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359

分节阅读 35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方应物继续解释道:“而臣的本意,是眼见早朝陛下答奏吃力,便想要寻找治愈的法子,以使得龙体舒康。”

周围响起了轻轻的笑声,但显然只当方应物是说笑话了。宫城有如此多太医,个个医术堪称是国手,这么些年了也没见将天子的口舌毛病治好,方应物又何德何能

等其他人笑完,方应物才道:“经过臣的研究,还真找出一个消解法子,今日正要奏与陛下知晓。”

方应物不是开玩笑,他是说真的众人微微一愣,可是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万一稍有差错,欺君之罪的名头谁也担不起。

方应物全然没有任何担忧。把握十足地说:“经过臣反复实践,发现以人之口舌。是和zhidao了两种发声都较为费力。但若发声改为照例,则声气通畅许多,流利上口。

所以臣斗胆谏言,今后陛下回答臣僚进奏时,大可用照例来答复,如此或可消解陛下答话的困扰。”

照例朱见深闻言大感兴趣,当场试验了几次,口中反复吟哦“照例”两字,果然比“是”和“zhidao了”通顺上口、好说好讲。发起声来轻松许多。边上其他人也都忍不住试验,结果发现确实如此。

如此成化天子忽的喜笑颜开、龙颜大悦。在早朝上,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前答复进奏,对有口吃毛病的他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和尴尬难堪的事情,没有人想在大庭广众之下自曝其短。

却不料如此轻轻松松的便能解决掉天子指着方应物道:“你用心了”

此言一出,梁芳脸色立刻黑了下来。“照例”这两个字献上去后,解了天子一个心结,再追究方应物究竟有没有私下里议论宣扬天子口吃,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此刻梁公公产生了深刻的怀疑。难道方应物连这都是有备而来的若真如此,只怕另一件“勾结商家侵吞内帑中饱私囊”的指控也不构成任何杀伤力了。

这已经是他今日最后的杀招了,如果连这都难不住方应物,眼下可是再无后手。更要命的是。从人性角度来说,方才先让方应物背了片刻黑锅,然后再反转。一波一折只会让天子更兴奋。

想至此处,梁公公不敢再赌最后了。今天他可是势在必得。一定要放翻方应物,除掉这个实际上的最大阻碍如果连最后一件谗言都不能生效。那么岂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方应物得意

情急之下,梁公公也小有急智,连忙随机应变的对天子奏道:“方大人有功于陛下,何不升赏”

“咦”很多人还正在感叹方应物的好命和机缘,随随便便两个字就讨得天子的欢心,实在是超高的性价比。忽然听到梁公公建议升赏方应物,顿时没回过味来。

方才梁公公还对方应物喊打喊杀的,怎的转眼之间便又替方应物请赏众人又看向方应物,却见方大人面无喜色,反而慌慌张张

天子朱见深深以为然,对方应物问道:“你现居何职给事中不知各部郎中有缺么”

刹那间方应物感到背后冷汗刷刷直流,脸上再次现出惊惶之色。这次可不是假的了,是真的惊恐,宫中的事情,果然波诡云谲,充满诈术和陷阱

“照例”这个典故,也是上辈子从素材中看到的,据说成化年间有个大臣向天子建议改“是”为“照例”,让天子很高兴。到目前为止,穿越到成化朝的方应物尚还没有听说这种事情,于是便抢了这个专利。

可是他方应物堂堂一个清流,绝对不想凭借这件事情升官这事说白了还有点逢迎拍马的嫌疑,如果没有其他后果,最多也就是一件名人的逸闻趣事。

但若靠这事得到了实际好处,比如说升为郎中,那岂不成了靠着逢迎拍马升官和万安之流有什么区别

此后他方应物只怕要多一个“照例郎中”的外号,就类似于纸糊阁老一样,这年头士林起外号还是相当凶残的。再经过梁芳之流的大肆宣扬,这清名的损失是没法计算。

所以梁芳故意进言升赏,肯定是不怀好意的,方应物绝对不想吃下这个好处。

不过天子的好意也不能过于生硬的拒绝,那就等于是扫了天子的脸面仓促之间方应物只得竭力岔开话题,再次向天子奏道:“陛下方才梁芳有两件谗言,还有一件尚未解释明白,否则以不清不白之身焉敢受赏”

天子毫不在意的笑道:“什么清白不清白的,不就几万两银子么,就当赏了你罢”

周围太监感慨万分,今上真乃仁厚之君也

方才梁芳指控方应物当知县时花样百出贪占了几万两内帑,还等于是变相拿着皇家的银子为自己邀买民心,这个罪名在天子心中应当是很严重的。

结果方应物两个字讨得皇爷他老人家高兴了,连几万两银子的黑账都懒得计较了。

但方应物为这个“恩典”简直要吐血,对当今天子的性格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天恩浩荡,实在吃不消啊这位皇帝还真能“难得糊涂”,他知不zhidao,对一个清流而言清白比银子更重要简直就是好心办坏事的猪队友juese啊

梁芳趁机轻声喝道:“方大人,还不上前谢恩”未完待续

s:发现一个规律,写到烧脑细胞的地方,就容易睡着。这个副本算是写砸了,希望尽快翻过去啦,一看日历又到月底搏命时间了,呜呼哀哉

ru

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切尽在掌握

事情既然被提起来了,那不能不说清楚,如果说不清楚就真要背黑锅了。传开后,别人没准真以为他方应物胆大包天贪占了皇帝的银子。

冒着大不敬的危险,方应物抢过话头叫道:“陛下宫中发内帑在市中采买什物,向来是有定数的,例如给银一万就是一万。

而这笔银钱出了库便不归陛下所有,要么落到采买太监手里,要么落到商家手里。臣只是帮着商家多争取了几分,减了采买太监财路而已,如何称得上贪占内帑

至于铺户因为感激而进献给县衙的银子,三年累积确实有几万两,但臣一两也不留,全部用在了修建慈仁寺,性闲法师可以为证

其实就是因为修建慈仁寺拨银不足,臣又不想盘剥扰民,才不得不行此下策敛财,只是让宫里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