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 分节阅读 167

分节阅读 16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务大臣就做的有味道了。安享太平之福,不比担心受怕强

他在凤阳多年,大明军队的实力和镇将的德性,那也是见的够够的了。

能不打仗,就不打

“先生所说似也有道理。”崇祯的脸上也满是疲惫之色,今天朝会,实在太久了。不过,该坚守的,他自然还会坚守,看向马士英,嘱咐道:“北使不妨派人去,略作致意迷惑东虏则可,实心议和,则万万不可。另,名义不必为北使,则以前议,赐银两与粮食,至军前犒赏蓟国公为名义为最佳。”

这也是崇祯初到南京之初,听闻一片石大战,吴三桂引清军击败李自成后,朝野沸腾,士大夫因此而十分欢喜之后所做的决定。

但后来皇太子极言吴三桂已经投降,然后又有多次消息传来,吴三桂确实已经剃头投降。

不过上至崇祯,下到普通士绅都并不曾有怪罪吴三桂的意思。

此时的吴三桂年纪尚轻,也有忠义孝顺之名,在士林和皇帝眼里的形象都不坏。想想吴三桂的处境,京师已失,后方亦无,又有李自成虎狼之师迫来,紧急之时,与清军合作,在后人看来是开关揖盗,放异族入关的汉奸行为,但在当时的士大夫来看,确是紧急之时的从权之举。

毕竟,剿贼和降奴两者之间,士大夫宁愿是从奴剿贼。

朝野间有此认识,吴三桂虽然投降,敕封他为蓟国公,并赐十万石粮,一千两黄金,十万两白银,一万匹绸缎的赏赐也是早就准备好,只是并没有真往北方送而已。

“臣要请皇上敕书皇太子,大元帅府不宜轻动,不宜擅过黄河,不宜越德州、临清界。”

“朕知之矣。先生还要和内阁商议妥当使臣的事,商议妥了,就不必再来奏朕知道了。”

“是,臣下去之后,就与内阁会商。”

崇祯答应了派使之事,心头也是一松。老实说,他即位当权这十几年来,天下兵火不断。现在还有张献忠盘踞成都一带,虽有老将曾英等围剿,但效果十分不佳。

再有李自成占据陕甘和襄阳四府,随时有沿江而下的可能,而左良玉的德性和战斗力,崇祯心里是再清楚不过了。

要是流贼一路下来,破九江安庆太平府,兵临南京城下,难道他要再跑一次当务之急,是要练兵,核定防区,重以文官领军,压制镇将,讲求军律军纪,这样,才能够本钱和人争斗。

能与东虏暂且保持现在不战不和的局面,确实也是上佳的选择了。

至于史书上他的形象受损,那也是没有办法了。北京都丢了,恐怕史书评断,自己的形象原本也好不起来。

“二卿不必担心。”

看到路振飞面色铁青,吴伟业心有不甘的样子,崇祯安抚道:“此不过权宜之计。皇太子每常劝朕,行事不必太拘泥成法,亦不必事事讲求舆论。北使之事,朕但求心安,有利国计,余者,不必多问矣。”

“是,臣愚昧。”

两个军务大臣无可奈何,也只能躬身以应了。

倒是朱慈烺万没想到,他劝崇祯不要固执的话,此时被政敌拿来当攻讦自己的武器,想起来,当然是哭笑不得。

“皇太子所需铁器、火药硝石之物甚多。”大事决断,马士英神色更加从容,躬身道:“今禁军亦需着用,户部尚书臣高弘图奏实难两全,供应不足,请皇上裁决。”

“先以京营禁军支用吧。”

崇祯犹豫一下,到底还是决定先充实京营。皇太子那里,所用物资已经十分惊人。

而且,最近这一段时间江北行营委实捞了太多银子,崇祯虽然对朱慈烺没有保留的信任,但并不代表不会不舒服。

老子这里仍然一穷二白,兵马亦需这些军国重器,淮安那边,且等等再说也不妨。

说完无事,君臣之间是不能太久无话的,静默了一小会儿之后,御前侍从官便朗声道:“退朝。”

从乾清宫中出来,四大臣神色各异。

马士英是神色悠然,眼神中隐藏不住的得意。路振飞与吴伟业则是神色黯然,自觉有负皇太子所托。

当初朱慈烺离京,他们已经是军务大臣,而千叮咛万嘱咐,就是要把议和派使的事,一定要消弥在无形之中。

今次可算是大败亏输,输的一点还手之力也没有。

至于钱谦益,则是一脸的郁郁不欢。他这个军务大臣,崇祯从头到尾没瞧他一眼,和战大事,居然一言不能进,一语未发,这传出去,脸往哪儿搁

而出得内廷宫门,到外朝内阁附近,史可法等内阁大臣却也是听到消息,全班迎出,等马士英一至,内阁便一起揖让:“皇上请老先生主持会商,请至阁中坐。”

以内阁的体例尊荣居然行如此之事,钱谦益看的眼睛里都要喷出火来,如果眼神能杀人的话,在场所有人瞬间都会被熊熊烈火给烧成烤鹅。

“不敢言主持,内阁体制尊荣,军务处不过是临时而设,学生怎么敢如此僭越”

当着钱谦益,马士英似乎更加谦逊,把自己的军务大臣的职位,说的一钱不值。

“大事要紧,还是先请吧”

史可法也不愿在这等小事上多做波折,最近这一段时间,太子的事业弄的风生水起,十分得意,朝野之间,对太子的几样新政也是议论纷纷。

有赞同的,有反对的,便是东林内部,提起捐纳监生时,也不是特别反对。

至于厘金,东林背景不是那么雄厚的士绅商人也已经捏着鼻子认了,大宗货物又源源不断的流向北方。

他主持内阁已经几个月,多少宗大事都和自己没有关系,颜面所关,也实在要做一件实在的事,叫人赞颂了。

与东虏议和,就是他史可法的相业,此事做成,足可留芳千古

自然,他并非有投降或是依附的意思,而是自觉朝廷不可重蹈以前覆辙,流贼和东虏两路用兵,实在是愚不可及,再也不能如此了。

当下伸手延请,马士英也是微微一笑,在内阁众人的簇拥之下,坦然步入内阁之中。

第235章 转折15

“派左仲及和陈洪范、马绍愉三人北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