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59

分节阅读 5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满堂惊愕无语,不是因为这首诗作得好。而是因为这首诗太出乎意料了。

谁也没有想象到看似灵巧机敏的方应物居然作出这么一篇东西,内容是京师大臣朝会气象。还顺带有吹捧盛世和颂圣的意思,标准的台阁体。

这大家聊人生聊理想的时候,冒出个充满着公卿腐朽味道的台阁体七律,似乎有点不协调啊。

在这世道,台阁体约等于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这种感觉,就像私底下喝酒聊天时,突然有人很一本正经的用新闻联播体和别人谈心,何其怪异

全明星三人组彼此对视一眼,方应物搞这种名堂。他以为自己是宰辅馆阁大臣么在这春夜行乐的宴会上,作出这么一首真是莫名其妙

和前几天的落花诗简直不是一个人写的,这一定是故意耍他们,这方应物未免太过于目中无人了三人都如此想道。

“在下就这点志向了”方应物对别人的怪异表情视而不见,坦然自若的说。

三杨时期,国家步入顶峰,台阁派诗文也进入了鼎盛,成为文坛主流。其内容特点就是鸣盛、鸣治,能配合强盛祥和政治局面唱赞歌。营造太平气象。其文辞雍容冲淡,声调雅正,排斥奇癖险峻。

但到了成化年间,新兴文风却渐渐兴起。更强调个人情趣,台阁体便显得保守而陈腐。台阁与山林,是两种彼此不同的文风。苏州才子们自然是倾向于“山林”的,对台阁体毫无兴趣。

所以祝允明等人一致认为。这是方应物故意为之,就是要刻意标榜与他们不同

而且方应物自称是商相公学生。大概是因为王鏊、徐有贞等人的因素,方应物对苏州有成见。而商相公久居庙堂高位,诗文也是偏于台阁风的,方应物肯定还故意用台阁体诗词来替老师张目

既然方应物不要这个面子,弄出这么一首东西,那他们也不会客气

杨循吉抢先开口,尖酸刻薄的评论道:“此乃胡乱应酬之作,缺少真性情,充斥升平之音,肤廓冗长,辞藻与旧辞千篇一律,大有空泛之嫌”

祝允明想了想,点评道:“诗篇充斥吹捧颂圣,炫耀近侍天子恩荣,若以此立志,未免太过于庸俗”

“两位所言极是”都穆道。

方应物看了看左右,发笑道:“诸君见识还须增广尔等以为我志向是什么只是位居馆阁,歌颂皇恩么

诸君可知道,当今天子居深宫而不出,君门万里,数年不见大臣,任由奸佞盘桓帝侧这难道正常么这难道是为人臣者所可以容忍的么

我追思昔年,洪熙、宣德、正统年间君臣相知的气象,忍不住时时感慨于心,故而拟诸公语气,作此台阁之诗,为的就是期盼君臣遇合,中兴盛世

这是忧国忧民真情流露,风花雪月者体会不到其中深意,只说是空泛肤浅了。正所谓心怀君臣相合之理想,发言吐辞自然是台阁气象,此中真意,俗人不知

在下斗胆劝诸君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要终日沉湎诗词书画小技,要抬眼看看天下,钻研经世济用的大学问为好”

祝允明等三人再次愕然,他们好像面对的不是美人堆里左拥右抱的方应物,而是喋喋不休的学校教官,他们自己则像是懵懂不知的学生一样被训了

一首即将被扫进历史里的台阁风七律诗,也能被他解读出花儿来了这算是方应物独创的台阁诗词新解么能自圆其说的编出新理论,也算是一种学问家了

可是想辩回去,似乎也不容易,方应物扯出庙堂之事为自己的诗词背书,他们反驳很困难。因为他们真不如方应物这般明白宫廷朝廷情势。毕竟方应物有个刚退休的首辅老师。

今晚真是莫名其妙完全不是其他时候的熟惯套路好像一直就被牵着鼻子走。不知不觉,方应物的位置又高了一点。

方应物不等别人再说什么。抬手道:“在下已经做了题,也该到尔等了,请祝朋友先”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诛心又诛心

方应物说了请祝允明继续,但却没得到回应,却见此刻祝允明正在发呆。

此时屋中除去方应物外,祝允明应该是最有机巧的人了。他已经隐隐约约觉察到,方应物好像一直是故意的,可是他又为什么故意

祝允明想了又想,就是想不明白。应该是为了他老师商相公以及地域之见可似乎又不完全是。

旁边都穆连续提醒了几声,祝允明才惊醒过来,知道轮着他作诗了。可是这首诗怎么做,还需要仔细考虑,必须要慎重。

看到方应物在一边虎视眈眈,祝允明便给下定了决心,不求出彩,但求无过,不能给方应物挑刺的机会。

祝允明号称是不到十岁就能作诗,才思自然不会慢,很快就有了一首,便吟道:“结发属偶句,舞勺肆篇章,前徵脗羊叔,髦誉追滕王,明明内外祖,公望张辟疆,提剑多教术,童弱企高翔,遥知三纪后,栖栖守春坊。”

内容很正统,表示要发奋学习、将来出人头地的的志向。

但这是及时行乐的宴会,满屋人听到后又是感到索然无味。难道在方应物的带动下,今夜诗词都要用这种假惺惺的口号式乏味腔调么那还算什么雅集

但祝允明却松了口气,能写出来就好,只要避免落人口实就行了。再说题材是绝对正确的,就是那方应物也是要读书进学考科举,总不能说发奋读书不对,所以想挑理也没法挑。

方应物似笑非笑。问起一个似乎不相干的话题,“祝朋友。听说你拜了大名士沈周为师你觉得沈先生为人如何”

听到提起老师,祝允明立即恭恭敬敬。回答道:“正是,承蒙不弃,吾几年前便拜在先生门墙下,学习诗文绘画。”

前文介绍过,沈周是吴中名士,吴中文人圈子的精神领袖。方应物转而问道:“你觉得沈先生此人如何”

祝允明褒美十足的答道:“先生高隐自适、萧散自在、不慕名利,惟知寄情于山水之中。忘情于朝市之上,甘心于山林之下,不知冠冕为何制。钟鼎是什么。可见吾是师超凡脱俗、人品清高的隐者。”

“说的不错,不愧是当世名士,我听了很是心向往之。”方应物赞道,然后又疑惑道:“从童弱企高翔这句里,以诗观人,你心里功名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