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 分节阅读 204

分节阅读 20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子这就去办。”

朱万化也是按明军的传统,中军都是用亲信心腹,他能带兵,自然就是朱大典在山东任上的中军官。

当下便是下车上马,分派旗牌官四处传令,一时间整齐有序的大营内,到处都是飞骑传令的中军旗牌,而各营之中,够资格的将领们也是在纷纷准备,随着徐镇主力和平虏军的到来,一场大的军事行动的帷幕,终于缓缓拉开。

在朱大典观察平虏军的同时,三个营的平虏军也缓缓进入预先准备好的营地之中,开始按五十人一排的站队队形排列开来。

曹庆和张全斌,金千里三人,身边簇拥着大量的参谋军官,也是在等候大营中军安排地方,这么多兵肯定不可能住在房屋里了,只能用帐篷扎营。

好在一路行军,对士兵们扎营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最少,在现在这个时候,所有平虏军的将士都是整整齐齐的站着,每个排,每个哨,再到每个队,一个队就是一个小型方阵,六个队组成了一个营方阵,三个营方阵中间预先留下传令通信的通道,两翼也是有与骑兵衔接的空地。

每阵中间是长矛兵和铁戟兵,虽然没有披甲,手中的兵器却是锐利无比,散发着寒光。

相形之下,那些披着铁甲的大明士兵也是在气势上弱了几分。

毕竟在气场细节上,平虏军的装饰饰物和整体已经是超过这个时代多矣。

方阵四角则是携带着轻重火铳的火铳兵,每个队都有几辆大车,炮组成员护卫在大车四周,车身里头是口径不一的火炮,炮子和火药都随车携带,不少好奇的明军将士涌过来,一边看车队上装的火炮,一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他们原本是要称赞这些兄弟部队的军纪严明和超强的装备,不过这些大兵不善言辞,勉强说出些什么时,却又被炮组成员的眼神给逼退了开去。

在大量山东镇的将士跑来围观的同时,张全斌等人也是打量着大营的情形。

大营是沿着济南东南角的地方呈半坡型的地势上建造的,山东本部的兵马,加上源源不断赶上来的徐镇兵马,还有征调的地方上的夫子,两镇兵马预计是上来八个营的战兵做为主力突击力量,剩下的三四个营做为二级守备和机动力量这当然是很稳重的做法,不论是山东战场还是河南战场,现在要做的只是吸引清军的注意力而不是打一场决定姓的大决战,目标就是给西北的闯军减轻一点压力当然,这个话只有朱大典和孙传庭等寥寥几人知道,毕竟大明和流贼打了十几年,山东地方也是被流贼蹂躏过,如果士兵和将领们知道现在做的只是给流贼帮忙的话,恐怕士气要严重低落。

做为总督级的人物,朱大典在这个战略判断上倒是赞同的。他早就是和朝中有限的几个清醒的大臣一样,认为东虏才是最迫切最可怕的威胁,什么借虏平贼就是放屁,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现在太子虽不是有志于燕京,但试一下水也是很有必要的。

虽是一次战略目标有限的出击做战,但在战术上却是做到了十分努力,在张全斌和曹庆等人眼前,到处都是穿着铁甲和打着各式旗帜的明军将士们。

山东原本是内镇,在明朝只重九边不重内地的传统下,鲁军是非常弱的一个军镇,在明朝十几年的内战和外战中,鲁军鲜有表现,或是说,鲜有出采的记录。

相反,在孔有德作乱的时候,登莱等地被原东江军拿下,各地几乎被屠杀干净,鲁军毫无办法,在天下人面前丢尽了脸。

后来还是朱大典临危受命为山东巡抚,领着祖宽和吴三桂等辽军出击,一战而胜,用了一年多时间,终于收复登莱。

后来若不是朱大典被赶走,恐怕鲁军的表现要更强一些。

当然,现在也不晚,经过半年时间,朱大典在山东各地统合的兵马有这么多,士腾马跃,甲明盔亮,军纪森严,也是极为难得了。

在中军大帐附近的旗帜就更多了,山东的督标营旗,各总兵的正军营,各副将的奇军营旗,迎风招展,被北风吹的噼里啪啦作响。

更有徐镇前来的丈六高的有“三军司命”字样的督师大旗,在这大旗之下,是孙传庭的主帅营帐。

第二百八十八章会战24

隐约传来击鼓传将的声响,孙传庭也就是刚到不久,就已经召集军事会议了。

张全斌和曹庆等人相视点头,拨马立刻向着中军大帐赶过去。

沿途不少顶盔贯甲之士,看到张全斌等人过来,眼神中有好奇之色,也有不少赤裸裸的轻视与轻微的敌意。

这半年多,山东镇和土寇流贼打过不少次,也有轻骑南下的清军有小规模的交手,加上原本就多半是地方武装被招安改编,所以对平虏军这样的中央武装有敌意,这也并不奇怪。

当然,更多的可能就是华丽而尽显军人威武阳刚气质的军服,使得不少人心中升起难以压平的妒意。

大明的北地甲士穿着的盔甲倒是和清军一样,事实上清军原本就是和明军学习。徐州镇已经改良,毕竟徐州的甲胃多是淮安的甲仗局供应的。

山东这里,却多是那种棉布夹铁片的对襟棉甲,下身是战裙,脚上是铁网战靴。

加上头顶那顶着避雷针的头盔,一身行头最少在四五十斤,十分沉重。

此时没有做战穿着的,多半是中军和有值勤任务的部队,看到平虏军的将士们过来,这些甲士也只是冷眼打量,并没有外头那些普通的士兵和民夫的那种老百姓一样的热情。

见此情形,曹庆和张全斌都是微微点头。

中军精锐,毕竟有一点不凡的劲头。

到了中军大帐附近,更是红色和黄色的海洋。触目看去,皮甲、铁甲、棉甲、布甲,所有人的甲胃上都上了红漆,一片亮眼的红色之下,都是看上去一脸桀骜不驯的充满着傲气的人群。

这里是孙传庭的中军帐,中军甲士的精锐程度一定在鲁军之上,哪怕是朱大典麾下的鲁军,亦是远远不如。

这是秦军的最后一点余烬所在

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干的比牛多,吃的牛马饭,打起战来,还有一股勇往直前无视生死的劲头。

秦军不愧是大明帝国的骄傲

若是当年的几万秦军主力都有现在的后勤和具甲装备,恐怕柿园之战和河南之战都会有另外的一种结果了。

若是当初松山一役秦军的精华都有现在的装备具甲,怕是整个大历史都能改写。

在经过了豹尾枪、叉、戟、戈等各种武器组成的仪卫之后,在一杆写着“孙”字大旗之下,便是朱大典给孙传庭早就准备好的大营了。

“末将张全斌”

“末将曹庆”

“末将金千里”

入帐之后,极大的营帐内有几十个将领沿着外帐一路站到内帐,在内外之间的地方,铺设软垫,以三个标统的身份和孙传庭相差太远,所以庭参之礼,势必不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