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聊斋觅仙路 > 分节阅读 82

分节阅读 8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神教的话,说不定早就凌驾于皇权之上,被拆分为好些个国家了。根本不会给皇权和神权平起平坐的机会

傅说以前的世界天朝,一来是道法不显,二来是有着儒家抗衡。儒教在皇权的辅助下占据了意识形态的主流,最后和皇权相辅相成。这才有了天朝古代那种超稳定的农业社会。

可是倒了明代中期,其实儒教已经尾大不掉了,开始有着反噬皇权的意思了,比如黄宗羲那些人。如果不是满清入关,打断了这个过程,谁也不知道天朝的最终的走向会走到何方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傅说终于知道后世烂大街的这两句话,有多么的经典了。大广朝廷只收农业税,一提到商税所有的大臣们马上就要群起汹涌。简直是要断那些士大夫官员的命根子

傅说从自己考中秀才的情况知道,大广朝廷因为读人地位的下降,就再也没有举人以上免税的好事了。有功名者,只是自己可以不交税而已。再不能荫庇家人,更何况借着不交税而大肆的扩张兼并土地。所以那些官员们经商之风,比原来世界要浓的多。

收商税简直是要在朝廷大臣们的兜里掏钱,只要一提起这个,满朝大臣都要造反

而且还因为海上风浪海怪太多,没有办法发展远洋贸易,贸易量也比不过原来世界的的古代。

一边是土地大量被道宫占有,一边商税又是百官的禁脔,难怪大广朝廷一年只能收入六百万两的银子,憋屈的要死

第二十三章经纬军国

这六百万两银子,维持皇宫上下的运转,还要养活锦衣亲军,就要了一百五十万。剩下几十万大军要养,还有这么大的国家要治理,根本就是捉襟见肘,光是运转都很困难。如果哪里在要打仗了,哪里出了一点灾情,根本就没有钱粮。

就算是上次征讨莫吉人,也是朝廷从牙缝里掏出了几十万两银子,欠了百官一年的俸禄,好不容易凑起来的。偏偏还打了败仗

“银子的事情往后面再说,”傅说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关键是现在还是要想办法收拢人心才是”

庆安皇帝说的心灰意懒,道:“就算你道法再高能弄来银子难道你会点石成金之术不成”

说起点石成金,傅说忽然想起了东郡成家,传说之中这家人就会点石成金。当初似乎还有意思和自己联姻,也不知道现在怎么了东郡现在的形势变化极大,当初在河伯神战的时候,站错队的全都倒了霉。就连那位陈县令,虽然说是事后努力补救,就连傅家乔迁到傅家庄都去捧场了。但是还是没有躲过事后的清算,不久之后就摔入茅坑淹死了

傅说走了一下神,接着道:“点石成金我自然不会”

庆安皇帝露出了一些失望之色,他虽然负气那般问,但是未尝没有抱着万一的心思谁叫傅说这般神秘莫测的

“但是我知道哪里有铜矿,还有银矿都很容易挖掘”

“什么”庆安皇帝大是震惊。这是铜本位的世界。银子都是用来大宗买卖的交易。寻常人家用的最多的还是铜钱,找到铜矿,只要能开挖出来,那就是裸的钱啊

“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庆安皇帝急冲冲的道。他毕竟是皇帝。虽然一时之间冲动问出口,但接着就恢复了那种御宇天下的帝王威仪,道:“你在那什么花山县当县令,是不是铜矿就在南疆”

傅说赞了一声,这么快就反应了过来,果然不愧是能当上皇帝的人大广朝的皇子教育极其出色,绝对不会和原来世界明代皇子教育那般失败起码每一个皇didu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不错”傅说道。

庆安皇帝本来就有些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思,朝政如此。回天乏力。所以他干脆都懒得打理朝政,一心修行,也算是一种逃避。但是现在傅说说的他心思活络起来。

“这铜矿每年起码可以提炼出几十万斤的铜来,还有小型的伴生金银矿。”

“制钱之法。自有规矩。外圆内方,铜七铅三。十钱一两,160文钱即有一斤重。钱一串或一吊或一贯,标准是1000文,重量为625斤。一年能出产几十万贯。换算成白银也就是几十两”庆安皇帝迅速的算了一下,就算是一年有二十万两的出产,也是一笔大钱了

傅说淡淡的道:“钱也可以用来生钱,朝廷官员们都可以去做生意。皇上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权力,自然也可以去做生意的。我敢保证。一年赚个一百万两,都是小事”

庆安皇帝大喜。道:“如果以我的名义去做生意,那些百官大臣们肯定又会叫着与民争利,其实就是不想朕来分一杯羹罢了到时候可以用国师的名义来做。”

两人商量了半天,各种细节。有了钱粮,就能打开朝政的僵局,庆安皇帝一时间大为振奋。便连和傅说讨论内丹道法都忘记了

送走兴奋过头的庆安皇帝,傅说还在回味着庆安皇帝临走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朕择日就举行册封国师的大典”

傅说淡淡的道:“这事情不急,还是拖一拖的好”

庆安皇帝深以为然,原本是怕傅说急着要做国师,但是傅说不急那是最好。正式册封国师可不是说笑的事情,这是要在朝议上通过,明发天下,甚至祭天地鬼神禀告的事情。

而普渡慈航那种国师只是一种说法,并不正式,没有得到朝臣们认可的,更没有祭告天下的。傅说现在被称为国师,也只是这般

说起来他现在身上的气运虽然庞大,但也只是四五品官的样子。和真正的国师没办法比。国师是一国之师,天子不臣,地位超然,类似于原来世界姜子牙和周朝之间的关系。

历朝历代以来,正式册封的国师都是慎重之极,位在王爵之上,礼绝百僚。消耗的气运几乎不比册封一个太子要小了,举国而师之

这种事情,不可能不慎重。大广朝立国三百三十年以来,也就立过两个国师就算是皇帝要立,也没有那么简单,还要看朝廷百官认可不认可

傅说现在正式的官职下来,是翰林供奉,五品官,正好在皇帝的ducái的范围内。若是四品以上的官职任免,那就需要朝廷公推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