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65

分节阅读 6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两随从斗着嘴下去后,方应物盘点起ziji在苏州的得失。被便宜外祖父扣留了将近半个月,虽然耽误了北上shijin,影响了ziji去支援父亲,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苏州府yijg成为了经济中心,未来注定要成为文化中心。当前正在这种文化艺术大爆发的前夜。ziji留下了一抹痕迹,对吴中文人诗歌艺术jháng了言之有理的批评,怎么看也是沾了光的。说不定也能混个先驱者的名头。

而且在本地缙绅势豪面前大大表现了一把,面子里子全有了以王老大人的高尚情操。应该不会贪墨ziji的功劳罢。

在钱粮最重要的东南difng劝服土豪大户们均平赋税、安抚民心这可是大事,实打实的功劳

ruguo能上报朝廷叙了功绩,记入诰敕房功绩薄就再好不过了。ziji作为秀才怎么说也是半个体制内,有资格被记档。若今后ziji能进入宦海。有了这个为底子,起点就会高一些。

及到次日。找船却很不顺利,结果出发日期又推迟了一日。方应物等候的百无聊赖时,王六小姐托了婢女捎来一封信和一个包裹,都是送给父亲的。

方应物虽然很qiguài六小姐为何不露面,但并éiyou多想shi。

又次日,清晨破晓,方应物一行四人告别过王巡抚,便出了行辕来到水码头。此时天色还早,水边只有他们这一艘船,

方应石和王英两人先将行李箱笼搬到船上,然后就该登船出发。zhouwéiéiyohi人相送,方应物也就不用作诗词应景了,也算是节省yidiǎn资源。

啪方应物将扇子一合,就要抬腿猜着搭板上船时,忽然听到有人高喊道:“前面莫不是方公子”

方应物转头顺着声音看去,却见十余步外有一男一女,都是四十zuoyou的中年岁数,穿着十分寒酸,都是粗布衣衫。

方应物又仔细看了看,确定不认识这两人,他们来找ziji干shi方应物疑惑的指了指ziji,“在下确实姓方,你们是喊在下么”

那中年男子上前一步,激动的说:“今日得知方公子要远行,小的夫妻二人特来送行。”

方应物更感到纳闷了,ruguo有几个美人名妓,或者酒楼掌柜,或者被他折服的士子文人之类的前来送行,倒是可以理解。

这二位看起来不是农家就是雇工,又素不相识,完全和ziji八竿子打不着的gunxi,为何会跑过来送行很莫名其妙。

那中年男子对方应物深深弯腰拜了一拜,“小的夫妻在葑门外以租种官田为生,每年种得十亩地。只官租太重,苦不堪言,一年要交六七石,所余不足一家六口之食。

前日听闻方公子为我等小民仗义执言,驳倒了本府大户,又听说抚台大老爷要采纳方公子之言,今年官租每亩一律减去二斗,还要豁免以往拖欠。

如此算来我家十亩就是二石,恰可多活一人,小的不会说话,不懂怎么感谢。只晓得一定要前来送方公子,不能让方公子觉得苏州百姓不知感恩。”

听到他自述在葑门种田,方应物很是惊讶。苏州城是个大城,周长四五十里,而ziji所在这里是靠近西北的阊门。他却是从东边葑门跑过来的,这距离可不近。说不定四更天就起床了。

又听到他自述说,是因为ziji倡议减免官租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且驳倒了反对的大户,所以才前来拜谢送别ziji时,方应物有点感动。

这是多么淳朴的人方应物默默想道。

他不知该说shi,ziji做了yidiǎn好事,虽然目的比较复杂,又不是直接施恩于人,没想到还是有人记在心里,并亲自赶赴过来当面致谢。这种感恩之心,真是叫人受宠若惊。

正说话间。后面那中年女子也上前来,捧出一个竹篮,里面有十几个饭团,都是拿荷叶仔仔细细包裹的。

中年汉子指着竹篮,“小的家穷无以为报,只得连夜赶制了十几个饭团,供方公子路上食用。”

方应物更加感动了,十几个饭团不算shi,但说不定就是他们一家从几天的口粮里省出来的。其中情意沉甸甸。

他长叹口气,极力推辞道:“这怎么使得在下怎能夺你们的口粮,于心何忍”

那中年汉子大急,红着脸道:“方公子不收。莫不是嫌弃小的”

方应物再三推辞,那中年汉子硬把竹篮塞进方应物手里。

方应物无可奈何,只得让随从收了竹篮。而他将ziji手里的扇子送给中年汉子。“这也是在下yidiǎn心意,不值shi钱。你拿回去做个留念罢”

一把普通扇子确实不值钱,那中年汉子很痛快的收了。

随后方应物觉得ziji快承受不住对方的感恩之心了。只得点点头道:“告辞了,还请留步”

船只驶离了岸边,与码头越来越远,直到沿着水路拐过去时,方应物还能看得见那对中年夫妻站在岸上频频招手。

他turán想到,ziji盘点在苏州府的得失,盘点来盘点去,为个人私利患得患失,却从来éiyou盘点到这方面。

是ziji有意无意忽略了吗还是ziji思维有短处抑或脱离地气了

不过百姓发自内心的真情,原来是这样令人感动方应物估计ziji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件事,他两辈子加起来,还真没遇到过这种事情。

方应物以前做研究看史料时,他内心不大相信在青天difng官离任时,会有百姓与官员相对而泣的事情,总觉得那太假。就像万民伞和功德牌匾yiyàng,这些记载是故意褒美和拔高。

现在看来,史料记载未必全是艺术夸张,ziji刚才难道éiyou一种激动的情怀么

苏州城,巡抚行辕大堂,王恕老大人端坐于公案后面,抚须叹道:“老夫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在王恕身前跪着回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给方应物送行的中年农夫

方应物这次在苏州府,前前后后只有十几天,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却给苏州士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那句话,流星般的少年。

祝枝山的岳父、前少卿李应祯与文徵明的父亲、前知县文林喝酒时,评价道:“方应物绝对有前途,这毫无疑问。祝允明将来若能有他的一半,就对得起父祖在天之灵了。”

文林哂笑道:“这话太夸大了,功名之路谁敢说满了乡试三十取一,会试十取一,任是天纵之才也不敢说一定就能中。”

李老先生摇摇头,“你将视野放宽些,那方应物即便举业不成功,但你觉得凭他的机敏才智和处事手腕还怕找不到伯乐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