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是秦二世 > 分节阅读 376

分节阅读 37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话,要从大秦就开始断绝,并且让他再不会出现。

固步自封、所有人都将读书的心思用在了做官这一条道路上,才催生了后世影响了华夏数千年的文化,内斗。因为读书人太多。而能当官的也就只有那么几个,想要自己做官,就要把其余的人踩下去。

究其根本,创新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才是一个民族永远进步的源泉。

人力有穷尽,胡亥不知道自己能够活多久,显然不可能长生不死。他能为这大秦留下什么,做些什么打下无边的疆土灭掉一个个将来有可能威胁华夏一族的族群

这。显然是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

疆土再大。如果守不住又有何用灭掉旧的族群,就必然会有新的可能威胁华夏民族的族群兴起。除非能够将如今这世家上所有的非秦人都杀光。

但是可能吗

今天,胡亥希望自己洒下的种子能够很好的种在这些将要成为大秦精英的学子心中,日后,也希望这种子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进而通过他们一代代的传播下去,影响和改变整个华夏民族。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心堂内,山呼海啸般的万岁高呼声直冲云霄。

正心堂内,空气似乎都在为所有人心中的激动和兴奋而躁动着。

不仅为了胡亥这一番封侯的话语,更多的却是憧憬如果皇帝陛下所说的种种真的在日后成为事实,又该是何等样的胜景

没有人知道,但是却可以想像,却可以为之努力。

“先不要高兴的太早。一个规律既然能够影响这世间万物,想要弄懂其中道理又岂会简单。这也许需要一年、两年、数年、数十年、数百年的时间,需要你们,你们的儿女,你们的孙子孙女,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才有可能真正明了其中道理。

朕,希望你们能够坚持本心,却绝对不盲目的坚持本心。朕,希望你们选择了能够坚持,却不是盲目的坚持。要分辨,要问为什么。最重要的是要能耐得住寂寞,不能灰心。旦有所成,就将是我大秦万世功臣,付出总会有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

正如故楚大夫屈原曾经说过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朕记得很清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朕今日就将这句话送给尔等,希望你们都能记住”

这些话,胡亥说的无比郑重、肃穆。

他不希望今天自己埋下了种子,但是却因为数十年无所得,而让这些种子逐渐枯萎。毕竟,刚刚胡亥说的那些,每一种都是后世经过一两千年的积累才逐渐弄明白的事情。

如今,虽然有他这个先知者指导,大秦虽然会少走上些许弯路,但是条件限制,至少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内很可能都不太会有大的收获。

没有收获也就意味着万户侯会离的很遥远,雕像立碑著书立传将会更加遥远。胡亥不希望功利主义在如今这个时候就成为大秦流行的思想。

无论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要有一群能够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无怨无悔付出的人。只有这样,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能延续,才能发展,才能存在。

“谢陛下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一众皇家学院学子齐齐起身深深一揖倒地,高声应道。

第一百六十四章法治

刚刚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百家争鸣进入大一统时代的大秦,所有的知识份子、精英们眼界都是极其开明的。兼修并蓄的开明风气不仅在大秦朝堂之上,在学术交流上同样如此。

胡亥今天抛出这样一个重磅炸弹,只是希望能够将从春秋时就开始的百家争鸣继续在朝廷的引导下有序的延续下去。

将来定然不可能只有大秦皇家学院、岐山学院这两所最高学府。随着休养生息的时间越长,大秦的人口只会更多,社会各个方面都会发展。

他不希望让大秦的高等学府发展到最后成为一个培养官僚集团的集中营。

胡亥举手让众人坐下,笑着道:“开场白已经讲完了,朕不是让你们一定要放弃学业去研究那万物之理。物理、化学之道需要兴趣和恒心,有兴趣的人可以想清楚之后可以到田院丞处报名,田院丞将会兼任物理学院的院丞,至于化学院,田爱卿朕拟命你一并兼之,若日后有合适人选再酌情任命吧。爱卿辛苦了”

“下臣愿为陛下赴死”

加官谁不高兴田仁慌忙站起躬身应道。

先前田仁已经身兼工部右侍郎、尚坊丞、大秦皇家学院副院丞三职,如今再加上物理和化学两院的院丞,整个大秦朝堂估计也就田仁身兼的官职是最多的了。

“其实先前展示给你们看的三件物事,朕只是希望你们记住,文可强国,武可安国,物理、化学之道却能让我大秦领先诸国,享万邦来朝。世间大道。皆有其理,百家争鸣,任何一家只要对我于国有利、于万民谋福祉,都可封侯。不仅只文武二事也。”

“前面几次朕已经给尔等讲了公平、自由和竞争,今日朕再来同你们来讲讲法治世人皆知我大秦以法立国,法者,规矩也,可是朕如今想问问你们所有人,可曾想过这法为何而立”

胡亥的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从商君变法以来。到如今已经百余年过去,大秦推行法治,励军功、改户籍行连坐、推县制、定秦律,强国富民最终一统天下。

这法为何而立还能为谁所立当然是为大秦所立。

胡亥并没有给他们回答的机会,而是继续道:“商君曾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为何立为大秦所立,为天下万民所立。尔等试想一下,若朝无法度,六部可行内阁之职,后宫可干大秦政务,各郡不遵朝廷政令。权贵强抢黔首之妻妾,这国还是国吗

若军无法度,临阵脱逃,瞒报军功。败犹言胜,纵兵行凶,这军还是军吗若民无法度,一眼不合而举刀杀人。买卖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乃至明抢,不耕种却收获他人之粮。这国能称之为国吗

法者,规矩也。内阁行内阁之职,六部行六部之职,各郡按章就步,权贵不欺压良善,买卖公平有序,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买卖公平,耕者有劳,不耕饿殍,此乃规矩也。

法治,立国家规矩、民之规矩、军之规矩,各行其道,按律行事;惩前毖后,处前人之过,与旁人后人以警示,教化万民,国方能安稳,家方能安居,民方能乐业。此方乃立法之目的也。我大秦行法治并不是为了多杀人,多连坐,而是为了少杀人,少连坐,少些盗匪,少些欺凌百姓的权贵法为民用,法为国本,仅此而已。”

内阁四位辅政大臣以及六部重臣和一众群臣第一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