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是秦二世 > 分节阅读 308

分节阅读 30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学院学子中挑选教习之事同样刻不容缓。此事如何了”

编撰了字体,修订了字母拼音和字书,没有好的老师,那么一切自然同样是空中楼阁。早在当初胡亥笼络诸子百家的时候,就在为今天做准备。

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进入朝堂或者外放为官。

但是,如果自愿前往各郡郡学、县学任教,那么这些学子们将会直接成为大秦登记在册的官吏候选人,有朝廷发放俸禄。何处官吏出缺,优先从这些赴各地任教的学子中遴选。

任教习并不代表可以一劳永逸就这样安逸的等着大秦官吏出缺。同样会有考核,会有监察。好的,记功,差的,记过。

遴选官吏,也自然会最先从记功的教习学子中挑选。

每一地学子教习的考察周期为三年

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大秦师资缺乏的问题,更培养了很多贴近民生了解民生疾苦的官吏候选人。假以时日,这些人再到各地锻炼一番,出庸官的几率就将少上不少。

重重手段重重措施,都需要经过实践来认知。胡亥深知这一点,最先开始的,自然依然是内史郡地区。因为内史郡包括咸阳附近的各个校舍早已经完工多时。

而从皇家学院中抽调的教习也已经走马上任半年之久。

半年的时间,总结的经验不多,但是却也绝对不会太少。效果是显著的,产生的成绩才让胡亥下定决心扩大了从皇家学院抽调教习的规模,并将在大秦全国施行。

“回陛下,学院学子们太过踊跃,愿意去各郡各县任教之学子已经远远超过陛下所需之数目。下臣实在是难以取舍,正欲请示陛下”

说道教习的事情,孔鲋那是欣喜的一脸惆怅,痛并快乐着。

第二十三章腾蛇军

二世二年七月十八,大秦南海郡治番禺。

从南越三郡平定,到如今已经过去数个月之久。南越三郡中一切民生诸事也逐渐恢复正常,由于将山林中的南越蛮夷尽皆迁出登记造册,经过天人两灾之后,仅南海一郡已经有近百万人口。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冯劫和韩信的二十万南来筑路大军。

近三个月的时间,从巴蜀顺流而来的运粮船只一直没有停顿过。帮助南越三郡的百姓在最短的时间里,渡过了灾荒,并重建了家园。

虞子期亲自上阵,十余万南海军以及数万百姓昼夜赶工,不过短短三月时间,原本因为海啸被摧毁一空的珠江码头已经再次矗立在珠江口上。

这座新的码头,要比先前的码头大上数倍之多。

而在这座新码头旁边,一座船厂正在加紧施工中。这座矗立在番禺珠江口的造船厂,同远在山东半岛胶东郡黄县后世山东蓬莱附近的造船厂,一东一南,将会成为大秦两大造船基地。

番禺的造船厂刚刚开始动工,而黄县的造船厂是在胡亥秘密东巡的时候就已经选址开始建立。到如今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山东数郡十余万难民的建设下,早在一月前就已经建设完成。

到如今,造船厂中第一艘同徐福出海时所用的海船一模一样的海船已经在尚坊工匠的指挥下开始动工建造。而结合胡亥水密隔舱理念的新式海船,尚坊工匠也在紧张的论证设计之中。

建设海船,大秦因为始皇帝曾经三番两次的遣人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经验可以说是极其丰富的。在技术上,虽然不能够同后世相比,但是在蒸汽动力没有出来之前,技术水准其实相差并不是太多。

但是胡亥懂的也仅仅是水密隔舱这一点而已。不过这一点也就够了。仅仅是这水密隔舱的概念。就等于直接让大秦的造船技术飞跃了千年。

毕竟,真正水密隔舱的出现,是在后面一千多年的大唐帝国。

技术上不存在什么困难,唯一头疼的就是海船需要的材料。

海船在海中航行,需要坚实而又能够耐海水腐蚀的木料,很多木头都不是开采出来就能够直接使用,都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始皇帝遣人出海都要准备数年之久的原因了。

胡亥知道黄县这个造船厂相对于番禺造船厂而言弊端甚多,毕竟番禺的造船厂在南越。这个时候的南越别的不多,就是参天古木比较多。

在这一点上,黄县就逊色多了。不过好在,秦时很多古木都没有被砍伐,一时之间这个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

等到李信和徐闯将东北那一块地方平定。在黑龙江和松花江再建立一到两个造船厂的话,那么大兴安岭地区和小兴安岭地区的坚实木料就能够随时砍伐,然后顺黑龙江、松花江而下,无论人力和物力都要省却不少。

再过个几年等到越南那边平定,就可以就近在湄公河的出海口建立造船厂,砍伐中南半岛的古木用来造船。

毕竟,即便在后世。东北地区和中南半岛那片原始丛林中的木材也是上佳的造船材料。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目前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今天,从二十万南海军中挑选出来的三万精锐楼船士将乘坐六百余艘各式楼船从这座码头出发,沿珠江溯流而上过长江赶赴咸阳。

这三万秦军精锐楼船士。归属于原南海军楼船校尉贾翰统领。

对于贾翰,胡亥并不太了解,是由虞子期从南海军中按照胡亥的要求挑选出来之后举荐给胡亥的。

建立海军的事情,已经放在了胡亥的案头之上。现在天下大定,至少数年之内只要胡亥不想。基本上不会有任何战事发生,这个时间正好用来筹建胡亥早就蓄谋已久的海军。

先秦时代,广袤的海洋尤其是远海,可以说是人类的禁区。楼船士到底能够有多大战力包括尉缭、蒙恬、蒙毅以及章邯在内的一干将领其实都不太看好。

这个时候,也只有胡亥认为自己建立的是海军罢了。其余如尉缭等人,还是以楼船士来称呼胡亥一直在构建的海军大业。

毕竟,就算真如皇帝所言,在大秦国土以外,还有什么欧洲、美洲等等,但是要跨越万里起伏不定随时都会发生海啸风暴的广袤大洋实在是希望太多渺茫。

海洋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应兵卒的性命都系在楼船之上,船覆则全军皆亡。

而通过陆路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危险了。所以尉缭等人虽然没有明着反对胡亥的意思,但是却提出了更为谨慎的办法,那就是先组建一只数万人的海军,出海摸索出一些经验,然后再图后续。

这个方案,可以说是最为保险的了。更何况,胡亥本就没打算一下建立太多的海军,这个时候,到处都还处于蛮荒之地,海军就算建立了又能到哪去殖民而想要跨过大洋,更是不可能。

当然,任何事情都在发展,有了开头,只要自己再适当的激励一下,一定能够让大秦的航海技术呈现爆发式的发展,让大秦的航海时代早点来临。

有些地方有的大陆,只能跨过大海,才能留下属于大秦、属于华夏的印迹。

贾涵这支完全由精通水性熟悉水战的楼船士组成的三万大军,将会是大秦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海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