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118

分节阅读 11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孙小娘子吐了吐舌头,迈过门槛走进屋来,替方应物换了一杯茶,“方才出去买米回来,遇到了阿爹。听他说你要离开这里”

方应物不知道是今天第几次点头了,但这次点头最用心,“是的。”孙小娘子眉头微微蹙起,不知再想什么,沉默了半天也没说话。

方应物便试探性问道:“你也要我负责”孙小娘子将头摇得像拨浪鼓,连声道:“不必不必”

这是今天第一个不要自己负责的人,但这却不是他想要的结果,方应物心底猛的一沉,首次对自己的魅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勾引了这么久,还是不能得手么明明觉得挺有戏的啊,难道真是自作多情了

孙小娘子看着方应物脸色不大好看,鼓足勇气道:“奴家真不必要你负责换做奴家对你负责好了”

方应物听得有些糊涂,忍不住问道:“你这是说绕口令么我怎么就听不明白”

“孙林叔叔要你负责,被你打发走,爹爹要你负责,也被你打发走,奴家才不敢要你负责了所以,奴家对你负责好了。”孙小娘子解释道。

这下方应物听懂了,哈哈大笑几声,“你说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谁告诉你的”

孙小娘子被方应物笑话的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看着脚尖,扭捏的说:“爹爹方才叮嘱奴家,千万不要让方相公负责,方相公所谓的负责就是从身边打发走,全都留在榆林”

方应物大手一挥,“你负责不了,去把你父亲再叫来我要让他负责到底”未完待续

s:他奶奶的,码字不能这么废了切手指头还是悬梁刺股

第一百六十九章 最后一课

汪太监说到做到,果然上了奏疏请天子“赦免”方应物。听到这个消息,方应物便知道自己留在榆林的日子正式进入了倒计时,等圣旨一下,自己就该卷铺盖回老家了。

别的倒还没什么,最可惜的就是边市还没有开始,否则自己必然有不少现银进账。现在要提前走人了,浙江距离距离榆林数里之遥,就算王家想分自己一部分利润,也不便为了这点银子,千里迢迢的专门派人送过来,这年头又没有便携好用的银票。

此外方应物一手操办的社学也要结束了,他这唯一的塾师将要走人,社学当然就暂停了,直到有下一个够格的塾师出现。

这天方大秀才坐在讲堂主位上,下面是四五十个年纪多半比方应物还大,最起码也与方应物年纪差不多的学生这就是整个延绥镇第一批本土读书人了。

方应物清了清有点感冒的嗓子,声音略显沙哑的说:“今天,是我最后一次讲学”

能来读书的学生,身家多半都不会太差,消息自然也灵通。他们早就听到了方先生可能会离开的消息,但听到方先生亲口说出,还是有些吃惊,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方应物说完第一句,忽然不知道往下如何继续说了,向来口才还不错的他难得卡了一次壳。

算了,还是先上完课再说罢,方应物想道。此后便按部就班开始上课,首先是抽查背诵朱子集注的情况。随机点了几章又随机点了几个人。

洛千总的儿子洛诚很不幸被点到了名字,但更不幸的是他这几天看着春暖花开。日日呼朋唤友的骑马踏青玩乐,所以根本没有在功课上用心。

在这个时候。洛诚吭哧半晌,断断续续背了几句就接不去了,只能面红耳赤抓耳挠腮的站在座位里。

方应物忽然感到这一幕有些说不出道不明的熟悉感,恍惚片刻,忽然记起了上辈子在中学里学过篇最后一课。虽然背景大不相同,但这场景却有几分相似。

从小学习用功刻苦的方大秀才,隐约还记得那篇文章,忽然感到自己有话说了。他便背着手,踱八字步步走到洛诚面前。老气横秋、滔滔不绝的说教起来。

“我也不责罚你,你心里定然是十分难受的,不只是你,你们很多人只怕都觉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但你们却不知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啊”

总把功课拖到明天,这就是你们最大的不幸,现在外地人就有理由对你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说自己是读书人呢你们连圣人经义都背诵不全。就算能中秀才也是山中无老虎,凭什么有资格去省里参加乡试

不过,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为师我也有责任啊。我也有该责罚自己的人地方啊。我也常常心不在焉,也常常停课放假,这都是对你们的误导。至今还不能让你们通读经义,这为人师表四个字。我受之有愧啊。”

方应物说到这里微微转身,面朝更多的学生。“圣人绝学,不可不学,不但要读在口中,更要切记在心里。不知道日后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能坚持读书,边塞之地确实读书不易,但我希望你们不要忘了书中所学。

我虽然不在了,但你们大都已经具有了将来卫学生员的资格。只要心里还有向学之心,就像是拿着打开前途大门的钥匙,终将有受益的一天。即便自己无法寸进,但言传身教之下子子孙孙总有出人头地的时候”

洛诚懊恼不已,头大无比,眼中闪烁着泪花,由衷的叫道:“老师,学生知错了”方应物点点头,回到主座上,“今天最后一课,要讲的是”

此时屋中忽然安静下来,再也没有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嗡嗡声了,诸学生心思感伤的在沉默中上完了最后一课。

日子一天天过着,春季按照惯例要会操并检阅三军。于是在榆林城东榆溪河对岸草场上搭起了点将台,两个不同名号的钦差杨巡抚和汪太监齐齐登台。

这两人,一个是提督军务、总兵以下悉听节制,一个是名符其实的监军太监,皆是有权力校阅三军的人。作为巡抚的幕僚,方应物也跟着杨巡抚上了台,站在杨巡抚身后。不过方大秀才寡言少语、低调无比,显然是心思已经不在这里了。

一个上午过去,到了午间休息时候,杨巡抚和汪太监便走下将台。两人不分先后,并排而走,但各有各的随从,拥挤在狭小的台阶上一时间有些混乱。

方应物正百无聊赖的东张西望时,忽然听到有人大喝一声,顺着声音望去,却见从侧面闪出两个年轻人。

不仅方应物,在场的人听到声音,都发现了这两人,别人没认出是谁,但方应物却认出来了。他十分疑惑,这两人都是社学里的学生,只是不知为何出现在这里

却见两人大跨步冲过来,其中一人高喊道:“替天行道”,另一人随即大叫道:“诛杀国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