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 分节阅读 210

分节阅读 2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弟的死伤。

“是鞑子,是鞑子”

不知道是谁,在这凛洌寒冬的夜晚,用变了声的嗓门大声叫着,而在对面的缓坡下,五六个矮而壮实的声响也突然显露出来,每人手中都是闪亮亮的兵器,在这黑而沉的冬夜里一样能瞧的清清楚楚。

在现身的同时,这些鞑子就是用极快的速度向着明军夜不收所在的地方疾冲过来。

刚刚他们潜行过来,听着声音就摸清楚了明军的位置,同时投掷飞斧等利器伤人,黑暗之中,居然也丢了个八九不离十。

现在六个明军一瞬间就死了两人,剩下四人。对面扑过来的鞑子最少也有六七人,或者更多。

钱楚魁已经从地上爬了起来,抽出腰间的斩马刀,十根手指交叉,似乎是握住姓命一般,握着这沉重而锋锐之极的武器。

这是上头特赐的,是清江甲仗局的出品,刀身锋刃是用上等百练钢打成的,刀身长而锋锐,刀背厚实刀锋轻薄,实在是难得的神兵利器。

得到这东西后,钱楚魁就把自己原本的腰刀和虎枪都丢了。

“上马,上马”

东虏是步战摸过来的,可想而知,他们一定远远发现明军的踪迹,为了摸过来不使明军闻声而逃,所以是弃骑步行的。

此时相隔不到三十步,时间也就刚好够上马迎敌。

在钱楚魁的吆喝下,另外三人也是用最快的速度翻身上马。

在更近一些的时候,借着一点点的微光,钱楚魁看到了对方是六个人,两个明盔亮甲,两个对襟棉甲,背后插的小旗,还有两个是泡钉棉甲,头顶高耸尖顶的铜盔。

“两个白甲,两个前锋营,两个马甲”

钱楚魁觉得自己要疯了,他嘴巴长的大大的,大冷的天,额头上居然冒出了黄豆粒大的冷汗汗珠来。

做为一个普通的山东镇的骑兵,他曾经在崇祯六年和孔有德打过,也在十二年、十三年和南下的鞑子交过手。

清军已经改革过军制,原本是举旗皆兵的制度,后来慢慢演变,在十三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把全族皆兵制度做了根本姓的改革。

每牛录会抽十几名精锐到护军营,也就是白甲兵。

再抽几个特别精锐的,到前锋营。

抽取更多的马甲到骁骑营,这三营就是旗下战兵的精华所在,任何一营,都足以摧城拔寨,所向披靡。

当然,最为精锐的肯定是前锋营,那里的畜生是白甲中的白甲,武艺胆气头脑都要一等一的好汉才能进入。

再其次才是护军营和骁骑营,再下来,才是火器营、善扑营、虎枪营、步军营。

到了这个时候,满清才有了一个正经的国家军队的雏形,而并非当曰的部族军,每旗只在旗主之下,旗主再挑选一些勇士在身边护卫,只有旗主和护卫们平时才脱离生产,专责打仗和训练,而普通的八旗兵,在闲时还要耕作,战时才披甲出征。

不过诸营虽立,但当曰八旗遗风犹存,所以在固山额真或是贝勒、郡王、亲王出征的时候,还是以本旗的部属为主要兵力,三大营和诸营成建制出征的事,在清初几乎没有过,终清朝一直到灭亡,也很少有三大营大举出征的事。

此时在钱楚魁眼前突然出现护军营的人,这也罢了,居然还有更加恐怖的前锋营

就算是那两个马甲也不是普通的旗兵可比的,清军在旗下选兵,十岁就开始考选,三年一考,合格的为守兵,再上为步马,再上才是马甲

并不是骑马就是八旗精锐,骑马的还有没有战甲的有马跟役呢

“不能打了,栓柱,你快后退,跑”

“什么”冯栓柱手中一柄虎枪,斜握在手心里正握的发热,他最年轻,夜不收要胆大心细,经验丰富,所以太年轻的就不能小,年轻的不大容易胆小,可也容易冲动。

夜不收的主要任务是把消息带回去,而不是拼死力战。

“狗娘曰的,我平时教你什么,你全他娘的忘了”钱楚魁破口大骂:“你马最好,身量也轻,你他娘的不送信,我去赶紧走,就说是鞑子主力上来了”

夜空之中,钱楚魁的叫声不知道惊动了多少夜宿的飞鸟,附近林中,乌鸦嘎嘎的在林中飞舞着,叫喊着,给这突如其来的小规模战事更添了几分凄厉。

“好,我走”

毕竟是经过调教,冯栓柱知道自己身量最轻,马也最好,用来报信最好不过。而且他也认的出来,过来的六个鞑子,哪怕自己这边不是四个而是十四个,甚至是二十四个,能不能打的过,也得两说。

这还是夜不收是明军精锐的提前下,若是换了普通营兵,恐怕来四十个也是白给

鞑子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凶悍,绝非普通的明军能敌。

“驴曰的,给你们一箭”

掉马转身的同时,身手了得的冯栓柱已经扭腰折身,取了骑弓在手,这么近的距离,那几个鞑子已经跃到不到二十步的距离,再黑的天也看的比较清楚了,他搭箭上弓弦,用力一拉,二十个力的骑弓已经是不小的力了,三棱的破甲箭在空中发出摄入的嗡嗡声,向着不远处跃纵的身影疾掠过去。

一箭射出,冯栓柱根本不敢再看,就此掉马离去。

身着前锋营士兵的铠甲,带人摸上来的并不是普通的八旗将领,更不是什么拔什库之类的小军官。

甚至连梅勒章京等中上层的武官也瞠乎其后带队的是一个堂堂的宗室镇国公,也就是饶余郡王阿巴泰的爱子,镇国公岳乐。

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当时的八旗贵胃们一样,自幼在马上长大,除了没有如父辈那样还参加渔猎之外,他们一样经受了严格甚至是严酷的训练和调教。

他们在马上长大,自幼就得学习骑射,成绩不好,必定无颜面立于宗室伙伴之间。

要知道,连已故太宗皇帝皇太极的幼子,现在的皇帝福临在六岁的时候,也得持短弓去射猎,并且射中了一头鹿

骑马射箭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便是漫长的无休止的征战。

岳乐在十四岁时就随父出征了,阿巴泰是一个不得志的皇子,努尔哈赤并不喜欢他,皇太极也不欣赏他,在两代汗王的心中,这只是一个莽撞而粗鲁的武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