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 分节阅读 151

分节阅读 1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发一身破烂的军服,塞一杆长枪,然后从福建万里长途,走一年多的时间到辽东,然后在冰天雪地的战场和经验丰富身披铁甲的异族做战这是送死,不是做战。

而现在清军大元帅府下诸镇所养成和训练的,才是真真正正的军人养成,只是时间尚短,还有很多的东西,还没有来的及教给这些小伙子,又或者是教导之后,还没有深入骨髓,流入血脉。

或者,只有在生死之间徘徊过,挣扎过,奋而抗争过,才会真正的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

正因为经验太浅,虽然在走路时情不自禁的以小队行军的姿态前行,但吕大雷几个都没有注意四周环境,也没有任何的防范意识,这样的夏夜,人人都是急着赶回清江,哪里又能提防到,四周就已经有一队人,悄没声息的围住了他们。

“殿下,前头火生好了。”接近村口的地方已经用劈柴燃起了大堆的火光,光线很亮,穿透了几里路远,所以相隔还有一点距离,已经可以看到火光所在。

从刘岩家出来,也是赶了几十里路,眼看亥时过了一半,所有人也都是疲惫不堪了,此时燃起篝火,稍作停息,吃点热食,喝一点水,便是无上享受了。

“好,这便去休息吧。”

论起体能来,朱慈烺怕是不比任何人差,当然,众人疲惫的时候,他也是好不到哪儿去。此时也是觉得十分困乏,于是点了点头,笑道:“既然如此,就去歇息半个时辰好了。”

朱桥距离清江行营全程不到百里,已经行了一小半路程,歇上一歇,明早之前,应该可以赶到了。

“殿下,前头捕了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刚到村头,刘兆辉匆忙赶来,禀道:“说是新军,穿着的衣服和咱们都不一样,不过说起所属的镇协标营队哨排棚,倒又能对的上,这倒真怪了。”

“哦”朱慈烺笑道:“那么,我去瞧瞧好了。”

“为首的,也正嚷着说要回清江求见殿下,这一下算是他运气好了。”

等朱慈烺赶到,吕大雷几个正被直卫们押在篝火中间,一见之下,朱慈烺便笑道:“是哪个混蛋性急,早早的就把军服发下去了”

除了少数高级将领,还有出身东宫内操的人之外,其余众人都不知道,平时新军将士们所穿着的只是军训服,现在穿的这一身,才是正经的军服。

上阵厮杀,校阅行军,都是会发下这么一身漂亮的服饰给新军将士们穿着。

原本就是打算练兵到一阶段后,正式校阅成军,然后发给军服,现在朱慈烺不在淮安,也不知道是谁早早就把这一身新军服发下去了。

说罢,朱慈烺自己便是笑道:“一个是王源这厮,问他们是不是骁骑镇左协的人”

一问之下,倒果真是,当下算是疑惑尽消,吕大雷几个原本是塞着嘴,捆的粽子也似,这会子自有直卫上前,帮他们一一解开,一边解,一边有人笑道:“你们几个莫怪,赶明儿回到清江,俺们置酒给兄弟们赔罪”

新军之中,最讲的就是团体精神,内部之间,当然不可能一点儿矛盾没有,但只要对外,讲究的就是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就算是直卫,也并不愿得罪军中兄弟,所以这会儿松绑之时,也是格外的客气。

“没事,也怪我们自己太不小心。”

吕大雷苦笑着,等所有的束缚被解开,他却是跪在地下,匍匐向着朱慈烺道:“殿下,左协第三营下副棚长吕大雷叩见”

“哦,新军将士,已经是副棚长了。”

朱慈烺打量着对方,笑道:“你们瞧着没有看他的领口,黄色的两条斜标,这是副棚长的标识普通军兵没有这个标识,老兵才有一条杠,副棚长两条,棚长三条,正式的军服上就是有这些标识,你们可要看仔细了”

第212章 收获5

盛夏之时,天亮的很早。

喔喔鸡啼声中,曙光渐渐明亮起来,启明星的亮光渐渐淡去,而东方的天际,渐渐有若隐若无的红光隐约可现了。

到这个时候,要进城的人已经很不少了。

卖力气的苦力行,随身带着扁担和绳索,挑菜进城卖的菜农,掏粪的,进城入货的货郎,趁着这几天闲在进城走亲戚的女人小孩,有人精神抖擞,也有人打着呵欠,睡眼惺忪。

还有不少百姓,推着小独轮粮车,一个个都是双眼遍布血丝,看起来都困倦的不行。

“老乡,来交粮么”

人群之中,朱慈烺青色布衣,头顶半新不旧的方巾,脚上一双布鞋,虽然奔波数日,仍然是神采奕奕的样子。

昨夜听了吕大雷的禀说,他当即就决定不再回清江,要留在县中查察确实情形。

虽然这几个新军绝不敢对他撒谎,不过耳听为虚,亲眼看看最好。

看到大队推粮过来的百姓,他微微一征,便是上前打听。

“没错。”

一个中年汉子用手揉着脸,苦笑答道:“回秀才大爷,咱们就是来交粮的。”

“这都收了十来天了,怎么才刚来”

“唉,交不上啊”

“就是,你以为想交就交得看人收不收”

“我已经想明白了,只当是喂狗了,这一次,要啥给啥,咱就不憋这口气了”

“就是这话喽,咱们只当又养了个龟孙儿。”

推着粮车过来的百姓,不仅是眼前这一批,城门还没有开,络绎不绝的就有农人百姓推着粮车赶过来,还有田地多粮食也多的,就是赶着骡车或是牛车过来,清晨露水重,众人都是把粮车上盖的油布掖的严严实实的,一有露开的地方,就不停的用手去按。

听着朱慈烺的话,不少人都是满腹怨气,自己说了一气之后,又是乱纷纷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怎么这位秀才倒是什么也不懂。”

“年纪小,读死书,天下事知道什么。”

“这不能瞎说,读书相公还是要敬重的。”

大约是有老成人劝和了两句,众人一想也是,向个年轻小秀才发火,似乎大可不必。

当下都是露出一脸苦笑,又乱哄哄散去了。

朱慈烺解了围,却是抓着头先说话的人不放,眼盯着人问道:“为什么交不上太子有令,今年赋税一律是可以交本色,按每亩四升起交纳,凭什么不叫你们交”

“王法是王法,”那人见朱慈烺如此认真,先是一征,接着便道:“纸上说的再好,底下做法就是两码子事了。你这秀才真是后生,看来平时也很少出门不是”

“是,小可每日在家读书,世务经历的少。”

“唉,果然。”那人深叹口气,摇头道:“我们交粮是去城隍庙,哥儿没事的话,不妨跟我们一起去看看就成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