如何的。直说地我有大白天找周公下棋的欲望。

最后才说,此番前来。却非盯上赵胖子输回地物产,而是特意请我去验看这些日子忙碌的成果。想想我挂了这个头衔,除了坐在府里指手画脚外,还真没光顾过几回的,有些汗颜,便应承了。

。。。。。。。。。。。。。。。

午后时光。

“粥厂已经开了许多处,流民大营也安置了“。新开的营地里,当事的主办人员,陪小心应和着,显然吃不准我的意思不敢多说,他们多数只知道因为在宫内宴上我的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参倒了一个度支使一个转运使连带一堆仓吏曹属倒霉,又听说我地手下很有些无孔不入的能耐,因此看我过来巡视。倒有些战战兢兢的。

郑元和还不怎么的放心,转头又吩咐人随意从人群中抽了一碗粥水出来,插上只筷子,看那粥样稠的缓缓的倒下来,结果还算令满意的。

蜀地自古号称天府之国,天下闻名的粮仓和膏脂之地。成都府集天府平原之精华繁要,粮食周转还算充足,光安定下来后,光西北那里就已经输了几十万石。而经过了那么多事情后,秋粮地征收效率提高了不少,最后一批收成也缴上来了,官仓里储积的高度,至少可以让面对众多流民的愁脸,舒展了许多。加上新推行的地下窖贮法和炭烟防潮治霉法,至少可以再支撑很长一段时间。

看惯了那些木然呆滞的面孔。因为食物的热气。而鲜活起来。心中多少有些许成就和自得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