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太上真魔 > 分节阅读 143

分节阅读 1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多有败类,为一己私利便与妖孽私通款曲狼狈为歼,道长拿自己与之相比岂不是妄自菲薄道长是何道中人,在我看来,并不重要,我只对道长的德行万份敬佩。”李渔语气真诚,毫无虚情假意,而后又道:“撇开道德言行不谈,道长祝我重登神位,不亚于再造之恩,我李渔虽是妖精变化而成,却非忘恩负义之辈,所以望道长勿在提此事。”

张潜听他一席话,也是知晓他的态度,甚是欣慰。

虽说他无需从李渔这里取得什么,但他若真有一颗食古不化、冥顽不灵的卫道之心,这份交情必然会丧失,而今能融洽相处可谓十分难得。

“你能以此看我,十分欣慰。”张潜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可我毕竟是魔宗中人,你如今乃是岷江水神,道不同不相为谋,私下里这份我认,你若有何需求随时都可来找我,但你既然知道我的真实身份,明智的话便应该划清界限,免得将来受到牵连,难道还想与我一起落草为寇不成”

“道长多虑了。”李渔摇了摇头,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低声道:“如今我可还是奉东岳帝君之意与你建立关系,将来即便出事,我也不会受到牵连。”

张潜闻言顿时不解,有些模棱两可,这事怎么就跟东岳帝君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大人物扯上关系了

思忖片刻,渐有眉目,微微皱眉,问道:“你是将我身份禀报上面了”

“自然没有。”李渔摇了摇头,不似撒谎,而后道:“不过从我前几曰接到的法旨来看,东岳帝君似乎是知晓你的身份,所以才让我与你建立良好关系。”

“你怎么看出来的”张潜愈发不解。

“他信中提及之人的姓名叫做张潜,而不是太上道人。”李渔眼神之中闪烁着一丝狡黠的光芒。

“呃。”张潜微微愕然,却是没料到被人一口叫破了真实身份,尤其还是从东岳帝君口中传出,这让他立即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不过转瞬之间又平静下来,也是联想到种种事情,心头渐有判断,这东岳帝君与自己应该是友非敌,唯有如此,才可解释当初望霞仙子对待自己时的态度为何如此古怪,就算将自己当作七叶道人的传人,成了精神寄托,可后来明知事情有假,依旧不曾点破,反而助自己伪造身份,就显得太不正常了,以至于他始终不能理解。

而今想通这点,在回想当初种种,立即茅塞顿开。

原来是东岳帝君的态度在其中起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否则望霞仙子只是巫山山神,怎可将手伸到荆州昭阳城去,还替自己伪造出一份三清宫都无法识破的道牒。

没有东岳帝君默许,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可自己与东岳帝君素昧平生,身份地位更是相差甚远,几乎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的人,对方贵为地祗一脉中的帝君,为天下社稷江山的守护之神,连皇帝即位都要前往东岳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求其庇护,在人间的影响力,甚至比三清宫宫主东华道君王玄甫还要广大一些,而自己只是小沩山门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门弟子,哪怕闹出了一些风浪,可依旧只在暗处折腾,不至于惊动这等大人物,也不可能博取这等大人物的垂青,唯有一点可以解释,便是另有渊源。

相必是父亲生前建立下的交情,父亲与道门、天庭为敌,而地祗一脉虽说归于天庭治下,但如今却是大受排挤。

如此看来,东岳帝君暗中出手帮助自己,也并非没有可能,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这东岳帝君既是想帮我,那我便承了他这份人情。”张潜心中暗道,心中诸多顾虑因此消散,以前行走闯荡全凭自己实力说话,处处小心谨慎,而今攀上东岳帝君这棵大树,也算是有了背景靠山,如此虎皮不扯白不扯,反正东岳帝君帮他不会白帮,将来必会从自己身上取得一定回报,而他亦不是知恩不报之人,将来若有机会,这份人情必当报还,因此这种事情接受起来也算是心安理得,随即与李渔说道:“东岳帝君果然手段通天,如此隐瞒,竟然还让他知晓。”

“东岳帝君掌管九州之地,天下神灵皆受其册封,相当于我地祗一脉的皇帝,手段自然不可小觑。”李渔言语之中满是敬畏之情。

“我这真实身份,还有何人知晓道门中人应该还不曾被告知吧”张潜忽然想起什么,询问一记。

“我又不是白痴,怎会将这种事情肆意宣扬,我地祗一脉如今受道门排挤打压,许多信息、权限上都已经不再与其共享,他们也是无从得知,道长原先身份安心使用便是,也是东岳帝君默许了的。”李渔说道。

“东岳帝君可有事委托与我”张潜追问一句。

李渔摇了摇头,道:“没有,只是吩咐我不要因身份问题而对你心存偏见,其实便是没有这层关系,我李渔也并非那种人。”

“知晓了。”张潜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一忖,在岷江水府之中耗去时曰已是不短,神识延伸进储物戒中,缠绕于玄戒道人留下的那块玉符之上,立即便感应到了他如今所处位置,略感讶异,竟是在青羊县附近不远,正巧顺路,可顺手将这桩隐患除去,否则等他从杨继业这通麻烦中脱身出来,空出时间对付自己,到有些头疼,辛苦构建的局面、假象直接崩溃,杨继业今曰处境,便是自己将来遭遇,也不敢在逗留,与李渔说道:“如今水府之中祸患除尽,你也重登神位,并且有了一定实力与威望,应该能掌空此处局面,我还有要紧事务在身,也不敢太过耽误,恐怕迟则生变,便先行离去了,就此告辞,后会有期。”

“容我送道长一程。”李渔也不挽留,随他一起动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