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 分节阅读 244

分节阅读 2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身发抖。

这种清查冗兵,重新置将额兵,确立防区的事,左良玉这老狐狸当然早就嗅出来味道十分的不对。

要是依朝廷的,他当然不失富家翁。

上头还有暗示,他的儿子左梦庚可领其旧部,照例为平贼将军。

这当然是照顾左良玉面子的说法,左良玉好歹封了爵,资格也老了,叫他听何腾蛟或是别的总督的节制,那是说不过去。

就算是成为军务处直属的野战营,那也要受马士英等人的指头划脚。

马士英在家闲散时,他可是一品武将,挂将军印,老马算他娘的什么现在敢骑在他老左的头上指头划脚

所以朝廷不管怎么说,反正左良玉不理,逼急了,便是放出风去,说是太子败坏祖制,皇上身边有小人,闹掰了,他就到南京去清君侧

这当然就是睡地打滚的耍无赖,并且拿实力来威逼朝廷。

这要搁万历年间,借左良玉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

要是在天启年间,他也不敢做这种事,九千岁虽然很多事不靠谱,但一个总兵闹事,魏忠贤还是不会容忍的。

崇祯的脾气反而相反,吃硬不吃软,你越求他,人头就越落的快。

越是摆出桀骜不驯的样子,反而容易叫皇上忌惮,不敢拿你如何。

不过,这行之十来年的经验现在看样子是不成了。皇上的谕旨一道比一道严厉,现在已经不提平贼将军印传承的事,而是要叫左良玉孤身回南京面圣述职。

兵部职方司的人来过,总督何腾蛟也接到内阁的通知,多次请左良玉早点就道,早点到南京面圣请罪。

都察院也在查察左良玉冒额领饷的事,而且若有若无的对监军的巡按御史黄澍表示了严重的不满,如果不是左良玉这颗大树还没倒,出身东林,但已经被东林视为异类的黄澍已经被免官,甚至下场还会更惨一些。

闹成这样,左良玉大为光火,虽然他硬顶着不走,但自己也明白,朝廷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顶的时间越久,左家将来的祸患就越大。

究竟下一步该怎么办,还真的要好好思量一下了。

象黄宗羲那样说的实行兵谏,那简直是屁话。

姓黄的小子简直是傻了,偷偷跑到军中求见,然后述说了一大通皇太子的不是,接着就鼓动左良玉兵谏。

现在浙江一带,好多个总兵被赶走了不少部下,自己的职权也被剥夺了。

黄宗羲在浙东军系中还有一点人脉和威望,他许诺,只要左良玉兵一动,浙东那边也会有动作,到时几十万大军兵临南京城下,何等壮观。

当然,他不是叫左良玉造反,造反谁也没有这个胆子。南京城中的崇祯毕竟是大明的皇上,是没有争议的九五至尊,按黄宗羲的说法,可以请皇上下罪已诏,废皇太子,然后再择贤而立就是。

这等昏话,左良玉简直听也不要听。虽然他的心腹,也就是监军御史黄澍听的很心动,十分上劲,但左良玉也知道,这等事,连东林党内部都是极少数人赞同,更加不要提大部份的江南士绅和各地的驻军和文官们了。

到时候就不止是灰头土脸了,那可是要了他左家全家老小姓命的大事

这姓黄的年轻人得了失心疯,满口胡说,左良玉一时也不敢放他出去,只得关在军中,暂且不加理会,等以后再说。

不料情势突然大有转变,又是一个新的选择,毫无避让之意的砸在了左良玉的头顶,此时此刻,左良玉可是真的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清军猛然发劲,两个月不到,从关中到汉中,收降了贺珍,一万不到的满洲兵加上五六万的投降明军,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到了荆襄。

几次大战,饶是白旺是闯营大将,七万多兵马训练经年,但怎么和满八旗的精兵打

打一场输一场,军心民心输了个精光,白旺无奈,又不愿降清,带着一万多残兵过来请降。何腾蛟正在头疼的功夫,左良玉死活不听话,他这个总督是空头的,虽然他是内斗内行的行家里手,对逼迫人和拿捏人心,对表面上好好好,背地里捅刀子的事也是十分在行,但赤手空拳对付一个拥兵几十万的军阀,何腾蛟自忖还是没有这个本事。

他暂且能做的,也就是在武昌城里恶心左良玉几下,顺带装出孤臣逆子的形象,反正每天奏本上去,给自己的形象大吹特吹。

无论如何,他这个东林党是中庸一派,在朝中盟友不少,名声也不坏,现在有了对抗宁南伯的经历,恐怕将来的官职,也就不止在地方上调转了。

既然如此,何腾蛟也就放下了十分仇视农民军的嘴脸,对白旺的请降大方答应,当场就给白旺一个副将的名义,同时飞章入奏给南京,报告荆襄有变,闯逆所占地盘已经全部为清军所有,上游危急,他何腾蛟一定会督促左良玉,死守武昌,不使东虏能继续沿江而下。

第三百四十七章决胜22

何腾蛟的雄心壮志在左良玉来说就是个笑话。在他看来,流贼战力在官兵之上,李自成就不是大明所有人所能敌。

现在清军把闯军打的惨败,李自成已经往西边去了,听说都已经兵出玉门,看来这一生是要自成化外,再不复有机会返回中原。

此人一走,清军也松了口气,放在西安休整的大军开始往中原调度,一部份恢复好的,就直接编给了叶臣所部。

清军实力随着时间的拉长会越来越强,而明军虽然在山东战场和河南战场打了胜仗,不过在左良玉看来,这其中定有岔子,或是朝廷夸张其事,用来骇人,或是清军根本不是放主力在那里,是以被钻了空子。

一想到十万八旗兵在自己眼前,他一张脸就苦的跟什么似的,什么雄心壮志,都是不必再提起了。

“父帅,咱们可不能再犹豫了”

看到左良玉病仄仄的歪在榻上不说话,眼神也是浑浊不堪,左梦庚一跳老高,叫道:“现在朝廷正逼父帅回南,儿子这个平贼将军也指定当不成。大明这边容不得咱们左家,大清又派人来招致,咱们还犹豫什么啊”

“正是。”一边的黄澍也道:“将军也不必抱有华夷之分的成见了。夷入华夏主则自然为华夏,当年周朝也就是西夷,秦也是夷狄,中原诸国看不起它,结果如何大秦最终成了天下之主,成了华夏。今大清虽原本是东虏夷狄,但一旦为天下之主,也就没有人说这个话了。再者,如果抱有君臣之见,也不必要。守君臣之义的是大臣,伯爷是武臣,根本不必守什么臣节,至于学生,只是六品小臣,便降了也不要紧,不算不忠。”

黄澍所说,倒确实是儒家信条的核心部份,句句都在理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