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317

分节阅读 31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知府的脸皮毕竟还没有修炼到刘棉花那种地步,若不然也不会止步于知府了。

方应物由此冷笑连连。毫不客气的继续讥讽道:“怎么你有胆量反对本钦差,却没胆量与那王太监抗争连一封弹劾奏疏都不敢上”

李知府便强辩道:“时机未到,上疏弹劾也未见得有用”

方应物立刻驳斥道:“就算弹劾无用,但也是个表面功夫,你李廷美连表面功夫都不肯做这倒是个笑话,本官讲给别人听一定很好笑,祝李太守早日扬名立万”

砰李知府拍案而起,咬牙切齿的说:“方大人休要激将,不过弹劾一个中官而已,本官有什么不敢”

“那本官便等着拜读大作若你言而无信。本官便亲自密奏天子,弹劾你昏庸渎职”方应物大笑几声,转身离开了府衙。

混蛋东西李知府暗骂一声,方应物显然就是逼着他上奏疏弹劾王敬,最后一句话就是裸的威胁。

但是李知府仍然搞不明白。方应物此举目的何在自己是否弹劾王敬,与方应物有什么关系

从府衙出来,方应物心情大好,决定去望江楼喝几杯小酒庆祝一下。但到了望江楼大堂里,却见唐员外站在柜台边上,神色忧心忡忡,盯着柜面发呆。

方应物忍不住嘀咕几声。唐广德神情如此,方才李知府神情也是如此,怎的今天所见之人都是愁眉不展

他便走上前去,拍了拍柜台问道:“唐员外因何而忧心”

唐广德抬头见是钦差大人,忽然眼神一亮,将放在柜面上的帖子递给方应物。

方应物低头看了几眼。这帖子其他没什么出奇之处,落款却是采办太监王敬的印鉴

唐广德苦笑着解释道:“王太监那边送了帖子过来,命令在下明日赴姑苏驿,至少要认领一千盐引。

本来在先想着,破财消灾也就罢了。但据汪太监那边开出的转让价钱。一千盐引约莫是一千五百两银子,这实在匪夷所思,在下哪里拿得出这许多银子”

方应物对唐员外的遭遇表示深深同情他知道那王敬抱着立威的态度,胡乱点了十家商户,没想到将唐广德点进去了。

这也真够倒霉的,苏州城里商户何止千家,上千家里随机指定十家,百分之一不到的概率,这都让唐员外撞上了,不是倒霉是什么

也难怪唐员外看到方应物就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无论怎么说,方应物也是个钦差大臣,说不定帮得上忙。

方应物出主意道:“唐员外,你总有些亲朋好友罢我看你可以叫上一批人联名上书,向朝廷控诉一下王太监,我可以帮你递上去”

唐广德犹豫不语,方应物这个主意真不咋地上书看起来可以出一口气,但细想之后实在没用。

一来担心王太监事后报复;二来觉得上书没用,难道圣明天子只凭着一封平民百姓的奏疏,就放手惩治亲信太监

三来远水不解近渴,朝廷远在几千里外,而他明天就要被强逼着高价认领盐引了

唐广德的心思,方应物一清二楚,似笑非笑的问道:“怎么唐员外还在担忧明日的事情

这样好了你要串联本地名流,联名上疏弹劾王敬,而我会写一封文书,你明天带过去。

在文书上,我自会表明,你们唐家已经被本钦差延请为佐贰,望江楼也被本钦差征用,预备为秋收时候的总会计房如果王太监识相,自然放你一马。”

唐广德不禁喜出望外,这才是他所期待的在钦差太监面前,找别人都没用,也就方应物在名分上能稍稍抗衡。有了方应物的撑腰,情况总不会太糟糕了。

虽然唐员外还是不明白,方应物为何要鼓动他上书,不过还是要利利索索的办了,争取多找一些人来,壮大声势的同时可以分散风险。

和唐广德谈完话,方应物径自上了三楼,但是他的心里翻来覆去的默念着,火候差不多了,这样总该可以了罢

s:

中间忍不住打了个小盹,醒时一看快两点了,赶紧补完这章发了。

第五百一十六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 上

紫禁城,午门内向东,有左顺门,过了左顺门,便可以看到文华殿和文渊阁。

从理论上说,天子应当在文华殿处理日常政务,而文渊阁因为距离文华殿较近,所以在国朝初年成了近侍大臣值班的地方。

后来近侍大臣的名号统一变成了大学士,差遣叫做入直文渊阁,被外界称为阁臣。

又因为阁臣值班地点在皇宫大内,所以由阁臣组成的班子叫内阁,而部院监寺等衙门则是外朝。随着内阁体制不断发展,内阁由一个虚指名词变成了事实上的中枢机关。

而读书人组成的官场具有浓重的宰相情结,而大明朝在太祖之后没有宰相,结果位处中枢的阁臣便被当成了负天下之望的宰辅。

原本在皇宫无数殿阁中并不算太出奇的文渊阁,因为历史宿命变成了权力中枢,也就成了大部分读书人梦想的地方。入直文渊阁预机务,只怕也是传统读书人们的最高理想。

能与文渊阁相抗的地方,大概也只有东边不远处的司礼监了。不过虽然那里很美,但却不是读书人们想要的

话说回来,文渊阁虽然具有神圣而特殊的地位,可也不得不说,文渊阁的硬件条件其实很差,还不如大多数县衙公房舒服。

当年设计这里时,谁能想到这里会成为中枢只怕工匠们根本没考虑过舒适性问题。

号称宰辅的阁臣们,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文渊阁中堂,集体传阅重要奏疏、商议国家大事。天下所有的官民奏疏,大抵都要从这里走一遭,除去个别密奏之外。

后世比较流行中堂这个词,作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