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366

分节阅读 36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确实。此刻门房里其他讲官听到覃昌的话,未免都生了几分异样的情绪。天子先派方应物拜见太子,后派覃昌在这里等着问话,还能问什么

毋庸置疑,肯定是问太子之事在此敏感时期,被垂询国本之事,这方应物的待遇实在是令人情何以堪,至今连内阁里的宰辅也没听说过被天子垂询此事的,更别说一群只能算候补内阁的讲官。

如果诸位东宫讲官知道,迷信神佛的天子是因为方应物有点星君下凡的意思,所以才好奇的召见垂询,估计会吐几口血,然后疾声大呼“不问苍生问鬼神”

方应物知道自己现在有点醒目,忍不住道:“小子何德何能,焉敢承蒙陛下以国事垂询朝臣众多,还望陛下另择贤良。”

覃昌却不管方应物什么心情,直接问道:“太子如何”

果然是这个问题方应物公事公办的答道:“有明君之相也。”

覃昌扫了方应物一眼,又问道:“常听人说太子有明君之相,究竟何为明君之相”

方应物继续很麻利的回答:“秉性谦和,胸怀若谷,礼贤下士,善于纳谏,闻过即改。”不过他还是在心里吐槽着补充了一句:其实就是耳根子软的面瓜。

覃昌点点头,正要说什么时,突然有小内监飞奔而来,跑进了房中,对着众人道:“仁寿宫有旨召司礼监太监、内阁大学士、东宫讲官、方应物等人至文华殿”

众讲官包括覃昌在内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听到这道旨意面面相觑。

只有方应物心知肚明,感叹一声消息传得好快大概周太后已经知道消息了,要正大光明的处置此事。

说起这周太后,出身京郊农户,不读书没文化,闹过不少说出去简直贻笑大方的事情,在朝臣眼中是个很粗俗无礼、又爱斤斤计较的老太婆。再加上周家的张扬跋扈,朝臣们心中对周太后大都不太瞧得起。

但周太后的地位始终无可动摇,从英宗朝一直持续到未来的弘治朝。全因为她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生下了成化天子,第二件就是保护了当今太子朱祐樘。

如果不是周太后真心实意的疼爱孙子朱祐樘,处处严加保护庇佑,只怕朱祐樘早被一手遮天的万贵妃暗害掉了。至今太子仍然住在周太后所居的仁寿宫,而不是正式独立居住在东宫,非不为也,实不敢也。

所以说,周太后虽然干了很多糟烂事情,甚至引发过大明朝第一次群臣集体叩阙事件,但她所做的唯二两件正确事情却都是无以伦比的大功德。

尽管这个老太婆是如此的招人厌烦,可是也风光三朝最后大富大贵的善终了,政治大抵就是这样。未完待续。。

s:求月票啊

第六百零二章 小插曲

听到太后的旨意,方应物长叹一口气,只得转身回文华殿去。他叹气的原因只有一个,别人都是午膳吃饱,在这下午时光到文华殿站站班无所谓,权当消食了。

可他方应物今日午时粒米未进,在文华殿折腾半天,如今饥肠辘辘还要回去耗时间,真真情何以堪。

按照设计思想,文华殿本该是天子日常办公场所,所以作为天子左右助手的所在的文渊阁与司礼监距离文华殿都不远。

司礼监位于文华殿西边,文渊阁位于文华殿南边,距离都没几步路。故而太后请司礼监众太监和内阁众阁老、东宫讲官到文华殿,众人来的都很迅速。

第一个到的是方应物,但他地位太低,不敢大喇喇的在殿上等。只得立于殿外阶下,摆出迎候的姿势。

没过多久,其他被请的人纷纷到了。有的人扫了一眼方应物,有的人看都没看,陆陆续续进了殿中。

次辅刘吉有意慢了几步落在最后,对方应物问道:“你又惹出什么事情了与太子有关”

方应物言简意赅的答道:“此刻一言难尽。”刘棉花略一思忖,“在殿中有阁臣有太监,你是小字辈,可不拘小节大胆表现。”

方应物想起什么,抬头看日:“老泰山你向来都是午时打道回府,今天怎的还在也幸亏在了”

刘棉花哼声道:“今天你入宫面圣,老夫想着总要以防万一,果然还真万一了。”

方应物若有所思。目送老泰山进殿。最后才是他进去,一眼望去。文臣站在东班,大都是熟面孔了。依次是内阁四巨头万安、刘吉、刘珝、彭华。按地位排名;

然后是今日当值的东宫侍班大臣、非常有可能的未来阁臣刘健、李东阳、吴宽、方清之,按入翰林时间排名。

而司礼监众太监则站在西班,对方应物而言都是很陌生的存在。毕竟以方应物的层次,根本不会有机会接触到司礼监太监。

虽然文官时常称内阁为中枢,但实际上,今日文华殿里东西班内阁加上司礼监才能算是完整的中枢,甚至掌握批红大权的司礼监更加要害一点。

内阁与司礼监碰头,还有个专门术语叫做“对柄机要”,在大明朝非礼仪性质的场合里。最为重要,没有之一。而且大都是伴随着直接关系社稷安危的军国重事,而且还总是涉及到内外朝的分量和脸面问题,故而气氛往往格外严肃。

司礼监是内相,内阁是宰辅,与内相宰辅的碰撞比起来,文臣廷议都只能算虚张声势的小儿科

却说方应物虽然不大认识众位地位堪比大学士的公公,但并不妨碍方应物知道他们的大名。

作为一名积极向上、志向远大的有为青年,小方大人怎么可能不关注中枢动态。怎么可能不记住司礼监太监们的姓名

所以方应物抓住这次开眼界的机会,将众位大太监的名字与眼前人物摸索着对上了号。

一个一个数过去,大概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秉笔太监萧敬、陈准、黄高再加上几个打酱油来的随堂太监,西班差不多也是十来个人。正好与东班文官对立整齐。

其实还缺了一个秉笔太监,那就是覃昌,他去向天子复奏了。没有来这里。

看到这一排司礼监的公公,方应物不知怎的想起了汪芷。她目前最大的梦想。就是跻身其中

这些太监里面,史书上名气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当然就是怀恩了。故而方应物的目光绝大多数时候都落在怀恩身上。

眼见这位威名赫赫的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