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木乃伊 > 分节阅读 53

分节阅读 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特别奇怪的药引和方式来达到治人救病目的的巫术知识。概念同苗疆的蛊、西方的巫毒都有些类似,若说能用来治病,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药引诡异,是不会被正统医学所认可的一种文化。所以关于织的巫女一说,应该由此而来。

而怪就怪在当时,汉武帝应该对巫术是有所禁忌的,他的皇后陈娇就是栽在“惑于巫祝”上,虽然那也可能只是废后的借口之一,足见刘彻对巫术所采取的态度是负面的。只是既然这样,为什么后来会“迷上巫术”,并大兴土木,驱使众巫医炼制长生不死之药呢

带着种种疑问,我爸爸原本准备在汪爷爷那里小住上一段时间,而就在那个时候,我病倒了。

接到娭毑的电话后爸爸马上带着锦帛赶回娭毑家,之后,大约有半个月时间之久,爸爸再次出现在了汪爷爷的家里。

汪爷爷说,那天他被我爸爸的样子吓得一跳,因为他从来没见过我爸爸憔悴成那种样子,整个人几乎瘦脱了形,脸色苍白,有点魂不守舍。

问起我的状况,爸爸只字不提,只是从随身带去的包里抽出那卷锦帛,对汪爷爷说,他有了点新的发现。

原来,那张锦帛上除了被织后来绣上去的那十六行字外,其余三百四十四行字是呈井字状排列,按照从右至左的顺序去看,会发现那是除了原来所列的医方外,暗藏着的一条藏头隐方。

但那条却并非医病的方子。

生老病死,谓之常情,若逆常伦而为之,并非不可。依此方者,活人,可寿与天齐,亡者,可死而再生。然,用法凶险,所需药引,有违天道。擅用之,逃得过天道轮回,恐难逃天劫,谨记。这是写在方子前的一段话,汪爷爷说,即使隔了那么多年,即使自己得了那种磨人的病,这句话始终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

“这意思是不是说,它就是汉武帝希望织能炼出长生不老、起死回生丹药的方法”我问他。

他点点头。

“那药引是什么”

老人想了想,道:“太岁。”

太岁又叫肉灵芝,样子呈肉状,分层,表面层乳白色,中层或下层为深色,肉质,表面胶质。在太阳暴晒下不会发臭腐烂,在结冰的水缸中也不回被冻死,生命力极强。传说中,它就是秦始皇遍寻不找的长生不老药。

但从目前所找到的那些太岁来看,它们并不具备什么长生不老的功效,甚至连能否延年益寿都不得而知,更不要说起死回生了。无非长相上古怪一点而已,罕见一些而已,若说有违天道,我真的看不出这种天然而成的怪东西,有什么地方是有违天道的。

似乎看出了我眼里的疑惑,老人摆了摆手,对我道:“此太岁非彼太岁,你是不会想得出这方子上的太岁到底是用什么制成的。”

“那到底是用什么制成的”我追问。

他道:“人。”

所谓长生不老,起死回生,实质上就是以命换命。

以活人,用方子上记载的方式,耗费一年的时间,将其心脏养成太岁。这是太岁最快形成的一种方法,也是形成得最有违天道的一种方法。因为整个过程极其残忍,想想看,硬生生把一个活人的心脏在十二个月的时间里慢慢变成一块太岁,期间此人所受的折磨,可以断言无人能够描述。

说完以上那番话,老人再次一阵咳嗽。

而我听得浑身一阵悚然。

所谓药方,原来是用这么残酷的手段制成的,那么,它究竟有没有作用而当时的织在生病之前,又到底有没有炼成太岁我想应该是没有,因为时间似乎不够。

思忖间,老人又再度陷入回忆。

就在他看着锦帛上那个隐匿药房的时候,他发现我爸爸在一旁看起来心事重重的样子。于是他问我爸爸,这次来找他到底是为了什么事,肯定不会光为了给他看这张隐方那么简单。

我爸爸的回答令老人有点意外。

他说,“老汪,如果当年那个叫织的女人已经在宫里炼出了太岁,并且死后同她尸体一起被带出了汉宫,你说她会把那只太岁藏在坟墓的哪个地方”

汪爷爷被这问题呆了半晌。之后他摇头道,“根本不可能炼出太岁,按照时间来看,霍去病从发病到死,都不足一年的时间,织因病而死要比霍早了几个月,所以,那块太岁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炼成的。”

“但墓里有关于那块太岁的记载。”我爸爸再道。

这回答让老人吃了一惊。“有记载在什么地方记载的”

于是我爸爸从包里取出一张东西,展开后递到老人面前。

那是一张壁画拓样的扫描图。壁画来自轪侯夫人墓的耳室,画的是下葬当时的实景图,应该是封墓之前所绘的。

画上很长一队人马,带着大量的殉葬品,以及织的棺椁,一路进入地宫外的长门。

内中一幅上面被用笔画了个圈,那是个年轻的侍女,如果不是因为被笔勾画出来,在这一长串的人像中完全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和其他侍女一样,作为运送随葬品的一员,她手里托着只长方形的盘子,里面盛着陪葬品,这些由侍女手捧的陪葬品大多是比较珍贵而小巧的物件,比如首饰盒,比如镜妆箱匣。

但仔细看,发现这名侍女盘子里所托的东西和其他人的不太一样。

那是只八角形的鼎,鼎似塔状,有八足,足的头部雕塑有些特别,那是八颗人头。

正仔细看的时候,老人听见我爸爸开口问他:老汪,刚才看那个方子的时候,你留意到它对盛放太岁的器皿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了么。

于是老人立刻回到锦帛边再次朝那个隐匿的方子仔细看了一遍。

之后很快醒悟到我爸爸问那句话的原因。

方子末梢处有那么一句话:

若现异像,是为太岁脱胎。即以八足人头鼎封之,养之,经年,即可食之,可令死者生肌,凡人登仙。

壁画上那个侍女手里的东西,显然就是方子上所写的八足人头鼎,这么看来,织入葬的时候,确实还没炼成太岁,但此时的太岁已不需要人体做它的载体,它脱胎了。只需要封在八足人头鼎里,即可在之后的时间里慢慢完成它的养成。而这个正待继续养成的太岁,被先于霍去病死去的织,带进了自己的坟墓。

那么它到底被放在了坟墓的哪个部分

当时我爸爸所带领的考古队已经几乎把整座坟墓都挖掘透彻,所有被发现的所能搬动的陪葬品,尽数被从坟墓里搬出,包括织的棺椁。但纵观所有的物品,唯独不见壁画上那只人头鼎。

如果它当时真的如壁画所描绘被埋进了坟墓,它到底会被摆放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我爸爸来找老人的最终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