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26

分节阅读 2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打扫战场,光清点出敌军的首级就有七千多,还有被千军万马践踏的已经没法辨认。这样的部队也太恐怖了,主将以下死的差不多,身陷死围,都到了这种地步,却还死战不退,拼死不降,反搭上了我军不少性命,最后还是韦韬下令只围不打,调上剩余的射手仗高一个个轮射,才把这些疯子全给放倒。

苦战下来只是惨胜,把我的部队给打残了,大家体力和精神都到了极点,筋疲力尽的士卒松垮的横七竖八的或躺或靠了一地,疲惫的脸上尤自回味着还活着的感觉。只要再来那么几百骑生力军,就足以把我这支没有士气也没有气力的充斥伤残和疲惫的队伍收拾的满山跑。

可见的方圆里许的山坡上,灰黄色的尘土依旧悬浮在半空,坡上坡下,尸横遍野,满目狼藉,残肢断臂交织在一起,延伸到老远,在血色的斜阳映照下,诡秘而凄厉。

可以几乎没有俘虏,被围的敌军力战而尽,从高达夫那里几个第一时间被砸晕还算完整的活口得知我们敌手的进一步详情,被伏击的这支正是威震辽东渤海,令契丹、室韦那些外族咬牙切齿却忌之如虎,以善战闻名天下的卢龙军下的幽燕铁骑。无怪令我军将士吃尽了苦头。

正在思量着,忽闻外头高力士那独特的嗓音,“陛下驾到”忙拥出迎行大礼。簇拥着那位皇帝陛下,周边众人眼里一片惊慨和更多的敬意,莫道这位大人平日散漫文弱,却有紧要关头,生死当前,千军万马崩于前,不动形色,突而斩杀敌酋的过人胆色。当然这个过程没有多少人看见,知道的人也死的差不多了,我是惊吓的面部抽筋,表情凝固甚至暗中有个老家伙对儿子说“吾儿,危难关头方显英雄,千军万马中冒死无惧,这就是真正兵法中的将帅之器,你要多加亲近才是”。

而我在老皇帝和太子的的神情中还看到另一种东西,兴奋,绝对难以抑制的兴奋,大概是第一次切身经历战场惨烈撕杀的缘故。

现在我一身是血别提多可怖了,其他人也好不到那里去,老皇帝却熟视无睹一般,紧步上前亲手扶起赞叹道“好个粱容若,好一帮殚精竭虑奋勇争先的将士,若是人人都似尔等这般,又和愁逆贼不亡来人,给赏”虽然有一点权术做秀的味道,但也令人感动。

我虽然心大骂这不和时宜出来搅局害的我差点死去活来的皇帝陛下,但还是要说一番保护不力让皇帝受惊之类的官样话,然后,痛心疾首的请求皇帝为了国家社稷着想不要再亲身犯险了云云,不过老皇帝的反应出乎我意料,虽然他经历无数但也显然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种大军搏杀的激烈场面,听我这是说更是有些兴奋和激动溢于言表,当场宣喻众将官各加一级,诸将士皆有赏,让人不禁感叹,果然是天子身边好做官也好升官啊。

真正反思起来,可以说我这一大战打的烂,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东西。反而明显的漏洞和缺陷不少,更多有运气在里面的成分,让敌军主将冲到中军里杀人放火又被我干掉,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总还是胜利了,显然包括老皇帝在内的大多数人也只看到了这一点。这就足够了。说实话,显然他们也需要这样一场胜利,不管这胜利怎么来的。

在一片“陛下天命所归”“你贼覆灭指日可待”恭维赞叹声中,皇帝又解下一方玉诀扔给我,让周围人一片惊羡神往的神色。看来也是件值钱的宝贝。那位一向温敛的太子殿下也禁不住微微的眼神一变,又无若其事浅笑。看来这见东西不只是饰物那么简单,也许还有特殊的意义吧。

于是在一片君臣知遇感怀至深的融融气氛中,我很识相的顺应形势,大义凛然的说了一大通大有“虽千万人,吾往亦”之势,大义凛然且冠冕堂皇的废话,让某些知情者不禁大叹这位大人不但懂得带兵打战,还很懂得把握机会,也会做人啊,前途不可限量啊。

正文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

按理说这两位也都是没少见过世面的主,怎么说也本不至于为一场激战就这般溢于颜表,但后来接触多了我才明白,

要说这太子当年也算带过兵的,原来是当年契丹首领可突干欲叛离唐朝,将当时亲唐契丹王邵固弑杀,另立屈烈部为新王,且胁同奚众,降附突厥。邵固妻陈氏,及奚王李鲁苏夫妇,相继奔唐,玄宗乃令幽州长史,知范阳节度使赵含章,发兵往讨,又命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侃,就关内河东河南北分道,广募勇士,充当兵弁。随即有制拜当时的忠王为河北大元帅,以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为副,统领十八总管,出击奚契丹。后为开元三杰之一的宰相张说劝阻,改命朔方节度使信安王袆,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与赵含章出塞讨虏,击破可突干,收降奚众,班师献俘。后来被立为太子后,更不让他接触军队了,所以这太子只是过了几回空头元帅瘾。故有此反应也不希奇。

老皇帝更不用说了,虽然当年执掌卫尉卿,手握万骑军,但当时都是统治上层内部的宫廷政争,虽然再怎么残酷激烈,是不会出现大军对阵撕杀的场面的,死的失败者都是被一边倒的屠杀。真要是想带兵对付谁,自是有人代劳,也不轮不到他自己动手。当然不会有这么刺激的场面的。故而一时心情激动也不奇怪了。

自是有机灵的人赶紧顺势献上那敌大将的首级,那人头尤留生前表情瞠目裂嘴显的极是不甘,却引起齐刷刷一片抽冷滋牙声。“竟是此僚”

我一时不明所以,皇帝也不以为意,自是有人娓娓道来,加其他人的补充,加上俘虏的一些供述,前后事情大概有个轮廓,这敌大将名曰熊雷,安氏叛军之中亦是大有名气的人物,在安禄山倚为臂助的内外三十六番将之中排名不低,身为安禄山近身带甲的风云雷电四大卫将侍卫长之一,据说此君若不是为人性格暴烈,得罪者甚众军中地位还会更高。

自安禄山任幽州军下讨击使起就追随左右,在土护真河之战中,拼死护安禄山脱围身受数百创而不死为安禄山拔为亲卫将,人称不死熊将,单论亲信程度尚在叛军征西行营名义上的总招讨崔佑乾之上,善使一双棍锤,极是犀利。当年随安禄山在长安述职,在与宰相杨国忠门下争斗中因一气之下力毙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