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385

分节阅读 38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个人实在太可怕了,外人只看到狂刷声望的好处,也觉得效仿起来很容易,但又有几个深思过其中的门道,拿捏得住其中分寸

可此刻想明白了又能怎样站在高高的台阶上,郭不怒不知该何去何从。他是奉了老师命令来潜藏捣乱的,但自己没有控制住趁机上位的野心,眼下失控了又能怎么办

今天敢来冒险叩阙进谏的都是性格比较刚烈敢说的人,登时人群中喧哗起来,有人破口大骂道:“好个混入吾辈之列的乱臣贼子,也敢窃据其上扰乱视听,还不滚下来”

项成贤一马当先,冲上台阶劈手揪住了郭不怒的衣领,就这么硬生生的将宛如行尸走肉的郭不怒拖了下来。在下了台阶后,没人多看郭不怒一眼,这个人已经死了。

方应物淡定的对刘棉花点点头:“次辅老大人请继续。”

刘棉花感到深深的蛋疼,怎么自己堂堂一个次辅仿佛成了提线木偶,刷声望果然是只独属于方应物的领域么

先前刘棉花也觉得刷声望是个很简单的活计,并不觉得有多么难,看方应物屡屡突破天际难免眼红一番。但从今天自身遭遇和郭不怒这个例子中,刘棉花深深的体会到,这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的。

此时刘棉花只能彻底心服口服了,作为纵横一个官场三四十年而始终不倒的老臣,可谓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自然认识远比一般人深刻。

先前本朝出过翰林四谏、王恕、以及二弘,都是凭借正直敢言有名望的人,但零零散散不成体系。一直到了方应物身上才算臻于大成,真正开创了新的流派并重新定义了做官方式。

郭不怒可能不是第一个想要效仿的,但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大明朝从此只怕要多出一种“声望流”的官场路线了。

刘棉花敢于断言,如果千百年后还有人研究史书,只怕要奉方应物为大明朝“刷声望”的开山鼻祖。

自己这女婿真是一个天才,他怎么就能发现了其中机窍若自己早得到了这种理论指导,何至于成为“棉花”

第六百三十八章 以毒攻毒

代表天子出来问话的覃昌太监立在月台上,看着文官在自己面前“内讧”起来,但一言不发,只管冷眼旁观。

一直到御史郭不怒被轰下去,以及方应物隐身于人群里,最终凸显出来的人还是次辅刘吉。

人群里或许还有心思类似于郭不怒的“投机者”,在这可能会录入青史的场合,咬咬牙出一次风头说不定受益终身,实在是莫大的诱惑。但见了郭不怒的下场,其余人也就息了抢主角戏份的心。

老老实实跟着当配角也算是露脸了,何苦贪心不足落到郭不怒那个下场一眨眼间便身败名裂,不是谁都承担得起。

方应物本人也没想到,驱逐郭不怒竟会起了杀鸡骇猴的作用。

闲话不提,却说方才覃昌已经替天子问下话来,总该要答的,此刻刘棉花当仁不让的对覃昌道:“梁芳本为天家家奴宫中奴婢,如何处置外臣不便置喙,全凭圣裁。但东宫却非家事,更乃国事社稷事,臣等不能坐视不理。”

覃昌闻言又道:“梁芳即是梁芳,与东宫何干尔等休要随意攀扯。”

这意思就是,说梁芳就说梁芳罢了,不要胡乱将东宫扯进来。天子也知道换太子的念头理亏,不愿在这方面纠缠,所以只打算将梁芳执掌东厂之事孤立起来谈,不想和东宫之事搅和在一起。

刘棉花对此早有腹稿,不假思索的答复道:“臣等尝闻梁芳与东宫为恶,也曾使人引诱太子歧途。此与加害有何两样但至今未闻梁芳有何处分

故而谈及梁芳时,岂能不谈东宫事东厂乃内监衙门至关要害职务。臣等皆以为这等对东宫包藏祸心之人,不可提督东厂。但凡有识之士,万万不敢苟从”

覃昌是代天子出来问话的,不能做任何答话,此时问完了就要回去奏报情况。然而却见刘棉花从袖中掏出奏本,举起来道:“臣具本进奏请御览”

于是覃太监便收了奏本,又返回文华殿了。又没过多久,覃昌太监再次出现在左顺门里,对群臣道:“传圣谕,朕意已决。卿等勿复多言”

话音未落,却见刘棉花噗通一声跪在台阶下,对着文华殿方向,声嘶力竭道:“臣等叩请陛下三思梁芳不可执东厂,东宫不可更替,国本不可偏废”

刘棉花起了头,后面便哗啦啦伏倒一片,一百余朝臣叩首在左顺门外,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高声叫道:“臣等伏请陛下三思”

覃昌面露难色。叹几口气,返回文华殿去。

却说成化天子久在内宫不至外朝,每每履行了早朝形式就缩回内宫不见外人。十年也没接见过几次朝臣,算上见方应物也只有三次。

但今天天子却一反常态。下了早朝后没有返回内宫,摆驾来到文华殿,号称是要视察东宫学业。

若放在过去。百官免不了要欣喜鼓舞一番,以为圣天子终于醒悟过来。要有心振作了。

但在眼下这个敏感时候,出现这等异常事情。反而不见得是好事。很多朝臣跟随刘棉花来左顺门伏阙,不见得是认同刘棉花,而是对天子突然御文华殿感到忧虑,出于天理良心不能不来。

其实大家猜测的不错,天子御文华殿视察东宫学业,确实是抱着找茬的心思来的。想要废立太子,总得寻些借口。

不过天子朱见深才在文华殿升了宝座,受了太子朱祐樘以及东宫侍班官员的朝拜,便听到有太监急报,说是有百余朝臣在左顺门外喧哗不去。

天子便让覃昌出去问话,回来后覃太监将外面动态如实奏报过,文华殿君臣顿时心思各异。

对此天子略略感到烦躁,感觉那些朝臣怎么跟鲨鱼闻到了血腥味似的,自己不过偶然来一次文华殿,就冒出大批朝臣借机逼宫。

但各东宫官员心里却微微放松了些。只要稍有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天子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而他们东宫属官独力直面天子,堪称是压力极大。

如今外面有大批朝臣伏阙进谏,他们这些殿内的东宫官员就轻松许多,最起码有了外援,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天子朱见深按下烦躁心思,询问道:“究竟是以谁为首”覃昌一边呈上刘棉花的奏疏,一边回奏道:“似是以谨身殿大学士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