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当太子 > 分节阅读 6

分节阅读 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朕亦觉得粮道不大保险。”

崇祯略作沉吟,已经颔首答应。他毕竟是秉国十余年的君主,孙传庭的粮道长达千里,又无重兵保护,着实危险。

没有人提也罢了,朱慈烺适才一说,崇祯也是觉得粮道有些孤悬,确是危险。

此时的父子二人,已经象是正经的君臣奏对,崇祯也象是与大臣商讨国事,正襟危坐,神情也是郑重起来。

“吾儿确实有长进了”

说完此事,崇祯已经走到了跪在地上的朱慈烺面前,伸出手来,在朱慈烺的头顶脖间轻轻摩挲着,眼神之中,适才眼神中的那些阴冷与怀疑已经消失不见。

朱慈烺的这些见解如此高明精到崇祯可以断定,东宫那些讲官是说不出来的。

便是朝中大臣,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用之才,便是被斩首的陈新甲,现在回想起来也是难得的干才了。

所以毫无疑问,眼前的这个将成年未成年的长子,确实是已经有了质的蜕变

“回奏父皇,”朱慈烺现在身心俱疲,只想离开,不过他性格坚毅,以前习武,练的肠子都粘在一起了也没叫过一声苦,现在虽然身处逆境,但总得死中求活,多布几子,越多越好。因向崇祯奏道:“儿臣今天去内操阅看,见京营武官还有几个可堪造就的,想选取教习,伴儿臣习武。”

“可以,朕知道了,需着什么,可以叫吴祥奏朕知道。”

吴祥是乾清宫的掌事太监,论说起来比王德化和王承恩还要和崇祯关系近些,有这么一句吩咐,自是崇祯十分赞赏朱慈烺今晚的表现,方会有如此吩咐。

“儿臣谢过父皇”朱慈烺也是十分的欢喜,跪下谢恩。

“日后你要多关心政务和军务,大明天下,迟早也是你的。”崇祯心情极好,向着朱慈烺道:“但愿吾能治平天下,不使得你将来真的有用武之地。”

“是,父皇定能使天下治平。”

“好了,退下吧。”崇祯又深深的看了朱慈烺一眼,这才转过身去,向着周后等人笑道:“一场家宴,却是如此情形,朕也深感意外。”

“这是皇上厚德,哥儿也知道为圣君分忧了。”

周后不便说什么,反是袁妃上前,笑着褒奖挪扬,显见这一后一妃,关系尚算不坏。

“唔,唔。”

袁妃的话十分重听,崇祯坐在御案之后也是笑容满面,频频点头。

这样的情形在内廷中也是很少见了,适才崇祯大发雷霆也是将众人吓的不轻,此时气氛和缓,长平与昭仁两个公主便先笑闹起来,几个皇子也是到朱慈烺身后,他们都是十二三岁,适才朱慈烺在崇祯面前丝毫不惧,侃侃而言,定永二王吓的脸都白了,现在无事,众皇子还留有少年心性,此时都是向朱慈烺攀话,极尽仰慕之情。

闹到二鼓时分,崇祯还要批折,所以众人才都辞出。

出得乾清宫正殿殿门,周后便是拉住朱慈烺,四手相执,上上下下,打量了好一会儿。

“真没想到,我生的孩儿,居然有如此大的出息。”

“娘娘”

朱慈烺已经快十五,实在不适合做这种亲呢的动作了。

“好好,这一回就放了你。”周后松开他手,却又好生端详了一会儿,这才忍俊不禁地一笑,只道:“小小人儿,真的看不出来,一下子就变的这般老成。”

“娘娘,国事气运不好,当儿子的不能耽于燕乐了。”

“唉,外事我们女人家也不懂。不过,你今日表现,你父皇也是赞许的。以后,更要上心,遇事也能帮你父皇分担一二记得没”

“是,儿臣记得。”

这么殷殷嘱托,半响过后,周后才在众宫人的簇拥下转过乾清宫的东墙,向着坤宁宫的方向去了。

袁妃也含笑说了几句,今日朱慈烺颇承她的情,自也是礼数周全的应答,送了袁妃走后,诸皇子辞别,回皇子所居的南三所,昭仁公主就住昭仁殿,自也有大群的保姆宫人伺候,时间这么晚,小姑娘已经睡眼惺松,被人抱着离去。

长平公主居处在寿宁宫,一大家人适才还全在一殿,这么一别,连昭仁那个小孩儿也自有一番天地格局,想来也真是好笑的很。

步辇已经在下头等着,深秋的北京夜间寒气逼人,他一边走,一边回头看去,只见乾清宫明间里还是灯烛通明,显然,崇祯已经开始办公了。

一想起适才那些亲人不久将来的结局,他的面色便是难看的很了。

崇祯不必说了,上吊煤山,国君死社稷,还算是死得其所。

周皇后和天启帝的张皇后,再加上袁妃,都是自缢而死。

周后临死前抱怨崇祯二十年不听她一语,以至于全家落到这种地步,到了那时,崇祯也只能沉默不语了。因为在事急时,南北道路交通还畅通,周后便劝崇祯早日南迁,以做将来之计。但刚一开口,就被满脑子祖制,认为后妃绝不能干政的崇祯给堵了回去。

等到一家大小都被一锅烩的时候,却是后悔也晚了。

原本的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等皇子先是在宫门前跪迎李自成,亡国后凄惨落魄就不必说了,其中滋味,恐怕只有这些皇子自己知道。

但李自成好歹有一点大气和胸襟,并没有为难这三个孩子,封太子为宋王,带在身边。

不过后来李自成败于建奴之手,太子并永定二王,也是落在了清军之手。

清朝统治者可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假称太子和永定二王全是假的,俱都斩首了事。皇五子朱慈焕是最惨的一个,在战乱中侥幸逃脱,后来民间屡次以朱三太子造反,就是用他的名义。

其实朱慈焕一直隐姓埋名,教书为生,何曾有过造反的念头

这么一直躲到康熙四十七年,朱慈焕已经是七十五岁的老翁,有子女六人并一个孙子,还有一妻一妾,一家老小甚是和乐。

但不幸行踪暴露,康熙以“虽无造反之实,但未必没有造反之心”的理由,将朱慈焕凌迟处死,妻妾上吊死,六个子女和一个孙儿,全部被斩首。

已经是康熙四十七年了,建奴仍然放不过一个衰颓老朽无用的教书先生,其狭隘刻忌狠毒,简直不似人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